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n_061
驱动老牛
驱动老牛
  • 注册日期2002-05-09
  • 最后登录2006-10-06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1000分
  • 威望261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169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阅读:580回复:0

参考:在世界500强的国企里打工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4-09-24 07:09
参考:在世界500强的国企里打工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做为超级国企上市几年了,其经济实力早已排在世界500强之列,做为中石化下属公司的一名员工却没有一点自豪感:身在500强,工资500元。
2003年初,公司会议室,一年一度的职工代表大会已近尾声,最后举手表决通过几份工作报告,前面几个关于工作总结和纪律的报告代表们一致通过,最后一个是关于下岗分流办法的报告。第一次表决,50多名代表,只有3个人举手赞成,并且这3个人(公司党季书记和两个县公司经理)都不在下岗分流之列,代表们一阵哄笑,书记很没面子,这位大小会言必称“三个代表”的思想工作者拉长脸说:其实你们通不通过都要执行!因为这是上面定下来的。(他差点说出:你们职代会算什么!)关键时刻书记首先要代表上级意图,工人们的利益要在领导高兴时才能顾及到。工人代表们听了书记的话发出不满的议论声。主持会议的公司副经理兼工会主席见状不妙,虽然此时已到下班时间,但还是把下岗分流文件全文念了一遍,然后再次表决,结果这次只剩两个人举手同意。大会终于一片乱糟糟的议论声中散场。
几乎每年都上演着相同的景况,只是今年略有不同:自中石化成立以来,每年职代会在宣读完去年超额完成多少任务后,就开始卸磨杀驴宣布下岗分流指标。以往中层干部还以为事不关已,每次举手随声附和,搞了几年后,他们也发现事情越来越不对劲,今年开会讨论时终于有中层干部喊出了:“他们(下岗)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公司每年的效益都有所提高,工作强度不断加大,但下岗的威胁也在不断加大,特别是工作在一线的老工人,没有前途、收入又低、但还要完成日益加大的工作量;他们经常困惑地问,为什么公司效益那么好,但工资就是不动呢。自从李毅中当上中石化老总后,分公司的工作越来越难做了,任务年年加码,正式工人不断裁减,工资原地踏步。石油系统内早有人讲:李毅中挥挥手,石油工人满街走。
如果说企业改革,有人下岗也是正常的。但中石化这种干法实在是严重损害职工利益;现在中石化老总李毅中已经当上中央委员了,但不知有多少中石化工人下了岗,有多少家庭断了生计。很多工人一听什么奔小康之类的宣传就说:我们早就过上“小糠”生活了。经过这些年的种种改革,工人很些体会:改革中的艰苦工作是工人完成的;改革的成果由少数人享用,工人根本没有份。
中石化这几年唱得最多的就是减员增效和降费增效。
撇开中国的消费水平,市场环境,国家政策对市场的影响等,反复强调减员。其实,职工数量是经济基础的一种反映。西方国家经济基础比我们好,劳动力效率比我们高,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不是我们也把工人减少到那么些,效率也会上去呢?我看未必。建国初期搞大跃进,就是当时真以为只要年产多少吨钢铁,一个国家的经济就上去了,就真的是超英赶美了。于是拼命大炼钢铁,结果把树砍光了,国家经济也搞得奄奄一息。我曾在四川当过兵,那个地方是丘陵地带,没有什么大树,开始我以为自然条件如此,后来当地农民告诉我,过去这里都是几人合抱的大树,大森林呀,大炼钢铁把树都砍光了,几十年恢复不过来,教训真是惨痛呀!现在中石化年年大喊减员,搞得人心惶惶,其实正式职工已经大幅减少,加油站基本都是临时工了,(如果没有临时工的话,人手绝对不够。很多被下岗的正式职工问,这到底是真减员还是假减员?)既然中石化热衷于“减员增效”,那么想增加效益就要加大工作量,就要增加人手,为什么减员能增效呢?所以“减员”是假,减掉正式职工是真。大量启用临时工,临时工很福利待遇比正式工低得多。由此可见:“增效”其实就是这部分临时工与正式工工资的差额。这种效益是一锤子买卖,不能长久,什么水平的企业家才会想出这种办法可想而知。并且,在市场环境、设备技术水平没有改变的条件下,正式工与临时工做同样的工作所创造出的效益不会太大差别,为了省那点人工费,轻易就把工作了几十年的工人赶走,名义上是买断工龄,虽然给了补偿,但数额极低,七扣八扣交完种种费用后,所剩无几;已经是中年人了,还要面临失业,企业效益又不是不好,平时工资又低,该有的补助没有,也没有多少积蓄,工人真是苦呀。最令人厌恶的是动员别下岗时还左一个三个代表,右一个奔小康,好象这东西本来就是哄人用的。这些干部真是,随便拿张纸就能上茅房。
中石化上市之初,大家都觉得有希望了,收入能上一个台阶了。哪知一上市,集团公司就按照当年的工资基数确定了一个工资总额,跟上市前一样,99年至今工资总额雷打不动,工资一分钱工资没加;而工作任务、效益指标年年增加。2002年是效益最好,但工人失望地看到他们的工资还是区区的五、六百元(新工人只有三四百),而各种养老、保险、医疗费用也逐渐摊到个人头上,水电煤气价格不断上涨,实际算下来,工人收入实际在不断下降,(工人对形势的预期并不象报纸电视中宣传的那么乐观,因为他们是以手里的工资变化来判断形势的,每年报纸乐观地宣布国民收入比上年增加百分之几只会增加工人的愤恨。)工人多创造的剩余价值被无偿地盘剥了。增加劳动量就得提高工资,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这么简单的道理连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都懂,都能认真地遵守,否则工人就要起来罢工。但在中石化这条行不通,每年下达的效益指标都比上年提高,等于工人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完成,但他们的收入却没有提高。作为500强企业之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中石化可以无视自己员工的利益,只把他们当作工具来无偿使用。如果让那些西方资本家知道了,肯定会羡慕死了:原来你们的效益来得这么容易,工人这么容易摆布,工会这么无能,法律这么偏袒,简直就是资本主义初期的原始积累!开职代会时,很多工人代表愤怒地说,我们现在都不知道为什么干活!从网上看到中石化在3月3日出版的《财富》杂志公布的2002年度世界最受赞赏企业中,中国石化名列世界最受赞赏的石油加工类企业第14位,比去年排名上升了1位。做为国家荣誉我们很高兴,但想想中石化工人的境遇很痛心,工人的利益没有人关心,作出这种评比的人根本不了解中国国企的现状,不了解中国国企中工人阶层的现状,对自己的员工如此不尊重的企业居然最受赞赏,只能认为评比人受了某种现象的蒙蔽。国外还有工会组织工人用谈判和罢工的方式保证工人的合法收益。而在国内,国企工人都知道,工会只是个摆设,是管理层贯彻自己意志的工具,真的是百无一用。给不给工人谋利就看经理有没有良心,如果没良心,那工人就完了,法律对维护工人利益没有什么可操作性的条款,比如工人要求加工资,根本没有相应规定,工会也不会管。工人有情绪也没地方发,发点牢骚就扣一顶破坏稳定的大帽子。现在管理层还想出一个令人可悲的所谓多劳多得的办法,就是,每个工人扣出100元,把这些做为奖金让工人们去争抢,好象这就是多劳多得了,有点道理。但仔细一想,不就象在战场上,先从每士兵身上抽出一管血,再跟他们说,谁打仗勇敢这血就输给谁。想出这种办法的人真够缺德的。有人问,既然你们的工资总额不变,那作为公司的管理层(经理和少数中层)为什么没有反映呢?这个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因为管理层的利益和工人的利益根本不是一回事!虽然他们的工资也是企业里开支,每月也没有多少钱;但他们年终奖是一笔大数,比工资多几倍、十几倍。所以他们并不指望靠工资,年终奖才是他们拿的大头。年终奖是由上一级公司发放(具体多少数,工人们不知道,公司帐中也没有反映,绝对保密)。这种体制造就了管理层绝对听从上级领导的,叫减员就减员、叫减工资就减工资、叫上交利润就上交利润、上面来人了,尽其所有地招待,工人的呼声没人理睬。谁对工人下得了手,谁就有机会高升。顺便说一句,这种现象不止在中石化,全国都是这样,不知中华全国总工会是不是了解这点。虽然“三个代表”这种口号很动听,但没有具体保障工人的法律可供操作,再好听的口号成了放空炮。正好伊拉克战争刚打完,各种分析都有,为什么美国人一来,伊拉克军队里的士兵都不战而散,因为平时这个政权根本不关心平民百姓的利益,只知道自己捞好处,关键时刻谁会为他们卖命。国外事例是这样,国内也有类似事例。这次非典,很多医院的临时工一跑而光,给多少钱也要走,为什么?平时拿临时工不当人看,待遇最低、没有任何政治地位,关键时刻要卖命了才想起给加钱?没有谁会那么傻!中石化也是如此,平时开会动辄大谈外国石油公司要来了,要有危机观念啦等等,但你把职工当成猪牛,任意宰割,工人们早在心里暗骂:来了才好,大家一齐死,看你们神气个屁!工人咀咒自己的企业破产,也是中国特色。
中石化李中毅动不动就高喊“节支增效”,似乎中石化的全部利润就是从节支中产生的,所以每年下达的第一个指标就费用指标,肯定比上年少一大截,而任务指标又比上年高一大截,按理说提高生产效益生产费用也要相应增加,真不知道这个费用指标是怎么得出的,没有一点科学性,据说这个指标是从上面一层层压下来,也就是说上面把大部分负担都压到了基层。现在许多办公用品都是职员自购的,想想他们给中石化创了那么多利润,收入并不高,中石化为了自己的“节支增效”竟到了让职员自掏腰包的地步,这些职员本来就收入不高,难道他们不该节支增收吗?“受赞赏的500强企业”!其实就那点办公费用一年也节约不出多少,真正开支大头并不在职工身上。当初中石化成立之初与中石油花巨资抢购加油站,不知在系统内外造就了多少百万富翁,而抢购来的加油站不知有多少成为包袱压得基层喘不过气来,每年的折旧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这种经营败笔没有人提及和追究。其实大量费用开销在领导层,比如车辆费、通讯费、招待费、会务费等等,这些费工人能摊到多少?比如车辆费,一辆车一年起码开销十万,这种费用没有人敢说要节支。中石化还大搞外调干部,干部到外地任职,好象这是发挥干部潜能、不讲情面的好办法,其实这种不带家属的干部做起事有时不顾当地职工的具体利益,不知什么人想出这种馊主意。这些飞来干部每到周末、节假日要么坐飞机、要么自驾公家小车,千里迢迢回家团圆,如果从卫星上观察的话,节假日中国各条公路上一派中石化各级公司老总忙碌回家的情景,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还有每年愚蠢的财务业务电脑软件升级,每次升级先抽调大批人员培训,再要从基层公司调集大批人员重新录入数据,比手工还费事,花费巨大。更不要谈节假日上级公司的头面人物拖儿带女到旅游胜地游玩,当地分公司的巨额招待费。相比之下,一线职工的人工费用真是不值一谈。实际情况是,由于工资低,许多加油站临时工流动性非常大,这本身就不安全,并且新招临时工还要进行培训,真是得不偿失。并且中石化还违反劳动法,对临时工收取几百元所谓安全保证金,并规定如果没有干够一定年限,此安全保证金不全额退还。
中石化的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就是“一体化”就是地市级公司的经费、经营、采购、用人等都由省级公司一手操控。许多本来可以随行就市就近采购的东西也要由省公司统一采购,统一到省会去提货,这样一来,成本实际增加不少。有的分公司问省级公司老总,说从你们那儿买的东西比市场还贵,他笑笑说:省级公司也要吃饭呀。言下之意,你们就要养着省级公司这帮人。这就是一体化的根本弊端:下级公司成了上级公司的财源,任意宰割的肥肉,转移成本的财源,推销高价物资的最可靠客户。下级公司经营的灵活受到极大限制,现在由于经费要到省级公司去申请,一来一回,许多机会就耽搁了,通过银行转帐的经费要付手续费,这又是下级公司一个扔不掉的包袱。从报纸上看到一些著名企业的管理观念:对社会负责、对市场负责、对职员负责。现在中石化在共同富裕、一齐奔小康的动人口号下动员工人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创造了巨额财富,然后一批批地把工人赶走。真不明白这种企业对谁来讲最理想?肯定不是工人。中石化大批减员的理由是外国石油公司要来了。好象把工人都赶走了,外国人就不来了?来了就拿你中石化没办法了?你中石化的管理水平就是工人给拉低的?为什么工人总是一些人的心头之患?年复一年的减员增效(实际不减员,真减员了工作就没人干了,效益更低)搞得人心惶惶,人人怨气冲天,如果外国石油公司真来了,振臂一呼,肯定大批中石化员工立刻跳槽!别拿什么保护民族工业唬人!郁积的怒气冲天,如果不是国家强力保护,中石化能撑多久!
写这篇东西没有任何政治目的,特此说明。
[img]http://bbs.zndev.com/image/medal/5.gif[/img]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