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zhq1
驱动老牛
驱动老牛
  • 注册日期2002-12-13
  • 最后登录2012-03-29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32分
  • 威望1054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606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阅读:3765回复:14

美国波士顿犹太人被屠杀纪念碑上刻的字--------》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此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继续不说话;再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4-09-22 09:41
这是犹太人对自身,
为什么在欧洲被驱逐杀戮的总结。





[编辑 -  9/22/04 by  hzhq1]
这是一个,一个风雨交加的,漆黑的夜晚......恩,情节越来越复杂了。
hzhq1
驱动老牛
驱动老牛
  • 注册日期2002-12-13
  • 最后登录2012-03-29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32分
  • 威望1054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606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沙发#
发布于:2004-09-22 09:48
中国人比犹太人更喜欢独善其身,
结果?
嘿嘿,
翻翻小人书就知道了。

这是一个,一个风雨交加的,漆黑的夜晚......恩,情节越来越复杂了。
tqyjk
驱动老牛
驱动老牛
  • 注册日期2001-08-31
  • 最后登录2012-01-06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1021分
  • 威望319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115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板凳#
发布于:2004-09-22 09:50
犹太人,一个优秀的民族
hzhq1
驱动老牛
驱动老牛
  • 注册日期2002-12-13
  • 最后登录2012-03-29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32分
  • 威望1054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606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地板#
发布于:2004-09-22 09:53
犹太人,一个优秀的民族

早年去到美国的是一回事,

在二战前在欧洲的,
又是完全另一回事。

到了以色列的,
又是另一回事。


这是一个,一个风雨交加的,漆黑的夜晚......恩,情节越来越复杂了。
hzhq1
驱动老牛
驱动老牛
  • 注册日期2002-12-13
  • 最后登录2012-03-29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32分
  • 威望1054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606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地下室#
发布于:2004-09-22 09:55
二战前,
法国人赶犹太人
英国人赶犹太人
德国人赶犹太人
俄国人赶犹太人
整个欧洲,
都在赶犹太人
这是一个,一个风雨交加的,漆黑的夜晚......恩,情节越来越复杂了。
hzhq1
驱动老牛
驱动老牛
  • 注册日期2002-12-13
  • 最后登录2012-03-29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32分
  • 威望1054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606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5楼#
发布于:2004-09-22 09:59
[quote]犹太人,一个优秀的民族

早年去到美国的是一回事,

在二战前在欧洲的,
又是完全另一回事。

到了以色列的,
又是另一回事。
 [/quote]


美国波士顿犹太人被屠杀纪念碑上的文字,
可不是象偶们灌水那样随意写出来的,
那是数百万犹太人有生命和鲜血得来的教训。



这是一个,一个风雨交加的,漆黑的夜晚......恩,情节越来越复杂了。
s_6666_s_qd
驱动巨牛
驱动巨牛
  • 注册日期2004-08-14
  • 最后登录2006-07-11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199分
  • 威望22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14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6楼#
发布于:2004-09-22 10:05
二战前,
法国人赶犹太人
英国人赶犹太人
德国人赶犹太人
俄国人赶犹太人
整个欧洲,
都在赶犹太人
 


犹太人太能挣他们的钱,能不被赶吗
hzhq1
驱动老牛
驱动老牛
  • 注册日期2002-12-13
  • 最后登录2012-03-29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32分
  • 威望1054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606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7楼#
发布于:2004-09-22 10:11
[quote]二战前,
法国人赶犹太人
英国人赶犹太人
德国人赶犹太人
俄国人赶犹太人
整个欧洲,
都在赶犹太人
 


犹太人太能挣他们的钱,能不被赶吗 [/quote]

圣经上说到耶苏和他的弟子最后一晚吃饭,
当时有个弟子叫犹大
。。。
。。。
达芬奇那幅《最后的晚餐》,
有个耶苏的弟子双手抓着钱袋,
他的名字叫犹大
。。。
。。。
也许这些难免包含对犹太人的歧视,
可是仿佛也注定了犹太人在欧洲的命运
。。。
。。。
这是一个,一个风雨交加的,漆黑的夜晚......恩,情节越来越复杂了。
hzhq1
驱动老牛
驱动老牛
  • 注册日期2002-12-13
  • 最后登录2012-03-29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32分
  • 威望1054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606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8楼#
发布于:2004-09-22 10:15
[quote][quote]二战前,
法国人赶犹太人
英国人赶犹太人
德国人赶犹太人
俄国人赶犹太人
整个欧洲,
都在赶犹太人
 


犹太人太能挣他们的钱,能不被赶吗 [/quote]

圣经上说到耶苏和他的弟子最后一晚吃饭,
当时有个弟子叫犹大
。。。
。。。
达芬奇那幅《最后的晚餐》,
有个耶苏的弟子双手抓着钱袋,
他的名字叫犹大
。。。
。。。
也许这些难免包含对犹太人的歧视,
可是仿佛也注定了犹太人在欧洲的命运
。。。
。。。
 [/quote]

欧洲的犹太人,
用数百万的生命换来了这个教训,
到美国后刻了出来: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

此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继续不说话;

再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这是一个,一个风雨交加的,漆黑的夜晚......恩,情节越来越复杂了。
wowocock
VIP专家组
VIP专家组
  • 注册日期2002-04-08
  • 最后登录2016-01-09
  • 粉丝16
  • 关注2
  • 积分601分
  • 威望1651点
  • 贡献值1点
  • 好评度1227点
  • 原创分1分
  • 专家分0分
9楼#
发布于:2004-09-22 10:20
明哲保身.....
花开了,然后又会凋零,星星是璀璨的,可那光芒也会消失。在这样 一瞬间,人降生了,笑者,哭着,战斗,伤害,喜悦,悲伤憎恶,爱。一切都只是刹那间的邂逅,而最后都要归入死亡的永眠
hzhq1
驱动老牛
驱动老牛
  • 注册日期2002-12-13
  • 最后登录2012-03-29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32分
  • 威望1054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606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10楼#
发布于:2004-09-22 10:24
明哲保身.....

紧搂钱袋.....
这是一个,一个风雨交加的,漆黑的夜晚......恩,情节越来越复杂了。
arthurtu
驱动巨牛
驱动巨牛
  • 注册日期2001-11-08
  • 最后登录2020-12-19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26分
  • 威望161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35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 社区居民
11楼#
发布于:2004-09-22 11:14
请在转发这份呼吁书时,将下面文字一并转发∶

========================================================================

北京大学校友和关心「一塌糊涂」的人士∶

    本呼吁信不属于任何组织,纯属个人行为。此呼吁信完全基于个人自愿原则签
名。请认真阅读呼吁信的内容,除非完全同意呼吁信的观点,请勿签名。签名拒绝
使用id或化名。凡愿意签名的朋友,请将真实姓名和简单情况附上。

    另外,我们不鼓励北大在校的师弟师妹们参加签名。

                                          签名发起人∶俞江、许志永、滕彪

                                                  2004年9 月18日

========================================================================

     北京大学一塌糊涂BBS 站网友致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的公开呼吁信

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

    2004年9 月13日,在事先没有任何通知或公告的情况下,北大师生和校友深爱
的一塌糊涂BBS 网站(以下简称「一塌糊涂」)被某些行政部门关闭了。

    现在,离关闭网站的日子已经过去一周,我们仍然无法从合法的、公开的途径
确切地知道,究竟是哪些或哪个部门,以何种理由,依据哪些法律做出了关站决定。

    「一塌糊涂」是中国高校民间BBS 的代表,它由几个北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于
1999年创建,到今年9 月17日正好满5 岁。五年来,政府对「一塌糊涂」的发展一
直抱著宽容和理解的态度,靠著这种宽容和理解以及北大师生和网友的不断捐款,
「一塌糊涂」从日常上站人数仅一、二百人,发展到注册网友超过30万,日常上站
人数2 万以上的规模,成为深受学生青年以至海内外华人喜爱的网路社区。五年来,
「一塌糊涂」成为我们生活交流的地方、成为我们学术讨论的场所、成为我们了解
社会的窗口。在它上面,我们可以选举自己信任的站长、站务、版主,用民主的办
法制订我们共同遵守的规则;在它上面,我们可以平等交换意见,畅所欲言,在不
同观点的争论和撞击中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培养我们的民主习惯;在它上面,我
们可以评论影片或音乐,可以相约一起去踢球,可以交换旧书,可以寻找老乡,可
以猜谜对对子,可以交流杀毒办法或者学习体会,可以在感情失落的时候寻找安慰
;在它上面,老师和学生可以在课后交换意见,可以进行在线讲座(不需要占用学
校教室,不需要远在海南或欧洲的学者亲临北大,也不是只有北大附近的人能够成
为听众),使我们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与世界上的新思想、新观念保持同步。
「一塌糊涂」的内容是兼容并包的、它的讨论是理性的、它的组织方式是民主的。
可以说,「一塌糊涂」见证了世纪之交的北大和中国,凝聚了广大师生的欢笑和泪
水,它已经成为北大人和广大网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展示北大自由和宽容
精神的平台之一。同时,它也成为党和政府了解民间舆情的重要途径,很多社会事
件经过「一塌糊涂」的讨论而更具影响力、更有建设性。然而,无法想像的是,「
一塌糊涂」竟然因「莫须有」的罪名而遭灭顶之灾。

    我们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第二项、第四条第一项、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一项、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的规定,这次
责令关闭「一塌糊涂」的行政处罚,是一次违法的行政行为,是一次无效的行政行
为。(具体的规范分析请见附件1 《关于责令关闭一塌糊涂BBS 站的法律分析意见
书》)在中央决定加强依法执政能力的今天,发生这种严重的违法行政案件,不能
不说是值得遗憾的事情。

    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建立法治国家和保障人权已经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
共识。中国已经加入了WTO ,签署了一系列人权条约,成为国际大家庭中负责任的
重要一员。1966年公布、1976年生效《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已有包括中
国在内的150 个国家和地区批准加入,该公约第19条宣布∶「人人有权持有主张,
不受干涉。人人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此项权利包括寻求、接授和传递各种消息
和思想的自由,而不论国界,也不论口头的、书写的、印刷的、采取艺术形式的、
或通过他所选择的任何其它媒介。」今年年初修改的宪法也郑重提出了尊重与保障
人权。作为人权的一项基本的重要内容,言论自由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缓解社会的
冲突和压力,能够为公民和决策者提供畅通的交流渠道,能够使社会制度既包容人
们的分歧又保持稳定。一个言论自由的体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的价值和尊严,
激发公民的的创造力,从而达到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繁荣。没有言论自由,就没
有健康、人道、有序和繁荣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已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加强
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坚持依法执政,已经成为中国共产
党执政方式的重要创新,是政府正确行使行政权力的基本准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
有力保证。但是,一些行政部门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不
能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放松了对违法行政的监督力度,削弱中央政策的号召
力,削弱了宪法和法律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对此现象,我们提请党中央和国务院
予以高度关注。

    从「一塌糊涂」关闭至今,深爱它的北大师生、北大校友和所有关心「一塌糊
涂」的人始终保持著克制的态度。尽管我们对这种践踏法律尊严和蔑视法律程序的
违法行政行为发生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深感痛心,但我们相信,既然这次事件的
主持者一直遮遮掩掩,就说明他们没有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我们对建设法
治的国家政策抱有坚定信心,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违法行政行为必将得到有
力的遏制。

    对于青年和大学生,党和政府一直保持著善意的宽容。百余年来,北大师生一
直秉承坚持真理,坚持民主,坚持科学与理性的传统。BBS 站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
载体,就像广场、公园等传统公共场所一样,是青年学生休闲、娱乐、闲聊的地方,
是师生们讨论学术和真理的公共平台,我们不能因为违法嫌疑人可能来到公共场所
就不顾市民利益,拆毁整个公共场所。也不能因为个别人在bbs 站上有一些过激言
论,就关闭整个网站。进一步,即使网站有不得不关闭的原因,也必须采取公开的、
说理的、符合法律程序的方式进行,以争取获得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从「一塌糊涂」被关闭之后,网路上陆续出现了许多猜测和谣言。甚至有些网
站不负责任地用公告形式指出,「一塌糊涂」是因散布「政治谣言」而被关闭。实
际上,北大师生是最有独立辨别能力、最不容易轻信政治谣言的群体之一。然而,
种种现象说明,「一塌糊涂」的关闭正在对北大师生带来越来越多的伤害。只有尽
快恢复「一塌糊涂」的正常运转,尽快让相关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尽快让数十万
网友重见「一塌糊涂」的面貌,才能使舆情恢复稳定,使公众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恢
复信心。

    因此,我们,所有「一塌糊涂」的网友和关心它命运的人,对于此次关闭网站
的事件表示严重的关注,对个别行政部门的违法行政行为表示强烈的抗议。我们强
烈呼吁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领导下的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纠
正在「一塌糊涂」事件中出现的违法行政现象,消除违法行政对北大师生造成的不
利影响,化解违法行政造成的抵触情绪,以民主与法治为基础,取信于民,确保我
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经济文化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2004年9 月19日

                                        北京大学一塌糊涂BBS 站部分网友

    签名发起人∶俞江(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法学教授)

    许志永(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法学教师)

    滕彪(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法学教师)
arthurtu
驱动巨牛
驱动巨牛
  • 注册日期2001-11-08
  • 最后登录2020-12-19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26分
  • 威望161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35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 社区居民
12楼#
发布于:2004-09-22 11:15
为 什 么 要 捍 卫 "一 塌 糊 涂"?

滕 彪
(一)

我在北大混过十多年,但是电脑和网络方面长期处于菜鸟的水平。一个证据是,现在我
仍然不会用telnet方式上BBS,也不会发群体邮件。1997年跑到未名湖北边的计算中心发

出我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的时候,还不知道BBS是怎么回事。后来好像有了"北大未名"和"
北大在线"。1999年邱庆枫事件的时候,在"北大在线"和"北大未名"上发了好几篇文章,

但那个时候网络上的"三角地"还无法和现实中的三角地相比,不少人在网上发了帖子,
还把文章打印出来贴在三角地的海报栏。在未名的"三角地"、"时代论坛"、"乡土中国"
和"读书"版,认识了一些朋友。那时候,知道有个"一塌糊涂",但是因为 "路径依赖",

很少去那里灌水。
后来bambi邀请我去"一塌糊涂"的"公民生活"版看看,这一看就一发不可收拾。我从那里

了解了大量信息,读到很多精彩的文章,认识了一些很有的见识网友。毕业后写些散文
之类的东西往往也首先发在"公民生活",在那里接受赞美和批评。有些评论对我很有启
发,有时候就依照这些意见对文章进行修改。来兴致了就和别人在上面争论,但无论是
深入的探讨还是激烈的交锋,参与各方都是理性的、真诚的、对知识负责的。偶尔有人
说粗话或进行人身攻击,也会及时受到警告。我渐渐地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并试
着理解对方的立场。闲着的时候,还会到"毛泽东版"发些激烈的文章,和革命小将叫叫
劲。有些文章会被删掉,但保留下来的会被人痛骂:这个版是观点交锋最激烈的地方,
但这比"不搞争论"要好一万倍。敏感时期发文章会有危险,记得有一次在俞江那用我的I
D转发了一篇文章,结果他被某部门找去谈话,因为IP地址是他宿舍的。无聊的时候也去

贴图区看美女,有些mm可真漂亮啊。还去过"北大特快"、"红色年代"、"东北一家人"、"
学人"、"法学院"、"人之初"……
"公民生活"和"三角地"还是我了解社会的窗口,那些在当前的新闻体制下报道不出来的
事件才真正反映了中国人的生存现实,反映了思想观念和社会发展的新动向。这些信息
是我拒绝谎言政治、维持正常心智的一个重要媒介。我感觉到自己没有被隔绝,而是和
那些受苦受难的人、那些敢于承担的人、那些精神独立的人、那些已经觉悟的人和那些
默默行动的人一起感受时代跳动着的脉搏。"孙志刚事件"之后,我在"一塌糊涂"上和许
志永、俞江参与了很多讨论,那些感想直接促成了我们三个人向收容遣送制度发起法律
挑战。那件事之后,收到很多上访信或者电话,而我几乎没有办法帮助他们,"一塌糊涂

"就成了我的救命稻草:我有时跟他们解释中国司法的现状和新闻的现状,然后说,我帮

你把材料发在网络上吧。
"一塌糊涂"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不上去看看有什么新文章、有什么新热点,
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很多网友都有这种感觉,"一塌糊涂"成为孤独的个体与世界相联系
的纽带。我们的精神因为与它相联系而彼此相连。对于生活在后极权时代的个体来说,
孤独和恐惧是极为普遍的精神和情感状态。制造这种孤独和恐惧是极权体制宣传教育机
器和安全部门的重要目标(见怪不怪的是,宣传部门的产品是谎言、教育部门的产品是
无知、而安全机关的产品是不安全)。而网络这种"自由人与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从一诞
生就与极权逻辑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一塌糊涂"一诞生就让自己和别人提心吊胆。
(二)

2004年9月13日,"一塌糊涂"被糊里糊涂地关了。左派小将们主张领袖崇拜和言论管制,

结果是左倾的毛版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公民生活"首先变成"只读"。反自由的言论在
反自由的体制下也没有自由;只有自由的体制才能够给反自由的思想言论提供自由。
"一塌糊涂"被关了。被关时,它还有四天就要过五岁生日。五年来,"一塌糊涂"从日常
上站人数仅一、二百人,发展到注册网友超过30万、拥有讨论区700多个、最高同时在线

21,390人的规模,成为教育网内在线人数最多的BBS,成为中国高校民间BBS的代表、深
受学生青年以至海内外华人喜爱的网络社区。
"一塌糊涂"被关了。300,000人的家园被糊里糊涂地践踏了,没有一个说法。网友们不能

再在"一塌糊涂"上讨论一部电影或一个歌星,老师们不能再把精华区的文章指定为自己
课程的阅读书目,球友再也不能在上面呼朋引伴,电脑出了问题也不能再去上面寻找高
手来解答,人们再也不能在上面发文章、看新闻、交朋友或做抽样调查了;我也在无法
对那些愁容满面的上访者说,我要把这丑闻曝光在"一塌糊涂"上!
"一塌糊涂"被关了。它不但被关了,还不许人们在别的地方讨论这件事。风声鹤唳、草
木皆兵,各大学bbs明令禁止有关"一塌糊涂"的任何话题。"一塌糊涂"四字,顿成洪水猛

兽。在"百度"上连一篇含有"一塌糊涂"四字的文章都搜不出来!在网络汉语中,这个成
语被枪毙了。
"一塌糊涂"被关了。它不但被关了,还极力阻挠人们的抗议和纪念活动。9月16日,贺卫

方教授首先发出抗议的声音,他的《就"一塌糊涂"网站关站事致北大校长书》在网络上
流传不久即遭封杀。9月17日,俞江、许志永和我酝酿发起签名呼吁书,抗议对言论自由

的扼杀和违法行政的行为。9月18日,我答应参加次日下午举行的糊涂五周年网友聚会活

动,并准备好演讲稿。当晚和19日上午、中午,三位领导打电话给我,叫我不要去,校
领导说准备派些人到北大门口拦着,还有一个领导说立刻要到我家里来,实际上是以当
面谈心的方式确保我不出门。--我没有去,不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奏效了,而是看到妻
子在哭,她害怕。9月19日,我们三个把《网友致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的公开呼吁信

》正式公开,以普通网友的名义征集签名。三位法学博士联名的《关于责令关闭一塌糊
涂BBS站的法律分析意见书》作为附件同时公开。但是呼吁信的影响力很小,因为几乎没

有地方可以贴上去。19日下午3点,在静园草坪举行的网友聚会受到了校警的严密注视和

阻挠,草坪周围一时间像戒严一般恐怖;大约百人以上的网友被拦在外面。几个学生的
住处当晚被监视。

(三)

为什么要捍卫"一塌糊涂"?
捍卫"一塌糊涂",就是捍卫我们社会的基本价值之一--言论自由。严格地说,不是捍卫
,而是争取,因为言论自由并没有成为我们日常实践的组成部分。尽管历经挫折,但是"
一塌糊涂"成为大陆网络中最大的言论特区。它的开放、包容和理性是中国言论制度转型

的一个希望。
捍卫"一塌糊涂",就是捍卫深夜里这一点点希望的微光。一些善良的人们以为,也许"糊

涂"的关站只是暂时的,等几天就会恢复。自由绝不是忍耐和等待就会来的。沉默只能使

反自由的力量得寸进尺。人类历史的一个沉痛的教训是,在邪恶刚刚萌芽的时候没有去
反抗它。更重要的是,这种看法没有意识到,一个每时每刻都有一万人左右讨论的社区
、一个注册会员达到30多万的集体、一个每秒钟都会产生几千篇文章的地方,在本质上
就和后极权体制格格不入。无论这种社区是虚拟的还是有形的、无论这些文章是政治的
还是非政治的。仅仅指派思想警察还不够,因为民间并不缺乏反控制的权力技术:站务
或版主的拖延政策、关键词的转换写法、链接其他网页,等等,况且还有站内信息、站
内信件、群体邮件、个人文集、俱乐部、网友聚会等各种相对隐蔽的交流方式。这种交
流在客观上背离了隔离和服从的政治目标。但是如果我们在恐惧中保持沉默,那么这种
复制的恐惧情绪和沉默态度,就会使"二塌糊涂"、"三塌糊涂"被整得一塌糊涂。
言论自由是国际社会所规定的一项重要人权,是检验一个政治实体合法性的基本标准。1
948年《联合国人权宣言》第19条宣布:"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此项权
利包括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
和思想的自由。"1966年公布、1976年生效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9条宣

布:"人人有权持有主张,不受干涉。人人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此项权利包括寻求、

接受和传递各种消息和思想的自由,而不论国界,也不论口头的、书写的、印刷的、采
取艺术形式的、或通过他所选择的任何其它媒介。"可以说,只有保护最低限度的言论自

由,才能成为一个在国际社会中有资格和负责任的成员。
为什么言论自由如此重要?这种问题本身就有点奇怪。但是不妨分两方面来回答。一个
是言论自由的社会功利性、一个是言论自由对个人尊严的价值
言论自由能够缓解社会的冲突和压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使问题的解决考虑到各种意
见。言论自由能够使各阶层各行业的人们进行健康的沟通和互动,能够为公民和决策者
提供畅通的交流渠道,能够使社会制度既包容人们的分歧又保持良好的秩序。言论自由
能够扩大执政者的代表性从而保持政治的活力和稳定。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可以使公权
力受到有效的监督、减少腐败的机会从而使社会更加公平。孙志刚事件、孙大午事件、
郑恩宠事件、李思怡事件、甘德怀事件、萨斯黑幕、北航招生黑幕、宝马撞人案、罢免
张和案等等,都在一塌糊涂上有热烈的讨论,有的是首先在"一塌糊涂"上讨论,有的是
在"一塌糊涂"上讨论之后才迫使纸质媒体进行报道。如果没有网络上的讨论,很多黑幕
仍然是黑幕,很多矛盾依然在积累,很多怨恨依然在增长,社会的稳定就面临着巨大的
危险。以为压制能够压出稳定来,我没有见过比这更幼稚的想法。
言论自由是接近真理的必要条件。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在过程中的。美国大法官
霍姆斯说过,"迫使一个意见不能发表的特殊罪恶乃在它是对整个人类的掠夺,假如那意

见是对的,那么他们是被剥夺了以错误换真理的机会;假如那意见是错的,那么他们是
失掉了一个同样大的利益,那就是从真理与错误冲突中产生出来的对于真理的更加清楚
的认识和更加生动的印象"。我们社会的言论管制建立在垄断的真理观基础之上。某种主

义被认为是唯一的、永恒的和绝对的。在某种经典或某个集团对这个经典的阐释之中包
含着历史的全部启示和生活的全部答案。这样,人人获得真理和生命意义的最经济的方
法产生了:那就是接受和服从教条和领袖的最高指示。但是这种唬人的意识形态在网络
时代显得太荒谬了。
不需要多少推论就可以理解,一个言论自由的体制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成员的创造力
,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的繁荣。多样化的需求、多元化的思想、不
同的个性和禀赋、分散的知识和技能,单靠中央计划机关的安排绝不可能成功;相反,
扼杀言论自由造成的是万马齐喑、人人自危、政治腐败、道德沦丧、饿莩遍野。"君子和

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正是每个个体有着不同的性格、志趣和能力,我们才可能创造

出灿烂的文化,我们的生活才是值得体验的。
退一万步,即使没有言论自由对政治、社会、经济、真理和文化的这些功能,作为一个
普通的公民、生活在世界上的个体,也有理由认为:一个人即使再富有、地位再高,如
果不能独立地思考、自由地获取信息和表达见解,如果不能选举和批评自己的管理者,
他/她就仍然过着缺少尊严的生活。关闭"一塌糊涂",就是扼杀我们自由表达的空间,就

是在挑战我们作为人的基本尊严。控制思想和言论、监视人们的信息交流等于把人看作
是不能自治的客体,是需要被看管的疯人、不能辨别是非的弱智或需要被引导的孩子,
而不是把人当作自由意志的主体。
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度里,如果能够享有言论自由,如果能够维持个体的尊严,这将
是人类精神史上一项极其伟大的成就。捍卫"一塌糊涂",捍卫言论自由,就是捍卫我们
的主体性、我们存在的意义;捍卫"一塌糊涂",就是减少一点愚蠢体制所造成的人类精
神文化和人类基本尊严的损失。

(四)

作为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的互联网,作为成熟的BBS,它所产生信息的数量、获取知识的低

成本、传播思想的迅速性、它反映社会状况的真实性、提供交流空间的广度、频度和深
度,都对旧的言论体制、新闻制度和宣传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隔离个体、愚民教
育和压制公民社会的政策在网络发达的地方大打折扣。因此对压制民间互联网乃是出于
旧制度的本能和习惯。
但这还不是对"一塌糊涂"下手的最深刻原因。
人们不仅从"一塌糊涂"上获得大量的信息和新鲜的观点,而且在讨论中学习了理性的论
辩、宽容的态度和民主的精神。一个坚持某种教条的人看到如此多的不同观点,也许会
更多一些包容;一个自以为是学术权威的人也可能受到普通网民的激烈批评或切中要害
的评论,从而多一些平等的精神;一个只懂得情感用事或人身攻击的人也许会慢慢地学
会什么是理性的争论;而求知欲旺盛的青年学生在讨论中潜移默化地认识到了言论自由
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一塌糊涂"的组织方式和管理制度是民主和开放的。从1999年9
月17日18:01:30诞生那一刻起,"一塌糊涂"就渗透了每个参与者的民主追求。2000年 3
月 2日开始新站长的选举,5月3日第一届民选站务正式上任,同年12月13日开始选举仲
裁团,负责站内投诉事务。从管理制度的制定、选举规则的完善到候选人提名到候选人
发表竞选"演说"和施政纲领,从选民对候选人的批评议论到拉选票、投票和计票,从对
作弊行为的揭露和惩罚到结果的公开以及对站务或版主的投诉和弹劾,"一塌糊涂"的成
员如同孩子一样认真地加入这个民主游戏:从未尝过民主滋味的人们忘我地吮吸民主的
甘露。"一塌糊涂"在威权体制的夹缝中建立起一个既虚拟又真实的民主共和国,这是网
络时代的奇迹。尽管受到几次关站和日常的言论压制、尽管承受了巨大的外来压力,"一

塌糊涂"的民主原则还是得到了坚持和完善。五年来,"一塌糊涂"培育了众多负责任的公

民个体与和谐的公民社会。人们也倾注了对"一塌糊涂"的依恋和热爱;一塌糊涂因为尊
重了每个个体的自由意志和尊严,从而获得了巨大的人气,并得到了人们的信任和拥戴
。Vaclav Benda用"平行结构"来指称在后极权体制下那些准备面对真实的人们所创造的"
独立的社会生活",而"一塌糊涂"可以说是"平行结构"或"平行政治"的一个典范。
"一塌糊涂"就是我们在学习和实践自由民主的过程中一个日渐成熟的、极其珍贵的成果
。正是因为它教会了人们什么是自由和民主,并且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了民主的生
活和实践,它才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危险。正是因为它的管理方式和生存原则在本质上和
后极权体制所要求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相冲突,它才受到不怀好意的监视、训诫和威
胁。正是因为它和非民主的意识形态争夺思想阵地、它和谎言政治争夺看客和选民,它
才遭到了灭顶之灾。而传播政治谣言、手续不健全云云只是一个借口。
但正是这一点,使我们必须捍卫"一塌糊涂":因为它已经培育了我们的民主习惯,因为
我们已经懂得,唯有民主的生活方式才能使我们保持做人的基本尊严。从本质上,关闭"
一塌糊涂"和虐杀张志新、整肃《南方都市报》、封杀《中国农民调查》、封锁SARS和AI
DS消息、关押刘荻是一样的行为;进一步说,它和孙志刚事件、李思怡事件、孙大午案
件、造成四千万失地农民的圈地运动也是一样的;也就是对基本人权--思想自由、表达
自由、生命权、人身权、财产权--的非法剥夺。但是关闭"一塌糊涂"不仅仅是对一种思
想观念的惩罚、对数以千万计的无形资产的剥夺,它的更深刻之处在于:他们感到了这
种存在方式、组织模式和成长趋势的威胁,他们对这种民主实践亮起红灯。
自由和民主是包括我们在内的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民主和
自由不是空喊口号喊来的、不是等待上天或圣贤伟人的恩赐等来的、也不是机会来临可
以一劳永逸地实现的。自由需要我们去努力争取,民主需要我们去认真学习。唯有开始
对自由的探索,才能扩展自由;唯有开始对民主的实践,才能建立民主。人只有在水里
才能学会游泳。
我们生活在一个比较严苛的体制之中,但这个体制仍然为我们留下了一些自由行动的空
间。"一塌糊涂"就是一个证明:任何一个严密的制度下,我们都可以找到制度创新的可
能性,我们都可以开始进行独立的、更符合人性的生活实验。进而言之,这个体制是"我

们"的、而不是"他们"的。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观念和行动,决定了而且正在影响着体制

的状态和方向。
我们只能在现实世界里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可以用"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国度"
这种说法安然地做着自己的出国梦、可以用"枪打出头鸟"、"别人栽树我乘凉"的心态来
等着别人做出牺牲、可以用扭曲人格的享乐来麻醉自己的心灵和逃避自己的责任:但是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总得有人生活、总得有人承担。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我们自己;
不是为了美好的明天,而是为了美好的今天。

捍卫"一塌糊涂",为了那些自由主义者、民族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国际主义者、毛主
义者,为了那些不管什么主义而热爱ppmm的男人和喜欢ssgg的女孩子;为了那些积极生
活、追求智慧、渴望真实的人们。
捍卫"一塌糊涂",为了我们的精神家园,为了我们的生命意义和个体尊严。
捍卫"一塌糊涂",为了我们的自由之梦,和曾经有过的民主实践。

2004-9-21,回龙观







说明:1、网友邀请我参加9月19日下午的一塌糊涂五周年纪念活动,我准备了演讲提纲
,但是未能成行。这篇文章是在演讲提纲的基础上充实而成。在这里对未能参加聚会表
示遗憾,并对网友表示道歉。
2、也许有人会指责我说出了一塌糊涂的非意图的政治秘密,从而使一塌糊涂重见天日更

加困难。但这只是我自己的分析,而且正如我在文章说表明的,一塌糊涂的命运绝不是
一篇文章就能够使自己灭亡或是自己再生的,其存在有着更复杂和深刻的原因。一塌糊
涂的动机或目的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客观效果与功能无法见容于当下体制,
从而命运多舛。
lxysxlxy
驱动老牛
驱动老牛
  • 注册日期2003-07-08
  • 最后登录2010-11-15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1112分
  • 威望2089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1112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13楼#
发布于:2004-09-22 17:14
支持,不能明哲保身。
驱动论坛报纸专区,来看看 http://bbs.zndev.com/thread.php?fid=95 [img]http://bbs.zndev.com/attachment/69_15763.gif[/img] [img]http://bbs.zndev.com/attachment/69_62412_1cd9b72a5349e45.jpg[/img] 军方⋯⋯⋯⋯接管
hzhq1
驱动老牛
驱动老牛
  • 注册日期2002-12-13
  • 最后登录2012-03-29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32分
  • 威望1054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606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14楼#
发布于:2004-09-23 10:16
[quote][quote][quote]二战前,
法国人赶犹太人
英国人赶犹太人
德国人赶犹太人
俄国人赶犹太人
整个欧洲,
都在赶犹太人
 


犹太人太能挣他们的钱,能不被赶吗 [/quote]

圣经上说到耶苏和他的弟子最后一晚吃饭,
当时有个弟子叫犹大
。。。
。。。
达芬奇那幅《最后的晚餐》,
有个耶苏的弟子双手抓着钱袋,
他的名字叫犹大
。。。
。。。
也许这些难免包含对犹太人的歧视,
可是仿佛也注定了犹太人在欧洲的命运
。。。
。。。
 [/quote]

欧洲的犹太人,
用数百万的生命换来了这个教训,
到美国后刻了出来: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

此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继续不说话;

再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quote]
这是一个,一个风雨交加的,漆黑的夜晚......恩,情节越来越复杂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