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楼#
发布于:2003-01-17 16:28
虐恋(Sadomasochism)一词是由心理学家艾宾(Richard vonKrafft-Ebing) 根据最早的两位虐恋作家萨德(Sade)和马索克(Masoch)的名字创造出来的╋是一种将快感与痛感联系在一起的性活动,或者说是一种通过痛感获得快感的性活动。这里的痛感不仅指肉体痛苦(如鞭打导致的痛感)╋也包括精神痛苦(如统治与服从关系中的羞辱所导致的痛苦感觉)。王小波的小说中虽然也有大量刑罚场面的描写╋但他关注的主要是第二种痛苦╋也就是由统治屈从关系中的羞辱感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其实╋通过刑罚对肉体施加痛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引起精神上的痛苦。对现实生活中的正常人来讲╋无论哪一种痛苦都是难以与快感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在虐恋活动中╋由于统治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快感╋统治者所使用的权力并不是真正的权力(它是权力的形象
|
|
|
41楼#
发布于:2003-01-17 16:28
俗话说╋知夫莫若妻。李银河女士这段话╋真是可以作为对王小波小说的最好阐释。这段话中还有两点需要特别指出
|
|
|
42楼#
发布于:2003-01-17 16:29
也许╋现在╋我们再回头来看\"东宫西宫\"就容易理解一些了。公园里的那家派出所在漆黑的夜晚显得诡秘孤立╋完全是施虐/受虐者喜欢使用的密室的翻版╋当然╋它又不是一个私人使用的密室。这里╋作为国家权力象征的派出所和虐恋者密室合而为一。警察小史每次值夜班时都要到公园里逮一个同性恋来审一审╋让他们交代自己的\"活动\"╋以此作为自己在漫漫长夜的消遣解闷。小史的这一行为在中国警察中并不少见╋这种行为我们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一行为含有明显的施虐倾向╋只不过小史本人完全没有意识到。
|
|
|
43楼#
发布于:2003-01-17 16:31
那一夜╋他抓住了阿兰。他对阿兰印象深刻╋因为他和阿兰以前有过一次交锋并在交锋中落败。他打算在那一夜好好整治一下这个\"犯贱的孙子。\"他会让阿兰蹲在派出所的墙根下╋对他进行呵斥
|
|
|
44楼#
发布于:2003-01-17 16:32
从表面上来看╋当然小史是猫。他和阿兰书中写的那个古代的衙役一样╋不仅身体强壮╋心智正常╋还是国家权威最直接的代表╋照王小波另一部小说\"我的阴阳两界\"中的说法╋他是属于阳的一面。他对自己的绝对权威也充满了信心。但是╋在审讯这一具有强烈心理战意味的活动中╋小史却遇到了阿兰这么一个貌似柔软且地位卑贱其实内心却强硬无比的对手。两人之间的问和答完全变成了一场暗地里试图征服对方的拉锯战。阿兰时而柔情似水╋时而热情如火╋充分利用每一个可能的机会挑逗审讯者
|
|
|
45楼#
发布于:2003-01-17 16:32
\"Not surprisingly, A-Lan has had a hard life as a gay
man in a profoundly homophobic society, but it has made him resilient and developed in him self-respect. What\'s more, he\'s a writer possessed of poetic sensibility, even though he can\'t express it in the trashy romances he writes for a living. Brutal experience has shaped A-Lan\'s submissive, even masochistic nature, and as such he has made a profound discovery: the paradoxical power of the seemingly powerless, a major motif in Chinese culture.\" |
|
|
46楼#
发布于:2003-01-17 16:33
从权力结构的角度来讲╋这样一种充满自尊的彻底屈从也许比奋起抗暴更具有颠覆性。我们在电影结尾看到的是小史满脸的茫然及踽踽独行的被击垮的背影。这一教条最著名的信奉者有甘地 --他领导的不抵抗运动最终将英国殖民者赶出了印度
|
|
|
47楼#
发布于:2003-01-17 16:33
have a rest!!!!!!!!!!!
|
|
|
48楼#
发布于:2003-01-17 16:43
have a rest!!!!!!!!!!! 我来 |
|
49楼#
发布于:2003-01-17 17:16
冲阿
|
|
50楼#
发布于:2003-01-17 17:36
continue!!!!!
|
|
|
51楼#
发布于:2003-01-17 17:37
共同进步
|
|
52楼#
发布于:2003-01-17 17:38
倒退二百年,生而为中国人是幸运的,而在今天,生而为中国人,则不是那么幸运了。尤其是生作中国农民则是痛苦的。
建国后,我们实行赶超战略,就是在短期内把综合国力搞上去,迅速实现工业化的战略。在这一战略的主导下,中国城市和农村实行了二元结构的治理模式,也就是城市和农村对立起来,采取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两个结构之间的流动受严格的控制,资源优先向城市倾斜。二元制结构的重要标志就是户籍制度。当然二元制的治理结构对中国工业化进程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中国当代工业体系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工农业剪刀差政策的结果。 如今,中国市场经济已走了很多年,二元制结构依然没有改变的苗头,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稳定的潜在隐患。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二元结构惹的祸。 因为如今的中国农民可以说已是苦不堪言,概括起来有九大苦,这些疾苦必须施手加以逐步解决,否则当中国农民苦不能受,苦不能忍时,社会危机总爆发之日就不远了。 供养大量公权人士,农民的第一苦 |
|
|
53楼#
发布于:2003-01-17 17:39
中国政体实行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中央和各级政府拥有巨大的公共权力,而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五大班子构成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官僚机构。这些官僚机构的运行和人员费用几乎吃掉了中国的财政收入。尤其是到了县乡两级基层政权,地方财政收入很难供养众多公权人士,不足部分向老百姓索取就成了基层政权的现实选择。
所有乱收费、乱摊派的根源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地方财政不足以支付庞大的政府开支,而基层政权又掌握着巨大的公共权力,于是利用手中权力向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直接摊派甚至成了当代中国农村的公害。 据报载,中国最基层的政权:乡镇政权的债务已达到了2000亿人民币,把农村信用社、中国自助基金已经或将要拖垮。 受教育难,农民的第二苦 |
|
|
54楼#
发布于:2003-01-17 17:40
农村的教育资源本来就匮乏,很多农村教师的工资经常被拖欠,这已是一个老话题,中国农民受教育难也是不争的事实。而在教育产业化的政策下,众多农民的孩子上高中、上大学更是难于上青天。
中国农民的孩子受教育难,一是表现为教育资源匮乏,这包括硬件和软件;二是教育收费尤其是高校收费,相对农民收入来说太高而难以支付。三是在各省市高考不同录取分数线下,广大农村地区与城市对比,高考分数线太高了,这对农民子弟有失公平。他们在经过一路艰难困苦后,好不容易走到了高考大关前,却要迈过比城里孩子高得多的门槛才能进入高校,这实在不公平。 迁徙难,中国农民的第三苦 |
|
|
55楼#
发布于:2003-01-17 17:41
中国的城乡二元制结构,使中国成为身份制社会,生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就好像是生在天堂一般,政府的资源都向中心城市倾斜,而生在农村尤其是边远农村,就如同生在地狱一般。中国农民要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告别穷山恶水时,却没有迁徙的自由。进城打工的农民,由于身份角色的限制,一切都与城市无缘,尤其是孩子就学相当困难。
中国的社会现实极其复杂,放任人口流动当然不行,但在一省、一市、一区,应该让中国农民有迁徙的自由。 缺乏社会保障,中国农民的第四苦 |
|
|
56楼#
发布于:2003-01-17 17:41
中国农民没有养老保障,主要靠子女的家庭养老维系残年,这也是中国农村计划生育阻力重重的重要因素。而中国农民的医疗保障更是无从谈起。缺乏社会保障是中国农民的第四大苦。
观念落后,中国农民的第五苦 |
|
|
57楼#
发布于:2003-01-17 17:42
由于中国农民一生下来,几乎就被固定在土地上了,见识短浅。同时后天接受教育的权利也缺乏保障,这使得中国广大农民观念普遍落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甚至很愚昧。这成为他们的第五苦。由于观念落后给本已相当困苦的生活又制造出许多痛苦来。尤其是法制观念的落后,和胆小怕事传统思维,又派出生许多其它的苦。
资源缺乏,中国农民的第六苦 |
|
|
58楼#
发布于:2003-01-17 17:42
由于中国各地的资源都采取计划方式分配,所以中心城市优先获得各种资源就成为中央财政的导向,而地方城市优先则成了地方财政的政策取舍。各种资源长期向城市倾斜的结果,造成了中国农村各种资源的缺乏。教育资源、医疗资源、道路资源等等一系列资源,在中国农村都极端缺乏。
没有表达权,中国农民的第七苦 |
|
|
59楼#
发布于:2003-01-17 17:43
中国的决策者都住在城里,即使被选当人大代表的农民,由于素质较低,也不可能真正替广大农民说话。所以中国农民基本没有表达权,也没有向上层反应自己权力的渠道。当然他们的表达能力也较低,也没有人替他们表达。没有表达权,可以说是中国农民的第七苦。这使得决策者在做决策时,很难占有全面而真实的信息,很难听到广大农民的呼声,所以政策的良性导向就很难有保障。
创业难、挣钱难,中国农民的第八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