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45回复:1
广州一工厂噪音致28工人耳聋
白云区京溪村一制罐厂数十工人出现听力中度或轻度损失等症状
本报讯(记者 蔡民 王道斌)由于噪音的影响,白云区京溪村一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数十制罐工人已渐渐出现听力上的问题。昨日,记者从该公司员工提供的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测报告中了解到,42名参加体检的员工中,有28人都患有传导性或是神经性耳聋,听力中度或轻度损失等症状。而记者在前往采访时,正在进行医疗观察的首位举报人竟已被厂方开除。对于整个事件,厂方代表拒绝向记者透露内情,并表示此事已委托律师进行处理。 工人: 打工7年听力越来越弱 “每天晚上回家躺在床上时,耳朵就感到嗡嗡作响,伴随而来的就是整夜难眠。”已在该厂工作达7年多的尹小明痛苦地告诉记者,他来自四川省,1996年3月在 该厂从事冲床换模具工作,每天接触高达87分贝发动机和刺耳的机器击打声长达7年之久,至今年的3月份,厂里没有发给任何的防护措施。从去年7月份开始,他发现只要别人说话声音小些,他就感觉听起来特别吃力,最痛苦的是晚上,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耳朵不时莫名地“嗡嗡”作响,脑海里就浮现出机器打压铁板的情景,常常让他彻夜难眠。 郭松洋是第一个发现他们患有神经性耳聋诊断的员工。据他介绍,去年他的肺部有些问题,准备回湖南老家治疗,于是他就到白云区京溪村办开具证明材料,偶然在办事人员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他们集体诊断结果。趁着办事人员打电话的机会,他偷看了7月28日由广州市劳动卫生监督监测所给他们做体检报告,才发现他和同事们耳朵里传来不明的嗡嗡声是由于长期接受高分贝的噪音所至,于是他们向厂里提出了住院治疗的申请,而厂里的主管人员则却没有给任何答复。 也许是厂方意识到了该问题的严重性,从2003年年初开始,制罐厂厂方每个月向职工提供两副耳塞并强制车间职工工作时佩带。职工冉毅告诉记者,那个仅仅比烟头大一点的海面耳塞,在多次佩带后往往起不到保护耳朵的作用,佩带后职工们依然会出现耳鸣、耳痛等症状。 职业病专家: 所患疾病与职业有关 记者在职工的帮助下,也进入到了制罐车间内进行实地了解,在一间并不大但潮湿闷热的厂房里,并排摆放着近20台轰隆运转的冲压机。仅仅相隔一米的距离,正在操作机器的职工竟然无法和记者进行语言上的交流。老职工刘玉德告诉记者,原本车间里一共有50来台这样的机器,厂方直到上月中旬才将一部分机器转到另一车间以减低噪音,可即使是这样,工友之间交流还得依靠肢体语言,距离稍远一些,即便是嘶吼,对方也无法听见。 曾负责郭松洋、汤静等多名患者治疗的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职业病科刘薇薇主任告诉记者。制罐厂职工们出现的问题,虽然有的还并不能算是职业病,但大部分被确认为观察对象的职工,那都是疑似职业病患者。 根据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法》厂方在组织职工体检后,必须对已被认定为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的职工进行告知,并对该职工的工作岗位进行相应的调换。厂方将一年前的体检报告对职工进行隐瞒,显然会加剧职工耳聋的问题。目前,两名该厂职工已被确认为职业病患者了。 厂方: 无义务进行相应回答 记者曾就此事找到相关负责人,对于记者的提问,该厂一位张姓负责人表示没有义务进行相应的回答,并冷冰冰的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委托律师专门处理该项事务,要记者在全广东8000多名律师当中去找。 昨日下午,该厂四名职工已就将此事向广州市劳保局反映,而截至记者发稿时止,该厂多名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职工正在进行举报前的相应准备工作。 |
|
沙发#
发布于:2003-08-06 11:51
怎么处理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