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楼#
发布于:2003-01-29 21:45
这是“胜兵先胜而
后求战”的战略预见与战略预置。没有这一举措就没有后来的胜利。反观敌军方面,麦克阿瑟将军按美国 评论家大卫?里斯的说法,是位凭“想像和直觉,而不是军事的逻辑和科学”指挥作战的美军司令官,他 在完成仁川登陆这一朝鲜战争中的杰作之后,接着就是一个大败笔,他在所谓“圣诞节攻势”中,亲自把 美军赶进中国。 |
|
41楼#
发布于:2003-01-29 21:46
人民志愿军的包围圈,而遭到惨败。当时在朝鲜战场东西两线,如果没有麦克阿瑟和阿尔
蒙德的冒进命令,则我军的计划难以实现;如果第8军军长沃克和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坚决执行上级的错误 命令,则他们的损失将会更加惨重。 |
|
42楼#
发布于:2003-01-29 21:46
朝鲜战争的历史证明,在战略指导上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抉择,毛泽东和彭德怀的判断和决心是完全正
确的。例如:第一次战役胜利后,敌人退到清川江左岸固守。如何打第二次战役,毛泽东和彭德怀决定采 取诱敌深入,待敌进入我预设战场后,我以迂回包围穿插战术,各个歼灭进攻之敌 |
|
43楼#
发布于:2003-01-29 21:46
而另一种主张则不顾
敌人在技术装备上占绝对优势的现实,要求乘胜追击。如果按后者主张去打,第二次战役不会取得那样大 的胜利,至多打成一个击溃战。又如1950年底,我军突破“三八线”后,打到“三七线”以南地区。此时 敌阴谋诱我深入到洛东江既设阵地,迫我重蹈朝鲜人民军的覆辙。毛泽东和彭德怀识破敌人阴谋,部署就 地转入积极防御作战,此举为后来的第四、五次战役和两年多的阵地防御作战创造了条件。 |
|
44楼#
发布于:2003-01-29 21:46
但另一种主张
反对转入防御作战,要求继续向南猛追,直至解放全部朝鲜国土。如果按后种意见打,其后果是不堪设想 的。再如1953年夏季停战签字前夕,敌人仍采取种种手段破坏停战。毛泽东和彭德怀决心再发动一次较大 规模的反击战役,以打促停。而另一种主张不再采取军事行动,马上签字。 |
|
45楼#
发布于:2003-01-29 21:47
我军按毛泽东、彭德怀的作战
部署发起夏季反击战役,在25公里正面上突人敌防御纵深最远达15公里,歼敌12。3万多人,收复土地240 平方公里,从而争取到更有利的条件实现朝鲜停战。战争的事实和结局证明,在战争指导方面,毛泽东和 彭德怀始终胜敌一筹。 |
|
46楼#
发布于:2003-01-29 21:47
而美军在战役上的失利则是替战略付出了代价;它在战略上的失败又是替美国的政
治付出了代价。 |
|
47楼#
发布于:2003-01-29 21:47
在中国出兵朝鲜后,美国人曾经发出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的叫嚣。对此毛泽东表现了大战略家的从
容。他指出:不要说苏联已经掌握了核武器,杜鲁门不敢冒险打一场原子战争,就是真想在朝鲜投原子弹 ,也没有义务通知对方。美国的核讹诈终于灰飞烟灭,草草收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在战略指导 上,展现了他一贯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统帅风格。 |
|
48楼#
发布于:2003-01-29 21:48
示之三:战争不仅是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而且是两种哲学、两种战争智慧,以及两种道德和勇气
的较量。战场是最公平的考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的进攻穿插作战的奇迹,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
|
49楼#
发布于:2003-01-29 21:48
朝鲜战争是异常激烈的。在朝鲜半岛狭小的战场上,双方投入兵力最高达300多万人。美国使用了除原
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化兵器。某些战役战斗的炮火密度、飞机轰炸密度、战场兵力兵器密度和伤亡比例, 都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录。而我军参战初期,既无空军,又无海军(后来虽有少量空军参战,也只能掩 护后方主要交通线,不能直接支援一线作战)。 |
|
50楼#
发布于:2003-01-29 21:48
陆军装备也相当落后,参战初期基本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
战,而且是过去缴获的各种陈旧武器混用。但是我军是,一支久经战争锻炼和考验的人民军队。他们英勇 善战,克服了一个个难以想像的困难,终于以劣势装备战胜高度现代化的敌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业绩, 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
|
51楼#
发布于:2003-01-29 21:48
美国在亚洲的扩张政策,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与中国进行直接和间接较量,都遭到了挫折。这种
心理重创,在90年代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得到补偿,但这两场战争的胜利都带有夸大的成分。 |
|
52楼#
发布于:2003-01-29 21:49
例如
海湾战争中,被称为杰作的从伊科边界向巴士拉迂回作战的“左勾拳”行动,如果把地图颠倒过来看,再 换到朝鲜的地形上,就是1950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从德川向军隅里、三所里穿插迂回,切断美 9军退路的战法的翻版。但海湾战争美军的“左勾拳”是用坦克装甲部队打伊拉克的溃军,正如美国的一个 材料上说,“伊军的混乱状态使盟军部队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主要战略机动――相当于13个师的‘左勾拳行 动”’。 |
|
53楼#
发布于:2003-01-29 21:49
在这次行动中,美军每小时攻击前进的速度,第7军是2.4公里,第18空降军是4.1公里。而当年
朝鲜战场的中国志愿军第38军的“左勾拳”,是步兵作战,每小时攻击前进的速度是5公里,14个小时连续 作战,先后打垮韩国第7师、土耳其旅、美25师、美骑1师、英29旅各一部,前进70公里,切断了敌军的退 路。向南突围与向北增援之敌相隔不到1公里,在大量飞机、坦克支援下,却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
|
54楼#
发布于:2003-01-29 21:49
这一仗,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创造了步兵进攻作战速度的极限,获得“万岁军”的赞誉。有人评价说,有史以来 步兵从未如此辉煌过。38军创造的进攻速度,他们的美国对手在40年之后的海湾战争中竟然依旧无法超越 。至于科索沃战争,虽然展示了前所未有的高技术战争图景,但也破坏了人类对进入21世纪的和平企盼。 |
|
55楼#
发布于:2003-01-29 21:50
在科索沃战争中,西方大国军事集团对一个孤立无援的小国狂轰滥炸了78天,用极不人道的方式进行所谓
“人道主义干涉”。北约是打赢了,但并不光彩。南联盟抵抗侵略,虽败犹荣。从战争指导来说,对南联 盟进行的残酷空中打击,不仅有悖于战争道德,就是从军事艺术的角度讲,也不过是一场平庸的军事政治 冒险,摆不到军事艺术史的殿堂上。北约始终不敢用地面部队进行较量。 |
|
56楼#
发布于:2003-01-29 21:50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所作的《科
索沃战争的教训》的报告中承认:“北约在科索沃战争中并未赢得明确的胜利。尽管军事力量一边倒,但 战争的最终结果并不明显。”比较起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在科索沃战争的指挥艺术方面,比 朝鲜战争时麦克阿瑟的继任者李奇微将军的表现还相差甚远。 |
|
57楼#
发布于:2003-01-29 21:50
启示之四:人与武器同等重要。越是以弱胜强,人的能动因素越起决定作用。越是现代高技术战争,
武器装备因素对胜负的影响越大。建立一支掌握现代高技术兵器的人民军队,是保卫国家安全、实现两岸 统一和确立大国地位的基本条件。 |
|
58楼#
发布于:2003-01-29 21:50
抗美援朝战争中,虽然我军在武器装备及其它物质条件上处于明显的劣势,但经历了20多年国内革命
战争和反侵略战争锤炼的中国人民军队也有着许多不同寻常的优长。有敢打必胜的信念,有以弱胜强的丰 富作战经验,有久经锻炼的高素质的部队和著名战将。加上战争的正义性质,得道多助,士气高昂。 |
|
59楼#
发布于:2003-01-29 21:51
这些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但是毋庸讳言,由于敌我武器装备优劣悬殊,我军的火力、机动 力和后勤补给能力与对手相比,都相差甚远。战争证明,没有必要的现代化技术装备,就要付出更大的代 价,就影响取得更大的胜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