阅读:1834回复:29
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30人)
大家发表发表见解:
水均益 男,1963年9月出生,大学,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制片人、高级编辑。 1991年,在新华社驻中东分社工作期间,水均益作为国内主流媒体首批赴战地采访的记者,成功报道了海湾战争。1993年调入中央电视台后,他先后担任《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世界》等栏目的记者、编导和主持人,参与采访报道了伊拉克危机、波黑战争、巴以冲突、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他在炮火连天和沙尘暴肆虐中,坚持从巴格达新闻中心的平台上发回现场报道。在长达两个月的报道中,他每天面对央视多个频道和栏目,制作了大量节目,曾在67个小时的连续工作中只睡了不到7个小时,为央视全程报道和全国人民详细了解伊拉克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擅长人物采访,专访过普京、克林顿、布莱尔、安南、比尔?盖茨等100多位重要人物。制作的节目多次获中国新闻奖、中国电视新闻奖和中国国际新闻奖,两次获“金话筒奖”。 |
|
沙发#
发布于:2003-09-28 19:46
魏东光 男,196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硕士,山西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2003年2月,一名被认为感冒的患者求诊山西省人民医院,魏东光凭着职业的警觉和敏感,立即让患者住进了重症监护病房隔离治疗,为患者赢得了救治生命的宝贵时间,也有效延缓了疫情的蔓延。后被确认,这个患者是华北地区首例非典患者。在相关知识和信息缺乏的情况下,他果断采取了后来被证实对非典能起到有效治疗作用的糖皮质激素的临床治疗方案,并积极着手临床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在送首例患者到北京治疗的过程中,魏东光不幸被感染,回到山西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他还如饥似渴地向来自广东的专家请教治疗非典的知识。病愈出院后,他放弃愈后修养和组织安排的调休机会,立即投入一位患者的抢救工作。他前后100余天坚守在非典防治第一线。获山西省青年五四特别奖章和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
|
板凳#
发布于:2003-09-28 19:46
潘刚 男,1970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潘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伊利集团的前身―――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工作,先后任厂质检员、冷冻公司质检部长和生产部长、矿饮公司董事长等职。30岁时,潘刚受命组建液态奶事业部。他以“奉献精良品质、共享美好生活”为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胆推行改革创新,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各项经济指标连年翻番,连续上了3个台阶。与1999年相比,2002年产销量由3万多吨增长到46万吨,销售收入由1亿多元增长到23.4亿元,税前利润由不足1000万元猛增到两亿多元,并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使企业迅速成为集团的骨干企业。32岁时,潘刚出任伊利集团总裁,同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十大杰出青年。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他代表伊利集团捐款捐物800多万元。 |
|
地板#
发布于:2003-09-28 19:44
景柱 男,196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海南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1988年,大学刚毕业的景柱来到海南,从技术员、车间主任干起,与海南汽车制造厂第一批拓荒者一起艰苦创业。1997年,他临危受命出任总经理,带领新班子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扁平精简机构”、物业社会化、分配绩效化等一系列改革,企业在成本控制、物流管理、产能提升、售后服务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6年间,企业不仅扭亏增盈,而且实现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扩大至33亿元,累计向国家上缴税收近20亿元,年产量由3000台提高到两万台,员工年收入翻了两番,仅2003年前5个月销售收入就达28亿元。他率先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汽车研发机构联合开发整车,分别用9个月和7个月推出国内首款多功能轻型客车“普力马”和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中档轿车“福美来”,大大提升了海汽品牌的知名度。企业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
|
地下室#
发布于:2003-09-28 19:43
曹广晶 男,1964年2月出生,研究生,硕士,中共党员,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曹广晶在三峡总公司工作18年来,参加过葛州坝工程建设,全过程参与三峡工程的论证、科研及前期实施规划工作。作为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主持了三峡大坝施工方案研究和混凝土施工主导设备的招标采购,组织实施了三峡二期工程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混凝土年浇筑量连续3年突破世界纪录,创造了水电施工史上的奇迹;成功组织了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攻克了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为二期工程向三期工程过渡创造了有利条件;成功实现了二期工程蓄水和通航两大目标,确保了三峡工程按期发挥巨大效益。他参与完成的“八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三峡工程科学管理规划研究”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称号。 |
|
5楼#
发布于:2003-09-28 19:42
高翔 男,1963年7月出生,农工民主党党员,大学,哈尔滨圣泰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高翔1996年创建圣泰制药,坚持“科技创业,文化传承”理念,主持开发28个新药品种,其中两项填补领域空白,1项被列为国家“十五”重点攻关项目;引入国家863重要课题CIMS信息工程,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资1.6亿元建成年生产能力50亿元的大型制药厂。公司生产的8种剂型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经过6年的艰苦创业,一个只有员工17人、资产1000万元的小企业迅速发展成员工超过1000人、总资产3亿元的现代化制药企业。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为助学、赈灾捐款捐物价值900多万元。面对非典疫情,他全力组织生产,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向社会捐赠了价值1300多万元的药品。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
|
6楼#
发布于:2003-09-28 19:42
秦江玉 男,196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
1998年,秦江玉在宁夏电力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出任总经理,领导电建在4年间使产值由8000余万元提高到3亿元,在建工程投资超过10亿元,使企业成为宁夏最优秀的建设企业之一。2002年,他在上市公司宁夏民族化工亏损严重,面临重大危机和退市风险的时候,临危受命出任总经理。他从抓好班子、精兵简政、降低成本、规范管理入手,对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调整生产工艺,推行以节能降耗为中心的经济责任制,节约成本1100多万元;开发国内市场,将过去过度依赖出口转为国内外两个市场互补,提高规避风险系数;推行用工制度改革,2002年减员700人。2002年完成销售收入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4倍,实现利润900万元。获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
|
7楼#
发布于:2003-09-28 19:40
袁绍宏
袁绍宏男,196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兼“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船长、高级船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党的十六大代表。“雪龙”号破冰船是我国惟一的极区破冰船。袁绍宏1993年到“雪龙”号工作以来,不怕吃苦,不畏牺牲,从大副、见习船长、第二船长很快成长为船长。他七下南极、两上北极,十次穿越南大洋暴风区,冒着极大风险在南北极冰区作业航行1万多海里、大洋安全航行10多万海里,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他任船长期间,开创了一年安全航行南、北两极3个航次的先例;开辟了我国上海至北冰洋航线;写下了我国科考船在北极最高纬度的航行记录。1997年,他在我国南极中山站附近海域找到了取名为“馒头山”的锚地,结束了中国在南极中山站10年没有自己锚地的历史,为我国的南极科学考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
|
8楼#
发布于:2003-09-28 19:34
唐燕子 女,1976年7月出生,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彭家乡农民,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6年,父亲多年的积蓄被骗一空,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20岁的唐燕子被迫只身一人来到姑姑的园艺场打工。从培土、育苗、挖沟到管理、推销,她粗活脏活样样干,挨过饿、受过骂、也遭过打,3年的打工经历使她逐渐成长为精通园艺的行家里手。1999年她回到家乡创建广安园艺场,2001年组建广安伟业绿色园艺有限公司,先后在广安、岳池建立8个基地,培育、栽植各类苗木2900多万株,让10多万亩荒地披上了绿装,使4000多名村民年均收入增加3000元。她积极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免费为100多户贫困村民提供果苗两万多株,垫资10多万元为32个养猪户购买良种猪,捐资9万元支持村级公路建设和救助失学儿童。获全国“三八绿色奖章”、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提名奖。 |
|
9楼#
发布于:2003-09-28 19:29
荣毅超 男,196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硕士,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荣毅超29岁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34岁成为研究员,38岁担任研究院院长并兼任4项国家高新工程武器研制任务的现场总指挥。多年来,他瞄准国际前沿,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具有过程控制特点的产品质保体系;组织建设了3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导弹生产线;建成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虚拟样机设计、仿真系统;率先建立了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系统。十几年来,确保了空空导弹在部队使用接近100%开箱合格率,取得了某型号导弹定型靶试五发五中的好成绩,创造了当年靶试、当年定型、当年批量交付的优异成绩,实现了中国重大武器装备研制史上的突破。目前,研究院已成为能为四大军兵种提供高精尖武器装备的综合性高科技研发基地。获省部级科技及管理成果奖5项。 |
|
10楼#
发布于:2003-09-28 19:28
胡志红 女,196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博士,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胡志红主要从事昆虫杆状病毒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10多年来,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国际上首创“基因对等排列图”研究方法;作为中方项目负责人与荷兰科学家联手,首次揭示出杆状病毒基因组排列的共同特征,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棉铃虫病毒HaSNPV基因组全序列;率先开展对中国棉铃虫病毒杀虫剂的基因工程改良,研制出我国第一个获得授权专利的生物农药―――棉铃虫病毒杀虫剂。当非典肆虐时,她果断将学科研究重点转入医学病毒研究,冒着生命危险获取疑似非典死亡者肺组织样品,夜以继日地开展攻关工作,并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SCI收录20篇,申请专利10项。获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
|
11楼#
发布于:2003-09-28 19:01
娄学全男,196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管理局局长、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高级工程师。
娄学全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奋战在公路建设战线,参与了南京市多项重点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他全程参与了南京二桥的建设和管理,使这个国家重点基础建设项目提前7个月建成通车,节省投资近3亿元,并以96.6的高分获全国同类桥梁得分之最。该工程的质量和建设管理被交通部誉为代表着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水平,他提出的社会化养护机制和全新的运营管理理念,为大型工程建设养护管理探索了一条新路子。现在,娄学全担任南京长江三桥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全面主持日常工作。面对三桥深水基础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和主桥钢塔设计等新的课题,他正带领三桥的建设者全力以赴、艰苦攻关,优质、高效、廉洁地建设好南京三桥。获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和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
|
12楼#
发布于:2003-09-28 18:56
姚明 男,1980年9月出生,共青团员,大学在读,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运动员。
姚明9岁入少年体校学打篮球,17岁入选国家青年队,18岁入选国家队。作为国家队的主力中锋,参加过两届奥运会和两届亚运会;作为队中灵魂人物,他与队友先后获中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冠军、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冠军。2002年6月,他成为亚洲第一位NBA状元秀,加盟休斯顿火箭队。他以出色的表现迅速赢得全队乃至整个NBA的赞誉,并在其新秀赛季便入选NBA全明星赛首发阵容,成为近年来中美体育文化交流中最抢眼的亮点之一。NBA权威人士认为,姚明把NBA全球化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3年4月,他在抗击非典时期回国,利用仅有的15天假期,积极参加抗击非典公益活动,凭借其影响力,与乔丹、贝克汉姆、伍兹等世界级明星沟通,寻求支持和声援,得到广泛响应和赞扬,并个人捐款50万元。获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
|
13楼#
发布于:2003-09-28 18:55
金荣华 男,汉族,1966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
金荣华多年来一直从事传染病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2003年3月,非典病魔突袭北京,他主动请战,第一个冲上前线。他所在科室是重症病房,担负救治占全院非典患者三分之二的危重病人。作为主任医师,他冲锋在前,视疫情为命令,视病房如战场。为了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他来不及穿戴防护服,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对患者实施紧急胸外按压及气管插管;为尽早攻克临床防治非典的难关,他经常工作通宵达旦;为消除病人的恐惧、孤独感,他大胆在隔离病区开展心理治疗。在抗击非典期间,他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连续50余天奋战在第一线。被中央电视台收录为“东方之子”和“真心英雄”。获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在全国表彰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
|
14楼#
发布于:2003-09-28 18:46
范士杰 男,197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甘肃省宕昌县临江铺乡计生站站长。
宕昌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群众生活方式落后,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大。1996年4月,范士杰由一名下岗工人被招聘为临时计生专干,由于工作突出,后被任命为计生站站长。他一心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实事,常常早上四五点出门,晚上七八点回来,上班的第一个月就跑遍了全乡8个村,摸清了1458户6573人的基本情况和计划生育状况。他帮助群众干农活,和他们拉家常,替他们筹资金、跑项目、办实事,还经常从自己仅有的103元月工资中拿出钱帮扶计生贫困户。他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乡里群众,全乡计划生育工作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仅一年就改变了被动局面,计划生育率从1995年的64%提高到了92.6%。获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 |
|
15楼#
发布于:2003-09-28 18:45
和志刚 男,纳西族,196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残疾人联合会肢残协会主席。
和志刚11岁时不幸遭高压电击,失去了双臂。他没有向命运低头,凭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在父母的帮助下很快学会了穿衣、做饭、挑水、洗衣……并用口代手写字,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学业。他四处拜师求艺,十年苦练,练就自成一家的口书书法,曾在上海、日本、新加坡等地举办书法展,其作品参展中国国际书画博览会、全国获奖艺术家精品博览会。为锻炼意志、增强体质,没有双臂的他完全靠腰部保持平衡,风雨无阻练习跑步,上中学时每天坚持晨跑6至8公里,终于取得成功,在第一届全国残运会上夺得3项冠军。和志刚在逆境中靠顽强拼搏创造了精彩人生,1994年作为我国惟一的残疾人代表,出席了在英国举办的国际残疾人艺术技能论坛会。获世界残疾人书画展金奖和云南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
|
16楼#
发布于:2003-09-28 18:45
陈薇女,1966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博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应用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陈薇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入伍。多年来,她参与和主持完成了“庚型肝炎”序列测定及致病分析、生物反恐疫苗研制、军队特需药品中试基地建设等项目,先后承担国家“863”、“973”、自然科学基金和全军专项等重大课题14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32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1名。在非典病毒的科研攻关中,她在安全三级负压实验室里一呆就是八九个小时,顶住胸闷气短的折磨,争分夺秒工作,在国内外率先推出防治非典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并获准进入临床试验。2003年初赴美进修,她坚决谢绝年薪10万美元的高薪挽留,提前回国挑起了全室的工作重担。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评为全军非典防治工作先进个人,享受首批军队特殊人才津贴。 |
|
17楼#
发布于:2003-09-28 18:43
陈泽峰 男,1969年9月出生,民革党员,大专,福建省丰泉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陈泽峰出生在贫困山村,因家境窘迫,高中毕业就在农村干起了手工业。20岁时,他举债几千元闯荡商海,从推销茶叶、打火机到开办乡村小水电站、水泥包装设备厂,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1995年他创办丰泉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开始第二次创业。他依靠科学,坚持创新,8项技术项目获国家级实用技术发明专利,下属两家企业被列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两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环保装备国产化国债项目。经过8年的艰苦创业,企业迅速发展成拥有12家投资企业和科研机构,总资产1.63亿元的大型高科技企业。在抗击非典中,公司紧急生产数台医疗废物垃圾焚烧炉,为北京消灭千吨非典垃圾。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捐款达400多万元。被评为全国优秀环境科技实业家。 |
|
18楼#
发布于:2003-09-28 18:42
李琼芬 女,苗族,196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贵州省罗甸县蔬菜办主任。
1986年,李琼芬从农校毕业后分配到罗甸县农技站工作,从此在蔬菜生产第一线工作了16年。她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抓蔬菜实用技术培训、试验和指导推广工作,足迹遍布全县186个蔬菜村;她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带领蔬菜办一班人广泛探索商品蔬菜发展之路,跑项目,筹资金,建成了蔬菜育苗中心和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2002年蔬菜总产值1.4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9%;她大力推广农业科技,10多年来推广蔬菜12类160多个品种,完成技术骨干培训3.2万人次,普及培训8.6万人次,使全县2.8万农户12.5万人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年人均蔬菜收入达1141.6元。李琼芬为罗甸蔬菜在全国蔬菜市场流通中占有一定份额作出了重要贡献。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
|
19楼#
发布于:2003-09-28 18:39
李彬卓 男,1969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吉林省禾丰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李彬卓出生在农村,1997年辞去了市粮食局的工作,创立了当地第一家绿色食品大米加工企业。他从头学起,到田间地头拜农民为师,虚心请教农业专家,专程远赴日本考察水稻种植加工技术,从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一名农业专家。他率先实施订单水稻种植,走“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企业连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采取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技术培训的办法,培训基地农户3万人次。短短几年,禾丰米业从一家年产5000吨大米的小型粮食加工企业,成长为拥有8条生产线,固定资产6800万元,年产35万吨绿色食品精制米,销售收入10亿元的大型企业,2002年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绿色食品优质稻米加工龙头企业。他为救灾、解困、助学等投入资金300余万元。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