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hurtu
驱动巨牛
驱动巨牛
  • 注册日期2001-11-08
  • 最后登录2020-12-19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26分
  • 威望161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35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 社区居民
阅读:585回复:1

用QQ的小心了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3-06-27 19:41
以下是zt的


杭州的徐小姐是腾讯QQ的老用户了,不过,最近发生的一宗QQ号码被封事
件,开始让徐小姐变得警觉、惊恐直至愤怒了。

(一)事件――QQ号码被查封

6月里的一天,徐小姐像平时一样打开电脑上网,登陆QQ时,突然弹出一个窗口,提示
“禁止使用”,徐小姐试了几次,仍然是这样。徐小姐后来回忆说:“我先是通过电子
邮件询问,没人理我,一个星期后,我终于忍不住打长途电话到深圳,问腾讯的客服,
要她给我一个号码被封的理由。客服几分钟就查到了,说我下载了有关政治性的敏感文
档,是有记录的,所以号码才会被查封。”

记者在征得徐小姐的同意后,即以该QQ号码的使用者身份致电深圳腾讯公司,了解号码
被查封的情况,在报出QQ号码和密码后,该客服人员让记者稍等,几分钟后,客服人员
告诉记者,这个QQ号码在5月30日下载过敏感的信息,所以被查封,而且,“不可能要
回来了”!

按照徐小姐的回忆,她的确是曾经下载过一个文档,“如果不是腾讯有记录,我都想不
起来了。可我连看都没有看全,又没有散布,这也要封号码?”更奇怪的是,徐小姐当
时并没有使用腾讯的TE浏览器下载该文档。

徐小姐怀疑,难道只要装了QQ就可以监视用户的电脑使用情况,并且可以把用户电脑中
的资料回传到腾讯的服务器上?如果这是这样,那么,还有什么个人隐私可言?况且作
为QQ会员的徐小姐,她本人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都是按照腾讯公司要求记录在案
的。

其实还不仅仅是涉及隐私问题这么简单,如果政府部门或者商业机构中有人在电脑中装
有QQ,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信息外泄的安全隐患了。QQ捆绑的TE浏览器提供的“谁与我
同在”的功能,就可以追踪和了解QQ用户访问了那些网站。

(二)调查――用户信息被记录

一位在软件安全问题方面颇有研究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通过Iris抓包软件,可以看
到QQ在向服务器回传不明数据,并且这些数据是经过加密处理过的。

《科学时报》刊登的一篇文章也表明,腾讯附加在QQ程序中的浏览器程序,提供的一项
叫做“谁与我同在”的功能,能让任何用户都可以查到当前浏览的网页上有哪些其他的
腾讯QQ用户,同时,也可以监控用户正在察看哪些页面,这些搜集来的用户浏览资料,
是可以被商业化利用的。

就在记者开始着手调查并要求对腾讯进行采访的当晚,徐小姐的QQ号码竟然自动解封,
可以使用了。

记者致电腾讯公司市场部,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采访提纲要求采访。记者的主要问题是


1,QQ是否在监视每个用户的使用情况?包括访问那些网站、下载了什么文档?

2,QQ在多大范围内监视这些信息,监视哪些信息?

3,作为一家民营的商业性质的公司,用户的个人资讯和使用习惯如何保证不被他用?

4,对于QQ的监视功能,如果被黑客或者其他情报机构利用,腾讯该负什么责任?

5,对于政府部门或者商业公司的机密,腾讯是否也可以获知?

(三)理由――企图染上政治色彩

记者的采访提纲发出后,腾讯方面并未给予任何书面的文字答复,也没有做出正式的采
访安排,而是通过北京的一家公关公司与记者联系沟通。

该公关公司的人员按照记者留下的号码拨通了记者的电话,试图说服记者不要就此事进
行追查和报道,她告诉记者,腾讯目前正处于强劲的上升趋势,而市面上各种即使通讯
软件也是层出不穷,竞争十分激烈,如果因为记者的报道,引起腾讯QQ在商业上的损
失,这是腾讯方面所不希望的。

对于徐小姐QQ号码被封一事,该公关公司人士透露,是腾讯方面接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
指令,才监视该用户的使用情况并封掉了她的号码,她不肯透露是是哪个部门要求腾讯
这么做的,只是告诫记者,如果就此事进行报道,有可能会“牺牲”。显然是试图把商
业问题蒙上一层政治色彩。而在听到这一消息后,徐小姐表示震惊和愤怒:“我怎么觉
得阴森森的?把我当成国家的敌人了?”徐小姐还信誓旦旦地对记者保证,她绝没有通
过QQ发布过任何不良信息,“如果有,让他们拿出证据来,发给谁了?”

据记者调查了解到,对于网络公司及通讯软件公司,上级主管部门的确是提出过要求,
对网络上有害的不良信息进行技术过滤和屏蔽,不得散布和传播,但却没有哪家公司接
到过要求监视用户使用情况的指令,“真是要监视一个人,哪用得着他们呀”,一位曾
作过情报工作的朋友这样告诉记者。

(四)警惕――通讯软件安全有隐患

一家通讯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在即时通讯软件中加进监控程序,在技术上不
难实现,只要在用户本地机上加入几个关键词检索和过滤,就可以把关键信息传回服务
器,而不用监视所有的聊天记录。

有关人士介绍说,即时通讯软件都存在着安全隐患,作为消费者是有权知道这些的,而
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却没有权利监视跟踪用户操作记录的,尊重和保护用户的隐私及安全
是国际上的通行商业准则。

据赛迪网报道,6月14日,美国纽约州首席检察官办公室表示,AOL时代华纳旗下的
Netscape将支付10万美元和解金,该公司因使用追踪用户下载情况的软件而遭投诉。

另一方面,由于QQ本身的安全性能缺陷,针对QQ的各种黑客软件也在不断增长,在中国
软件史上,QQ应该是受各种攻击最多的在线即时通讯软件。不少商业公司已经意识到QQ
的安全问题,北京的一些单位和商业公司里,是严禁使用QQ软件的。

在记者发稿前,腾讯方面通过电子邮件,给编辑发来了书面答复意见,而杭州的徐小姐
却表示不会善罢甘休,她要“打电话问问看”。但无论如何,腾讯记录了该用户的使用
信息,这不能不引起更多的使用者对网络通讯软件的安全问题引起重视。(华夏时报-
数字华夏)

附录:腾讯公司的书面答复意见

谷龙你好:

关于就杭州用户号码被封一事所发来的提纲,腾讯公司的正式答复如下,希望你凭着客
观公正的态度去报道。

首先需要严正申明的一点是,海量的信息之下,腾讯公司采取点对点的消息收发方式,
决定了腾讯不能去监视用户在电脑上的操作情况。任何进行不实情况的报道的单位或个
人,则需负相应责任。至于你邮件中说到的检测情况,在操作人员背景、网络环境、使
用软件,操作步骤都不清楚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判断这个检测的真实性,更无法回应。

作为一种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在技术上采用的原理是一种点对点的方式。也就是说,
在大部分情况下,用户之间的沟通是从一个用户到另一个用户,不需要通过腾讯服务器
的中转。只有在网络不稳,网络情况复杂或用户下线等特殊情况下,腾讯服务器才会帮
助用户保存并中转留言。按照上级的网络安全信息处理的规定,通过服务器中转的留
言,作为腾讯公司发出的消息,将会经过信息安全的过滤机制,该名用户正是因为通过
腾讯服务器中转了含有敏感词汇的留言内容,因此腾讯做了封号处理。至于后来解封,
是因为该用户的留言内容虽含有敏感内容,但还不属于有意传播非法内容的情况。为了
保障用户权益,我们对这个号码做了解封的处理。

腾讯公司一向注重并保护用户隐私。关于该用户的留言内容,发送时间与对方号码,腾
讯目前不能提供。

如有需要,腾讯会在法律手续齐全的情况下提供。

腾讯QQ为海量用户提供服务,每天有超过两千万用户上线沟通、聊天。发送消息量在10
亿条/天左右,腾讯无必要也无能力保存每位用户的每条留言纪录,更谈不上监视一亿六
千万用户的电脑使用行为。

在主管部门的要求下,腾讯会配合主管部门对网络安全工作进行协助,并按主管部门要
求做一些处理。一切行为均符合有关规定与要求。

腾讯公司

2003年6月23日
arthurtu
驱动巨牛
驱动巨牛
  • 注册日期2001-11-08
  • 最后登录2020-12-19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26分
  • 威望161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35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 社区居民
沙发#
发布于:2003-06-27 19:42
同样是zt的

前面是微软
判断一个人是否已经开始对网络有依赖性,有两种方法:问他有没有邮箱,或者有没有
QQ。

毫无疑问,QQ是中国即时通信产品与服务的代表。作为因特网为数不多的中文标志性产
品,QQ能够在在美国人和英语主导的因特网上立足,这是一件难得的事情。

即时通信这个市场实在太大,而竞争者也大多可列入行业\"大鳄\"等级,微软msn
messenger、AOL ICQ、yahoo通,国外的每一个竞争者都充满了力量。对于QQ,人们关
注最多的是,网络上的巨头们在即时通信领域的举动,会对QQ造成的影响。比如,AOL
和微软达成了关于ICQ与msn messenger共享用户资料库的意向之后,业界普遍关注的
是,QQ会有什么措施来应对。

不独外界,就连QQ的娘家-腾讯,也显然把注意力放在了与这些巨人们的较量上。

在这个市场上,腾讯最强的敌人是微软,腾讯最想战胜的对手也是微软。从腾讯对外公
布的QQ 2003最新测试版来看,新版本的QQ从界面到功能都在向MSN messenger靠拢,试
图在保持自己优势的同时,试图在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即时通信市场上全面超越微软。

微软是一个令竞争者感觉压抑的敌人。自从微软控制了操作系统之后,其在应用级市场
的竞争对手们,往往只能在有限的最终结局中选择:其一是彻底或者事实上被消灭;其
二是这些产品和公司整体投身到另外一些有资格和微软竞争的巨头身后等待时机。当
然,第三种结局也不坏:被微软收购。

无论如何,腾讯都需要强大自身的实力,才能有一个最好的结果。也许在腾讯看来,和
微软在产品和服务上展开正面竞争,是早晚的问题,与其被日渐蚕食,不如决一死战。

侧面是UC

腾讯不愿意和微软在即时通信市场上侧身而过,这无疑相当于主动把自己置身在强敌炮
火之下。然而,越来越多的迹象却表明,在中国市场,腾讯未来最具有威胁性的潜在对
手,可能是另外一个产品:UC----不要把UC和前些年曾经在市场上风行的UCDOS、UCWIN
中文平台混为一谈,被开发者定义为\"即时通信娱乐平台\"的UC与出品UC系列中文平台的
希望集团毫无关系。

开发UC的朗玛公司,总部不在北京,也不在深圳,而在\"偏远\"的贵阳,也正是这个\"偏
远\",成就了朗玛,使得UC在成长的早期,没有遇到腾讯这个中国市场上的即时通信霸
主的全力打压。

几乎每一个QQ的用户装上UC,都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UC无论功能实现、界面布局
和操作习惯,都和现在的QQ非常相似,甚至就连许多快捷键都和QQ一模一样。UC的基本
价值恰在于此,QQ用户可以在不改变使用习惯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转移机会:
用户对于QQ不满意的时候,不再只能苦苦等待QQ改变。

UC对于腾讯的基本威胁表现在继续奉行互联网的免费理念上。在腾讯大力推进QQ商业化
甚至连申请一个QQ号码都要收费的时候,UC号码却可以在线免费申请,所有功能也都可
以免费使用。当年,在ICQ已经功成名就的情况下,QQ的前身OICQ靠着中文界面和免费
申请、免费使用的优势,在中文即时通信市场攻城掠地,奠定了今天QQ帝国的基业。而
今天,当QQ认为根基牢固、开始对QQ用户祭出收费使用的商业双刃剑的时候,免费的UC
同样会象当年的OICQ一样也开始大行其道。无情的经济规律看来对于谁都不会例外。

有舍才有得

UC对于QQ更大的危险在于,它从时尚和个性化入手,提供那些QQ已经用来收费或者将来
可以作为盈利点的功能和服务,以此和QQ抢夺年轻人的市场,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做QQ的
超级复制品。

世界上的事情看来从来是有舍才有得。QQ选择了向更大的群落发展,其功能也不得不在
众人的要求下\"海纳百川\",而UC把自己的入手点选在了年轻人群,自然就可以深入挖掘
时尚需求。

不同的定位,引发不同的结果,这一点,在UC和QQ竞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QQ目前的用户群落已经越来越大,用户群收入层次、文化层次和年龄段差异也越来越
大,用户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复杂,这迫使QQ不得不在增加更多的功能的同时,又要在界
面上兼顾不同用户的需要,这让QQ的定位显得越来越模糊,其风格也陷入\"个性和共性
无法兼顾\"的误区,最终的结果,每一类人都感到QQ有些功能自己并不需要,而自己特
别需要的功能,QQ也不能及时满足。

相比之下,UC的定位显得简约和纯粹得多,它主要面向时尚青年和学生,也正是因为这
种简约的定位,才使得UC可以提供更深入的应用。UC提供的场景聊天功能,使得那些年
轻的美眉和酷哥们可以一边聊天,以便同步更换最适合当时心境的场景,制造看得见的
浪漫感觉,而在线社团和同学录功能,则比QQ的\"群\"功能听起来更贴近自己的用户。

P2P功能的引入,则是UC对付QQ的另外一个杀手锏。QQ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和长期的投
入,已经建立了大量的分布式服务器,这成为QQ开展资源性服务的一个巨大平台。UC在
产品开发中引入了P2P的概念之后,可以让用户把自己的机器当做一个UC服务器,根据
自己的喜爱,面向自己的好友或者其他人提供聊天室和游戏服务。对于UC而言,与其说
这种意味的节省源于年轻人对于P2P功能的热衷和参与意识,不如说是定位年轻人之后
的额外所得。

不确定的明天

QQ进军网络游戏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尽管对于QQ是否能够在网络游戏市场中立足并且
再造辉煌,人们众说不一,但网络游戏的炙手可热,却是不争的事实。

网络游戏人群正在成为即时通信软件明天竞争的焦点,不仅微软发布的MSN messenger
6.0测试版和腾讯QQ 2003测试版,都增加了网络游戏功能,而UC则从问世之日就把自己
定位为\"即时通讯娱乐平台\",甚至连命名都采用\"游戏\"一词的谐音,软件内部还内置了
大量有中国特点的在线棋牌类游戏。

UC对于网络游戏的敏感和热衷,使得它一开始就圈定了一大批喜爱游戏的用户,今天网
络游戏热潮开始的时候,UC在同类软件中无疑具有了先手优势。UC的这种优势,对于微
软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同处一国的QQ来说,却是一种实实在在就在身边的威胁。

QQ的发展历史上,曾经面临过很多竞争对手。几年前即时通信软件在国内刚开始风行的
时候,国内同类软件不下十种,但昔日的国内同行们,今天大多已经销声匿迹,只有QQ
终于定下霸业,一枝独秀。

过去,不算强大的QQ战胜竞争对手的法宝,是心无旁鹜的向用户提供免费聊天产品和服
务,而今天,已经成年的腾讯公司开始把精力放在了盈利和维护霸主地位上。当QQ不再
年轻的时候,年轻的竞争对手UC出现了,挑战它的招数和QQ当年挑战其时霸主的套路几
乎完全相同。QQ越来越象将来的MSN messenger,而UC越来越象当年的QQ,这一次QQ能
否再度胜出,也许只有时间老人知道。(杜红超)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