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楼#
发布于:2004-10-25 23:56
高明的政治是让人民富裕,政府贫穷。让人民说话,政府权利萎缩。欧美政府就是这么成功的,中国政府就是这么失败的。
...........支持............... |
|
241楼#
发布于:2004-10-25 23:56
作者:梦归虚无 回复日期:2004-2-12 10:41:53
今天我不得不第一次同意荷心的话. 这个楼主,不,是写手. 如果他是海归的话,他本身就抱着海归的优越心理看中国,瞧不起中国人,人为造成人格分层. 如果他不是海归的话,那他根本就是侮辱中国,且看其本人的所做所为有什么资格评论中国,世界上有20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进不了前50也绝对不会进后100. 再有现在有钱就能出国,而且出国镀金的往往是考不上国内优秀大学的,海归算什么,也就洋文好点.老外拿你赚钱,回来却自以为精英. 我看写手不象海归象特务. --------------- |
|
242楼#
发布于:2004-10-25 23:57
夹着英语的中文没法看,他已经不知道用中文表达复杂意思了。
他的视角,完全是外乡(国)人了。 这就是海龟,越来越脱离中华本土文化。 |
|
243楼#
发布于:2004-10-25 23:57
首先我看不出来作者有抬高海龟,贬低国人的意思。相反,批评海龟的有很多。其实海龟只是一个身份而已,就像教师、农民、公务员一样,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把矛头指向海龟?!我转此文是因为它的真实,客观,(楼上的还没有哪位否定过它的真实吧),这就足够了!
海龟也好,特务也好,只要他的话不是胡编乱造,有道理,那我会认真的思考,还有,毕竟他是一个中国人,可以自由发言的中国人。我一直都觉得我们自己国家的问题应该由我们自己人来说,所以我自毕业以后就再也没有听过VOA或者RFA的中文广播。 |
|
244楼#
发布于:2004-10-25 23:57
这是一篇认真思考的文章,很多地方讲的的确是事实.
作者:醒着麻醉 回复日期:2004-2-12 12:03:25 hehe 作者:城市里的月光 回复日期:2004-2-12 12:03:28 看了这篇文章,觉得挺悲观的,但现实就是这样,有什么办法 |
|
245楼#
发布于:2004-10-25 23:57
这个楼主,不,是写手. 如果他是海归的话,他本身就抱着海归的优越心理看中国,瞧不起中国人,人为造成人格分层. 如果他不是海归的话,那他根本就是侮辱中国,且看其本人的所做所为有什么资格评论中国,世界上有20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进不了前50也绝对不会进后100. 再有现在有钱就能出国,而且出国镀金的往往是考不上国内优秀大学的,海归算什么,也就洋文好点.老外拿你赚钱,回来却自以为精英. 我看写手不象海归象特务. 我觉得这话太狭隘 |
|
246楼#
发布于:2004-10-25 23:57
说实话,我对中国的现状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或许,很多人会说我不爱国,有句话叫做:爱之愈深,恨之愈切。或许我比作者本身还要悲观,因为我比他更了解普通的民生,不是这个社会没有光明的一面,只是我看到的黑暗实在太多,多的让我窒息......
----------------------------------------------------- 开心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不能因为黑暗势力的强大就放弃寻找光明的努力啊!如风吹醒兄所言,这一切需要时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预。 |
|
247楼#
发布于:2004-10-25 23:58
顶一个 作者:dj1984 回复日期:2004-2-12 13:46:20 楼主的文章还是很道理的,不要只是看到了一点点KTV 要看问题,主要是所反映的问题 |
|
248楼#
发布于:2004-10-25 23:58
楼主你好!
你看到了很多的社会现象,而且你用一种半外人的眼光来看,有时候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的问题。。。你说的很多(现象)是存在的,普遍存在的,还会发扬光大很久的时期,稍具有常识的人都不会否认。。。我想说的是,很多人都不懂中国古老的文化及其本质是什么,大部分都是浮躁且肤浅的,他们的思想和身体承载了太多现代的东西,而没有很好的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亘古绵长的文化精髓,他们戴着有色且散光的眼镜,是不可能彻底反照自身廓然开悟的。。。浮华的外表终究会褪色,真实会一点点显露,呵呵,虽然它一直存在,可惜无人懂得欣赏。。。中华文明的伟大,终究不是几滴洋墨水所能勾勒的。。。建议你多读经史子集,再言不迟。。。 |
|
249楼#
发布于:2004-10-25 23:58
楼上的朋友是在说我吗?我从不否认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那是古人留下的,试问我们现代人对其又有什么贡献呢?发扬广大了吗?经史子集我的确少读,我不读也没什么关系,毕竟我只是一个草民,无论是我的思想还是言行都影响不了几个人,不如问问那些掌权阶级有几个人读过?我不喜欢动不动就提历史,那已经是过去的东西,如果我们没有能够去发展她,充实她,又总把那些早已存在的功绩挂在嘴边,不觉得汗颜吗?试问,一代又一代的人传颂的都是那些一成不变的东西,这正常吗?
另外我觉得半外人的眼光来看也没什么不好,“当局者迷”嘛 |
|
250楼#
发布于:2004-10-26 00:02
|
|
251楼#
发布于:2004-10-26 00:03
华
二十四桥,扬州文化中的一个异数。二十四桥自晚唐大诗人杜牧在《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中出现,这座桥便笼罩着朦胧神秘的色彩。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有机会到扬州,没有不去寻找二十四桥的;没有机会来扬州的亦是魂牵梦绕,心向往之。杜牧才学显赫,以其英发俊爽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于晚唐诗坛。他的诗歌,有两首脍炙人口,流传极广,这两首诗也同样给后人留下不解之迷。其一是《杏花村》。杏花村位于何处,至今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其二便是《寄扬州韩绰判官》。全诗内容是: |
|
252楼#
发布于:2004-10-26 00:03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
253楼#
发布于:2004-10-26 00:03
名扬千古的二十四桥便是在这样一个明月之夜,在玉人吹箫的幽美氛围里与世人见面的。这首诗歌,意境精美绝伦,同时,杜牧给我们留下了一桩千古疑案:这首诗中的二十四桥,是一座桥?是二十四座桥?还是一个虚拟的数字?对于这桩疑案,千百年来聚讼纷纭。在扬州,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者,他们从未放弃过对这个疑案的苦苦追问。
|
|
254楼#
发布于:2004-10-26 00:03
唐朝诗文中,提到二十四桥的,除了杜牧,还有一位诗人韦庄,他在《过扬州》中,也提到过二十四桥:“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除此之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其它描写二十四桥的诗文。但自宋代以后,二十四桥的名字,又大量出现在诗词歌赋中。迁客骚人到了扬州,鲜有不写二十四桥的。如:
|
|
255楼#
发布于:2004-10-26 00:03
欧阳修:“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
|
256楼#
发布于:2004-10-26 00:04
黄庭坚:“淮南二十四桥月,马上时时梦见之。”
|
|
257楼#
发布于:2004-10-26 00:04
周邦彦:“天涯回首一销魂,二十四桥歌舞池。”
|
|
258楼#
发布于:2004-10-26 00:04
以上诗词中的二十四桥,超出了“一座桥说”、“二十四座桥说”、“编号说”、“泛指”这四种类型,已成为扬州繁华艳丽的代称。近些年来,扬州城考古挖掘工作不断进展,唐朝时扬州的城墙、河道桥基等都有新的发现,为研究二十四桥提供了最新资料,但要彻底解开二十四桥之迷,谈何容易!因而,问题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笔者长期寓居扬州,对二十四桥疑案,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现将几种不同观点综述如下,并就自己的最新发现,谈一谈自己对这桩历史疑案的浅见,肯请专家教正。
|
|
259楼#
发布于:2004-10-26 00:04
(一)一座桥说。
宋代以后,二十四桥的几种说法,已逐渐形成。其中能够确指是一座桥的,首推大词家姜白石。他在千古绝唱《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写道:“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此情此景,当是指一座桥无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