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46回复:1
解构建筑-凝固的摇滚乐
解构建筑-凝固的摇滚乐
2002-06-08 14:39:32 _____ 解构主义建筑则是凝固的重金属摇滚乐。这两种语言在实质上是相通的,都是同一时代产物。当然,做一位解构建筑设计师要难的多,因为他必须掌握建筑科学的语言。这可不能任意,否则建筑会倒塌。但从语言的破碎和疯人的言语性质来看,西方解构主义建筑师们毕竟也是“摇滚王朝”。他们手中没有电吉他,而是握着建筑高科技(解构建筑不带性色彩,而摇滚乐的性成分很多)。 有一点请注意:70年代是西方摇滚乐成熟时代,80年代是它的多元发展时期。解构主义建筑思潮不也是这样吗? 这是巧合吗?不! 80年代,西方建筑思潮的后现代主义运动(a Post-Modernist Movement)的崛起,说明人性里头有种极不安分守己的东西。过几年就要翻个新花样,至少要换上几个新的建筑词汇。不这样做,便不足以表明自己的存在和存在价值。摇滚乐的更新换代也是如此。至于世界服装新潮(巴黎和米兰领导了这潮流),更是年年一新。 人性里头有种不甘寂寞,不能被冷落,不能被社会遗忘的固有元素。该元素是骚动的,不安分的!!! 我认识一位S女士。她生了两个女儿。小女儿阿童成了全家中心。不久,S女士喜得贵子。全家关注重点转移了。阿童忍受不了冷落,常找个理由大哭大闹,为的是把全家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阿童正代表了人性中那不能被冷落,被遗忘的固有元素。这元素是人类创造艺术新流派的动力之一。我还想起一个案例。日本东京。一个少年闷闷不乐;电视里都是歌星,明星,自己一直被冷落,被遗忘。于是他强奸了同班一名女生。当两三部警车把他家团团包围的时候,他兴奋极了。他的目的达到了:他终于成了全社会的关注的焦点。 我们不能完全忽视这一人类潜在的心理现象。时代精神(当然这是最主要的)加上这一固有的元素才推动了西方建筑设计思潮和流派的更新换代。摇滚乐也是如此。我们不妨列出一张大致对应表,两条发展线索,轨迹,拥有同一个推力,背后有着同一个人性中的那固有的元素在暗地里起作用: 当代西方先锋派建筑思潮 摇滚乐流派 有机建筑 50年代摇滚乐的崛起 表现主义建筑 60年代摇滚新浪潮 结构主义建筑 旧金山的嬉皮士 解构主义建筑 崩克摇滚(1975-1976) 功能主义建筑 摇滚新纪元 后现代主义建筑 80年代的摇滚风景 请读者莫误会,两条发展线索并没有时间上的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我列出这个对照表,只是想说明。人类的喜新倾向和追求变化的深层心理在建筑和摇滚乐这两个领域原是同样强烈的。 重金属摇滚(Heavy Metal)表述了西方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处世哲学和人生观.他们用神奇的吉他演奏,震耳欲聋的鼓声,大到极限的音量和怪异的服装,来倾吐他们心中的不满,无聊和苦闷,以及寂寞,忧虑和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的 渴望....... 只有当他们摆弄起手中的吉他,其内心这团如乱麻似的情绪才会从他 们浑身上下滚滚地流淌出来,宣泄出来,从而得到暂时缓解.不是永久的缓解,而是暂时的缓解. 请注意,这不满,无聊,寂寞的单调,还有苦闷......有社会学范畴的性质,也有哲学(形而上)范畴的性质.如果遇上经济萧条,失业下岗现象严重,那么,这不满,苦闷便会加剧.不同的人,排遣人生的无聊,单调的寂寞的手法是截然不同的. 摇滚族用手中魔幻般的喷火吉他,并通过舞台声光技术及录音技术来表达他们的狂躁音乐语言.酸性摇滚(A cid Rock)没有一定的曲式,即兴演奏成分较多.其无旋律的音调近于噪音.\"酸性\"一词是致幻剂的代名词. 解构主义建筑师则通过手中的巨型骨架,立方体块和半圆柱形,以及铸铝板的玻璃等,来表达他们的自我,追求怪异,弘扬个性. 摇滚乐和解构建筑都推崇一个\"反\"字(De).一个是反音乐,另一个是反建筑.一个是无旋律.另一个是无和谐. 他们在反对古典传统的完美旗帜下站在一条战壕里,向秩序开战.一个用主吉他即兴演奏,疾风骤雨般的鼓点,另一个用残缺的柱子和破损的山花形象.一个导致听觉的混乱,另一个导致视觉的混乱.不过两者的放纵不羁和标新立异,都是追求同一疯人的心态: 错觉,致幻和裂解状态. “破坏性摇滚”(Destruction Rock)在演唱会上当场把自己手中的吉他点燃。在台下,他们把许多东西砸个粉碎…… 据说,在美国有专门供砸个稀巴烂的饭馆。有钱的年轻人吃饱了,把餐馆砸烂,为的是发泄心中对人生的元(原)不满。当然,他们乐意赔偿全部损失。这里的Destruction也有解构的意思。在本质上,从人类深层心理结构去分析Destruction Rock(破坏性摇滚)和建筑解构(Deconstruction in Architecture)原是同一心理的两个侧面。他们日夜在现代人的灵魂深处涌动。解构建筑思潮即建筑中的破坏性摇滚。比如,塞特为了满足业主“建筑要有戏剧性效果,外部要富于表情”的要求,便特意设计出半扇墙壁荡然无存,内部楼板结构成为赤裸裸的,一目了然的坍塌形象。――这是建筑师的“砸”!砸烂人生形而上(元性质)的单调,无聊和寂寞,是摇滚乐和解构主义建筑流派共同的心理机制。 1993年,我在巴黎和柏林街头躲雨,便刻骨铭心地体验到了人生(生命固有的)原无聊,寂寞和单调。它是人类的大敌,比饥饿,沙漠化和贫穷……也许更为可怕,撕碎人的心。毕竟,我们要感谢解构主义建筑流派的创新。它打破了世界建筑的寂寞,无聊和单调。尽管用的是一团无序的,残破的和混乱的噪音。古典乐迷一直用“丑陋,堕落和放肆”抨击重金属摇滚。我也用这六个字把解构建筑臭骂了一顿。骂归骂,他们照样 提出他们那套晦涩的,无法让大众听懂的建筑构成语法…… 西风依旧在呜呜喑喑地吹,海浪依旧在不快不慢地拍着古老的岸。那节奏单调,正是生命元(原)单调的写照。日出,日落;春去秋来,水涨水落;上班,下班,吃饭,大便,睡觉……周而复始的单调节奏,迫使摇滚乐吉他手去砸;迫使有些野性十足的建筑师去冲决传统语言和谐,完美和秩序。 但我爱古典主义的和谐,完美和秩序。 |
|
沙发#
发布于:2003-03-31 19:16
怎么回事, 看的人晕忽忽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