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51回复:9
新浪特稿:知识产权也别太黑 zt新浪特稿:知识产权也别太黑 -------------------------------------------------------------------------------- http://www.sina.com.cn 2002/10/25 09:34 新浪观察 作者:新浪观察评论员李方 关于盗版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经历,也许会有启发。 我是个菜鸟,电脑倒是买过很多台,但都是你装什么我用什么,甚至从来没自己下载过软件,当然更谈不上去买正版或者盗版软件。我接触过的盗版产品,主要是CD、VCD、卫星 电视卡等。书也有盗版,但我从来不买,因为国内正版书比盗版贵不了太多,盗版质量又差,不值得。说到书,之所以我能够自觉抵制盗版,其实主要在于作者知识产权的价值一般只占图书定价的百分之十左右,你买不买这块差别不大。但是像CD唱片就不同了,一张正版CD动辄几十元上百元,而成本仅仅几块钱,剩下的都是知识产权和利润,难免会让你觉得不值,进而买盗版。 盗版问题,是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但似乎很少人考虑一下,它更是知识产权的价值问题。换句话说,如果知识产权价格虚高,根据市场规律,必然会产生盗版现象。前些年国内有人猛烈攻击微软搞霸权主义,实际上我觉得有这个意思在里边,只是不好意思说出口罢了。一套微软软件,动辄千元以上,难道真值这么多钱吗?哪怕言不及义地套用“边际效应”这个概念,当微软软件卖到足够多数量的时候,它的价值也大大降低了。可是,微软几曾降过价?拿收回投资来说,一开始卖得贵一点我能理解,可是当投资收回并开始大赚特赚之后,还买得这么黑,就有点逼良为娼的意思了。 知识产权到底应该在产品中占到多大比例,才能产生一种平衡,从而使消费者既能够享受使用正版的荣耀心理,又不至于在经济上感到太吃亏,我想这应该是人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像我前边提到的图书市场,知识产权仅占售价的百分之十,无论如何是太低了一点。而像CD,知识产权和利润超过硬件成本的几十倍,似乎又太高了。我想,如果知识产权这部分能够占到售价的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说与硬件部分各占一半,哪怕说超过硬件一倍,我觉得都是可以接受的。我想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正版市场才可以真正培育起来。而现实是,各方都在对盗版现象喊打喊杀,恨不得拿着法律的利剑一鼓剿灭之,却没有很认真地反思一下,盗版在经济规律上有什么道理。我认为这样做至少也是不公平的。 必须重新反思知识产权的地位,并且就知识产权在产品中所占比例达成某种共识,寻找一个各方都能够接受的平衡点,否则盗版不可能完全打灭,至少在中国是这样。当然,前述百分之五十或一倍的比例是我自己瞎想的,完全不具说服力。我希望各方业界能够有效地沟通,从而真正拿出一个合理的、众所承认的比例来。到那时候,哪怕你说知识产权就应该是硬件部分的十倍,我也认了,并且保证只买正版不买盗版。可是如果你非告诉我说一百倍才合理,那么对不起,尽管作为一个有道德感的公民我不会说什么,但我保留购买盗版的权利。 在很大程度上,知识产权正赤裸裸地搜刮我们的钱包。如果知识产权同时包含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两部分,至少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愿意为购买正版而付出十倍于盗版的价钱。但问题是,绝大多数的知识产权并不包含欣赏价值,仅仅是有用而已,也就是说仅仅是一个“东西”。对于“东西”,我当然愿意买便宜的,哪怕它是盗版,哪怕要受良心谴责。但是,良心在钱包面前,又实在不算什么的。我有购买正版CD的习惯。那还是在十年前,我就曾经用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两张恩雅的唱片。我知道钱包里有多少钱,但我站在柜台前望着恩雅实在不忍离去,最后还是一咬牙买下了,并且直到今天都不后悔。交了钱后,我知道我得到了什么,那是我的喜爱,我生命里寄托的某种东西,它温暖我,愉悦我,因此我觉得值了。但是再看看别的知识产权,值吗?你买它,除了有用,可还有别的什么?如果没有,恐怕你的良心很容易就败下阵来。 只有你从心底里喜爱它,尊敬它,才肯为它出大价钱吧!当然,这种喜爱和尊敬是可以培养的,这也就是舆论引导人们尊重知识产权的道理。无疑,至少在今天的中国,这种喜爱和尊敬的感情还不是很普遍。那时候我喜爱恩雅,所以当我把她的两张正版CD装在书包里走出音像商店的时候,我觉得天空是那么蓝,心情是那么开朗,完全不会想起后半个月的伙食问题。那也算得上是孔子说的“三月不知肉味”了吧。你必须有一种很虔诚的情感,才可以真正理解知识产权这东西。 但是,对于那些不那么容易激起人们虔诚情感的知识产权,我看还是重新给自己进行一下定位的好,别太黑,看看你自己赚多少合适,那样大家都能接受,盗版自然也就没有了市场。 |
|
|
沙发#
发布于:2002-10-30 00:16
总之:讨不起钱就不要用。中国人一下子不可能杜绝盗版,但至少应该逐渐过渡到使用正版。在美国很多东西多很贵:一张DVD一般$14.99,一本计算机方面的书一般$30-70。美国买东西还要缴税(我这里是8.25%)。这个价钱对普通美国人来说很贵了,吃顿饭超过$7就觉得有点贵了。美国人人均年收入也才$30000(税前收入)。凡是有版权的都很贵,但盗版也不那么严重。
|
|
|
板凳#
发布于:2002-10-30 08:36
老兄此言差异了,美国年平均收入30000美刀,中国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RMB,没错,少个零.
如果我年收入30000人民币.14元的dvd和几十无的书我一定买,事实上我也买了。 但对于大部分软件来说,价钱在月收入中的比例超过在美国的水平。一套windows xp要占人均年收入的30% 是不是太贵了点? 在美国,主流软件在一台中档pc中所占的比例不超过一半,但在中国可能会比一台pc还贵....不盗版你让他们用什么?debug? sorry,debug也是盗版的。 所以,我认为,付得起钱的人尽量用正版,付不起的想用也没门。 |
|
|
地板#
发布于:2002-10-30 09:31
呵呵!耳边风,你知道同样的一个东西,购买他花的钱是中国人平均月收入的多少吗?
|
|
地下室#
发布于:2002-10-30 09:33
同意zn观点,毕竟我们还是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位置,人口素质、薪金水平都还比不上他们。但是我们不拒绝盗版,因为我们用不起正版。 :D
|
|
|
5楼#
发布于:2002-10-30 09:39
盗版是帮助穷人获取知识的帮手,打击盗版其实是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拿起盗版武器打击贫富分化保护弱势群体势每个有同情心的人的责任
|
|
|
6楼#
发布于:2002-10-30 10:07
我的意见是知识产权应该保护,可是规则制订应当更合理一些。毕竟有钱人是少数,可是知识的用户是所有人。任何规则的制订应当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只照顾少数人的利益。打个比方吧,比如一只母鸡会下蛋,人要吃蛋就得保护母鸡的“知识产权”,付费的方式是喂母鸡饲料,否则母鸡饿死了人就吃不到蛋了。当然这个付出必需合理,如果母鸡太贪,每个蛋要人付出100倍的饲料,一种情况是那人很快就会破产,母鸡也会失去饲料来源而饿死;另一种情况是人开始偷蛋吃,呵呵,母鸡和人不停地打官司,再也没时间生蛋。 :D :D
|
|
|
7楼#
发布于:2002-10-30 12:54
中国人太多,什么总数一除都没什么了。但是考虑到我们正在讨论的问题,我觉得应该只算上有机会买这些东西的人口计算上。中国人人均收入3000RMB,是包括了7-8亿农民,他们从来不买盗版也不买正版。真正会买这些东西的却是那些收入远远高于3000的。我想大家的年收入至少也该有2-30000RMB了,而且应该是税后。
除了汽车,我不觉得这里的东西比中国便宜多少。一个月房租$500-600,中饭一顿$6,7,晚饭$12左右。还要交20%-40%的税。这些是大头,加上电话,水电,汽油。买东西要交税,吃饭要交税(在加州都是8.25%)。想象还能剩下多少?在加州想买一幢稍微好点的房子要60万以上。 |
|
|
8楼#
发布于:2002-10-30 13:00
这么说吧:在国内一个硕士毕业很容易挣到5000(如果你是硕士不到这工资干脆一头撞墙算了),而且税很少。我在这里有37%的税。税后不到4000一个月。考虑到上面给你计算的支出。你说我们谁幸福?别看美元兑人民币1:8.2,其实在这里的购买力1美元不如在国内1人民币。
|
|
|
9楼#
发布于:2002-10-30 13:03
中国人太多,什么总数一除都没什么了。但是考虑到我们正在讨论的问题,我觉得应该只算上有机会买这些东西的人口计算上。中国人人均收入3000RMB,是包括了7-8亿农民,他们从来不买盗版也不买正版。真正会买这些东西的却是那些收入远远高于3000的。我想大家的年收入至少也该有2-30000RMB了,而且应该是税后。 hoho,这样说来,米国也没什么好的嘛,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发什么疯往那跑呢?真不明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