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79回复:1
专家评点普华永道劳资纠纷 外企员工为何拒绝加班
专家评点普华永道劳资纠纷 外企员工为何拒绝加班
本报记者 谭露 普华永道是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在全球139个国家和地区有12万多 名员工,在中国约有5500名员工。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全球知名大企业,却在中 国遭遇劳资纠纷―――员工以拒绝加班等方式来表达对工作的不满。 大象哭了 “一名普华永道的审计师在非洲遇到了一只大象,他走过去跟大象说:我 是普华永道的,大象就哭了―――因为连大象都知道普华永道干的活很辛苦。 然后他跟大象说,我们打算来非洲招聘几头大象,结果大象吓得一边哭一边掉 头就跑。”一名已在普华永道工作数年的审计师向记者讲述了这个在普华永道 内部流传甚广的笑话,他告诉记者,今年7月他离开了普华永道,决定离职的部 分原因是工作时间过长。“去年夏天,我参与了一个国内大公司的上市审计项 目,在历时一个半月的时间里,项目组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 在项目接近尾声的时候,一位看上去高大健壮的同事走路时被别人轻轻一碰就 倒在了地上。在普华永道,我的许多同事都有过每月加班近200小时的经历。” 一名高级审计师告诉记者,辛苦的工作却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报酬。普华 永道的审计师分初级和高级两个级别,初级审计师可以得到加班费,高级审计 师尽管每年都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奖金,但没有加班费。“奖金数额由管理层决 定,而且奖励机制不透明。所以我们的年收入不见得比初级审计师多,甚至可 能更少。” 今年7月,员工的不满情绪终于爆发出来。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高级审 计师纷纷要求与劳动强度相应的报酬,其他级别的员工也加入进来。由于没有 得到满意的答复,普华永道员工以信件、会议,甚至拒绝加班的方式,向公司 高层表示抗议。 从一开始就要实事求是 尽管普华永道公司出台了一些改进方案,同意向所有审计师支付加班费, 并提前发放年度奖金,暂时平息了这场纠纷,但这一事件却在管理界引起了很 大反响。 “在普华永道这样高工作强度、相对高收入的公司里,大部分员工都是迈 出学校大门后直接就迈进了公司的大门。他们对工作的预期会与实际有很大差 异,公司高大的形象和极富吸引力的校园宣传又往往给他们造成错觉。”某国 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副总经理郑先生认为,普华永道事件实际上反映出员工和 公司双方对工作量和收入的预期不相符,这个问题在投资银行、咨询公司这样 的专业服务公司中普遍存在。这些公司需要从招聘开始,对员工的收入和职业 发展预期进行管理。在面试时,就要告诉应聘者公司的真实情况,而不要给公 司罩上耀眼的光环,或过分强调公司可能给员工提供的成长机会,而忽略相伴 随的代价。 资深职业咨询师白玲女士也指出,专业服务行业的特点就是超难、超速、 超长地学习和工作,这种工作绝对不是适合任何人的。求职者选择进入这个行 业,就意味着将付出非同寻常的体力和脑力,失去自己的休闲时间,员工要对 这种“行业压榨”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业务量必须与人力资源能力相匹配 导致事件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普华永道员工认为,公司根本不 在乎自己。2003年非典过后,审计业面临淡季,很多员工接到了公司的通知:“ 您是不是可以考虑到别的公司去发展了?”然而不久后,普华永道拿到了中国 银行上市的项目,人手严重不足,业务再差的员工也有一长串儿的经理等着要。 不得已,普华永道又把以前“流动”走了的人找回来“救火”。一个从普华永 道辞过两次职的审计师对记者说:“虽然能学到不少东西,但是总让人感觉没 什么前途,没有人会为你考虑将来,所以该歇就歇,也不用为老板考虑。”国 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泽炎指出,公司要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平衡,业务 量必须与人力资源能力相匹配,要是业务量增长过快,就应该配置相应的人员, 或通过流程再造、技术改进等措施提高效率。 外企要调整用人观 近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卷入了类似的劳资纠纷,《华尔街日报》 发表文章指出,这说明外企的用人观应该发生改变。过去,外企可以凭借比国 有企业高得多的薪水,迫使员工忍受工作中的压力,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 国有企业开始支付更具竞争力的薪水,并提供更多出国和培训的机会。《华尔 街日报》指出,跨国公司如果希望继续在中国开展业务,就必须调整用人政策, 满足员工的需要。 郑先生补充说,外国企业在中国招聘的往往是精挑细选的高智商人才,仅 仅让高级人才觉得公司在乎他们还不够。公司要不断与员工沟通,帮助他们建 立职业发展目标,如实告诉员工公司能提供什么帮助、什么又是公司做不到的。 尽管这会占用很多时间,但对于真正将员工视为财富的公司来说,“这绝对是 值得的”。 某些行业的特点就是超难、超速、超长地学习和工作,求职者在选择进 入这个行业时,就要做好心理准备。 《环球时报》〔20040922 第19版〕 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 www.snweb.com.cn |
|
|
沙发#
发布于:2004-09-22 21:39
谁不是在拼命呢,为了生存都是如此,只是有些人可以有权利说不,有些人却什么都没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