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101回复:13
司马南:关于温家宝的小道消息(转载)
作者:司马南
小道消息,与道听途说近之,给人的印象不太可靠,流于庸俗。传小道消息的人, 杂色斑斓甚人也有:古典派的、拘泥派的、羞涩派的,正人君子多鄙而远之。 但是,谁又能阻挡得住小道消息的流传呢?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大人物”试图阻止 小人物传小道消息,结果没有一个不失败。秦始皇干得最绝,败得最快,最干净。 所以,大人物们总结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奈何,防不胜防焉。朱子家 训道,“谁在人后不说人,谁又能不被人说”。有开天辟地雄才大略的毛泽东在这一点 上说得最明白,“让人家讲话,天不会塌下来,不让人讲话,总有一天要垮台”。 于是,历览前人多少事,借鉴天下众邻居,我们终于悟到了一种境界,用毛主席的话来 表述就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用更准确的宪法语言来表述 ,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有言论自由权力。 故此,讲小道消息,也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一部分。 谁个能说不是?哪个敢讲公民没有这种自由? 日前,在一个酒席上,贵州一位女士,享受此种“自由”的时候,绘声绘色地给我等 讲了一个温家宝的段子。 话说“十六大”之后,温家宝第一站到了贵州,提出去穷困的地方看看,于是到了一 个最穷的地方。当地按惯例安排,地方长官陪同,前方专车引路,温家宝表情平和,不 作声响,一副温文之状。至半路,温突叫停车,说下去看看,结果,预先安排的典型没 有看,温家宝了解了不少实际情况。整个调查期间温家宝三次叫停,每一次都是头也不 回地走进未经“安排”的老乡家里或田间地头,另地方长官尴尬不已。 接待温家宝的干部们发现,温家宝吃饭其实很讲究也很特别,温的习惯让地方上按惯 例接待首长的人着实为难一阵子。第一,温家宝不让任何人陪吃,自己默默地进食;第 二,要求饭菜够吃即可,不得剩下;第三,关于饭菜质量有十六字经:清清淡淡,汤汤 水水,热热乎乎…… 我注意到,当这个“小道消息”讲完时,围坐在杯盘狼籍的餐桌上,大家不约而同地住 嘴,有一小会儿静场。我心头一热,生出一分敬意,三分感慨。 于“小道消息”中透见国运昌盛,民族复兴的讯息,这种“小道消息”,实在不逊于 “大道传播”。 |
|
最新喜欢:![]()
|
沙发#
发布于:2003-05-16 10:11
果真如此,亦国民之福!
|
|
|
板凳#
发布于:2003-05-16 10:13
如此,中华民族幸甚!
|
|
|
地板#
发布于:2003-05-16 10:24
幸事!!!!!!
|
|
|
地下室#
发布于:2003-05-16 11:02
幸事?
当了几千年的奴才,还不够,仍然只懂依靠所谓的父母官 可怜 |
|
5楼#
发布于:2003-05-16 11:08
幸事? 那你觉得应该怎样呢?而你又能怎样呢?谁又不知道应该怎样呢?你能不当这个奴才吗?你能不可怜吗?除非你可以不在国内。 有个好官总比没有强罢?在你无能为力的时候。 |
|
|
6楼#
发布于:2003-05-16 11:17
[quote]幸事? 那你觉得应该怎样呢?而你又能怎样呢?谁又不知道应该怎样呢?你能不当这个奴才吗?你能不可怜吗?除非你可以不在国内。 有个好官总比没有强罢?在你无能为力的时候。 [/quote] 是啊,幸事幸事,嘿嘿…… 不好意思我刚才放了个屁,臭到你了 请别介意 |
|
7楼#
发布于:2003-05-16 11:51
希望能给其他的人点教育给北京的大爷们带点好的风气 :)
|
|
8楼#
发布于:2003-05-16 11:51
光会惺惺作态有什么用啊,更何况这些都有御用文人修饰过的,谁知道真假。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当然,能成大事又注意小节,那就更完美了。 |
|
|
9楼#
发布于:2003-05-16 11:54
近日看《走向共和》,我看在当时的舆论看来,黎元洪恐怕也是谦谦君子,但是能沉淀到今日的也就是孙中山而已。
|
|
|
10楼#
发布于:2003-05-16 11:57
不过那里面的孙中山太萎缩了
|
|
|
11楼#
发布于:2003-05-16 11:59
不过那里面的孙中山太萎缩了事实的孙中山也没必真的那么伟大 |
|
12楼#
发布于:2003-05-16 12:00
形式主义,每个当官的都会来这一手,捞个好名声,跟婊子立牌坊差不多。
|
|
13楼#
发布于:2003-05-16 12:02
孙中山本非霸气之人,他是淳淳善导,教化于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