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楼#
发布于:2003-07-18 00:33
男儿有难当自强
走进小庞的寝室,只见他正忙着整理床铺。稍顷,久别重逢的同学都来看望他。“小庞,你回来了!”“新年过得好吗?”“好兄弟”们高兴地拥抱在一起。小庞是复旦大学二年级学生。因父母都在广西老家务农,家里还有四个兄弟姐妹在上学,因此每次开学,家里都凑不齐七、八千元的学费。两年来,小庞靠助学贷款和困难补助维持着学业。 “来,吃年糕吧,这是我们家自己做的!”小庞拉开行李袋,拿出一大捧年糕招待大家。难忘同学情,小庞怎会忘记两年来同学的真情相助:每次同学会餐,总有人把他的那一份“偷偷”付了;书包坏了,同学为他买来新的;打长途电话回家,同学悄悄递上电话卡;上海同学还经常把他请回家,热情招待一番……谈到新学期计划,小庞已排得“满满当当”。“我想自学电脑知识。新学期,我还要递交入党申请书呢!”但是对于他来说,最担心的是落实生活费。小庞准备一开学就到学校家教部报名,争取做两份家教。他还打算再找一个勤工助学的岗位。小庞说,“这样,我的生活费就有着落了。我还争取给家里寄些钱,帮助弟弟完成高中学业!”言语间,小庞不无自豪。 |
|
21楼#
发布于:2003-07-18 00:33
困难再大要坚持
走进同济大学四年级学生小刘的寝室,只见他的书桌上堆满了各种书籍:《建筑材料学报》、《计算机应用技巧》、《高等数学》……小刘已被保送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硕博联读研究生。老家在河南的小刘提前一个星期就回学校了,他要找些资料准备论文。 由于供姐姐上学,家里花完了所有积蓄。从大二开始,小刘就“自立”了:学费贷款,生活费自己打工。四年来,小刘做过家教、市场调查员、夏(冬)令营老师、还当过学校的巡逻员……去年10月,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第一次到同济大学招收保送生,成绩优异的小刘顺利入选。“保送中科院研究生是公费的,且每个月还有800元生活补贴,这样我就可以安心做学问、搞研究了。”小刘已经见过了导师,这个学期要提前学习一些研究生的书籍,“不管困难有多大,我都要坚持下去!”小刘憧憬着未来。 |
|
22楼#
发布于:2003-07-18 00:34
关于城镇中小学贫困学生问题的调查 2003-05-28 16:46:35
针对城市贫困中小学生这样一个群落,社会各界应该给予怎样的关注和帮助?帮助贫困学生,不仅帮助的是学生本人,帮助的也是他们的家庭和社会的未来……义务教育也要“低保”。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城镇中小学贫困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据记者对湖北省工建总公司200户低保家庭的随机调查,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家长,占70%以上。文化程度往往与就业机会成正比。所以,这些贫困家庭普遍认为,子女成材是自己家庭脱困的希望所在。 接受调查的贫困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盼望学校那些名目繁多的补课费、试卷费、豆奶费、托管费等能少点,减点,免点;盼望社会上有更多的人关心和帮助城市中小学的贫困学生,踊跃捐赠助学;盼望政府的优惠政策更多点,更实点。他们当中,98.4%的家长希望在子女上学问题上能得到帮助,他们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减免学杂费”和“发放助学金”。 |
|
23楼#
发布于:2003-07-18 00:35
有关人士认为,义务教育也要“低保”。要像解决贫困人群生活的“低保”一样,对中小学教育,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同样也要实行“应保尽保”政策。这不仅是社会的责任,同时也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责任。各地类似“宏志班”之类的有益尝试,依然无法解决绝大多数贫困学生的现实问题和长远需求。
据悉,从今年秋季开始,湖北省武汉市将继北京、黑龙江、新疆等地之后,在13所重点高中开办“宏志班”,扶助300至5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完成高中学业。这批“宏志班”的学生,将免交高中3年的全部学费书费,并每学期每名学生得到500元生活补贴费。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政府规划在2002年至2006年间为140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提供市级奖学金。主要资助对象为成都市所辖20个区(市)县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家庭的中小学生。其中,城区小学生每人每学年资助500~600元,初中生每人每学年资助600~700元。对于学业特别优秀的贫困生,将酌情提高资助标准。 |
|
24楼#
发布于:2003-07-18 00:35
有关专家说,无论是“宏志班”,还是“奖学金”,对那些学习成绩特别好的贫困学生无疑是个福音。但是,它的局限性在于,只能解决少数成绩特别优秀的贫困中小学生的学业问题,却无法解决绝大多数贫困学生的现实问题和长远需求。各地应该因地制宜,给予城市贫困中小学生充分的帮助。 城市贫困中小学生问题,让许多人再次想到了“助学金”。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我国曾实行过“助学金”制度。这一制度帮助了许多贫困的城乡学生。 目前,与这一制度相似的“保学金”制度已于去年9月在山西省实施。据介绍,山西省财政每年出资800万元设立的“保学金”,对农村家庭年收入在300元以下、无经济来源;城镇居民收入在县、市确定最低生活保障金以下家庭的中小学生进行资助。 在湖北,并不富裕的荆门市今年从城市教育附加费中安排200万元,从民政捐助经费中安排30万元,并采取市直财政供给人员每人捐助100元,各中等学校设立专助基金等方式筹集资金,为全市12947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卡”,受助学生可以免交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 |
|
25楼#
发布于:2003-07-18 00:36
据了解,近年在湖北省的一些地方,实行了特困职工子女上学减免学杂费的制度。同时,各级工会组织在捐资助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至去年底,已资助10万多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学,其中上大学、中专的困难职工子女1万多人。 有关专家认为,除此之外,还有为贫困学生组织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将“希望工程”中的“1(家)+1”结对助学、“手拉手”活动等延伸到城镇贫困中小学生中,以及由有关部门牵头建立“帮扶城镇贫困中小学生基金”等等,都是可供选择、同时也是可以经过努力予以实施的帮扶举措。城市数百万双贫困中小学生渴求的双眼,期盼着社会对他们的帮助能够更为系统、更为有效。 (王四新、彭维俊) |
|
26楼#
发布于:2003-07-18 09:04
看到这些成绩优异却家境贫寒的孩子,想起那些狗屁不通但家里有钱去国外上野鸡大学混文凭的家伙们,每年高考,考研都有用钱买分,托关系的例子,愤怒! :mad:也是从高考走过来的,知道多么不容易。当年觉得高考很神圣,现在想起来真幼稚 :(。
|
|
|
27楼#
发布于:2003-07-18 09:09
银行能把钱贷给房地商,造成那么多坏帐,怎么就不能贷给学生,学生的信用比多数企业好的多。我们学校是不还完贷款,不给发毕业证,学位证,不可能不还。
|
|
|
28楼#
发布于:2003-07-18 09:09
俺喜欢这种个性坚韧的mm
|
|
|
29楼#
发布于:2003-07-18 09:27
俺喜欢这种个性坚韧的mm 很佩服他们,希望这些孩子能凑够学费。 |
|
|
30楼#
发布于:2003-07-18 09:51
我从来不相信希望工程,要是有机会,我愿意一对一支持这些mm,认成干妹妹好了,呵呵。
|
|
|
31楼#
发布于:2003-07-18 10:03
我从来不相信希望工程,要是有机会,我愿意一对一支持这些mm,认成干妹妹好了,呵呵。 怎么听着有点居心不良的味道 :D,认个干DD不行吗?(不过这也不太保险) :D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