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48回复:1
转帖]“全国百强县” 竟然是“教育重灾区”! ――黑龙江省依安县教育调查
转帖]“全国百强县” 竟然是“教育重灾区”! ――黑龙江省依安县教育调查
“全国百强县” 竟然是“教育重灾区”! ――黑龙江省依安县教育调查 《现代教育报》记者 金 梁 采访缘起 没到依安县调查之前,就听说近几年该县的教育急剧下滑,引起了当地老百姓的不满,但对该县政府部门的先进经验宣传在齐齐哈尔地区乃至黑龙江省内却小有名气。有许多县纷纷派人来考察学习依安县的先进教育经验,但有一些县的教育部门领导在考察之后,回去开玩笑地吓唬本地的教师说:如果你们对本县还不满足的话,就把你们送依安县受罪去!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记者正是在这种疑虑中开始调查的。 记者刚到依安县进行农村教育调查时,被一浪高过一浪的教师“斗争”所惊呆了。这里上访多、告状多、罢课多,好象他们心中有无数的冤屈要向人诉说。 据了解在县城包括县实验中学、县一中等近十所学校以及乡村包括依龙、双阳、三兴等近十个乡镇的学校以及部分退休、下岗教师和工人纷纷上访、告状,甚至多次出现集体罢课的严重情况,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内改″(即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详见下文)期间有一部分老教师向齐齐哈尔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状告依安县政府对教师的不公正对待和错误做法,齐市中院责成富裕县法院受理此案。然而老师们非但没有得到法院的开庭信息,反被县教委和富裕县法院一遍遍地劝说撤诉,甚至逼迫原告撤诉,对此案的审理也是一拖再拖。 教师起诉后不久,依安县政府于2002年3月召开了全县信访工作会议,依安县教委特发了″依教发??2002??2号文件″,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对教师上访进行严厉的限制和警告。一时间各级领导纷纷传达文件精神,全县教师听后有的气愤,有的心寒。 文件中规定,对教师上访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领导″三包一保″制度(即领导班子成员包调查、包处理、包结案、保稳定),规定凡信访工作被动,多次发生集体上访事件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取消领导评先选优的资格,并进行诫免谈话,问题严重的予以免职。于是全县各学校的领导马上行动起来,对老师进行思想劝说和人身控制。据依安一中的老师透露,该校指定由一位责任人负责几位教师,如果教师有不满意的或不理解的可以向责任人谈,由责任人负责做思想工作,如果教师私自出去上访便首先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一时间分条分块管理、人人盯访的办法风行全县,弄的教师们人人自危,人人自防。而且对上访教师采取轮流派教师到家里做工作的方式,弄的有的老教师连年都过不好。 依教发(2002)2号文件第九款还规定″对无理上访,越级缠访,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警告、记过、降薪处分,问题严重者,移交人才交流中心,并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这实际上是给教师们传达出了一个信息:谁上访就处理谁,就让谁下岗。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依安县的广大教师纷纷上访呢?而依安县的政府部门为什么害怕教师们上访、告状呢? 上篇: “内改”、“白条子文件”和“杀驴政策” 高级教师、优秀教师纷纷落聘下岗 2000年春,依安县根据省、市为减轻农民负担的″两清″文件(即黑办发<2000>6号文件:《黑龙江省清理、清退乡镇超编人员、编外人员工作实施方案》)精神进行了一次″内改″(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然而,自2000年7月起,依安县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一小、二小、三小、四小、机关幼儿园的大批落聘教师却先后到县教委、县人事局、县政府、县委等单位多次走访、申诉,要求讨回公道,这是怎么回事呢? 依安三小的唐万芝老师今年48岁,虽然是小教高级教师,却也下岗了。唐老师想不通。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唐老师一直担任1-5年级的班主任,所教学科的成绩均列同年级组之首。九八年担任二年级组组长,当年被评为全校唯一的优秀年级组和优秀年级组组长。九九年唐老师生病,但她所教学科仍名列全县统考第二名。九九年九月开始,唐老师就身体不适,但为了不影响教学,她一直没有休息治疗。在1999年10月17日前后,学校运进冬煤几十吨,剧烈的劳动使得她的病情急剧恶化。这时已临近期末全县统考,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功课,她还是坚持指导学生备考,晚上下班前才到校长室请假,校长马上批准她去齐齐哈尔市203医院就医。由于病情严重,就作了手术,治疗了两个多月才痊愈。但唐老师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因为这两个月的病假,她下岗了。 这些落聘教师中很多人的情况都和唐老师相似。据了解,2000年7月,他们被莫名其妙地打入另册,编制没有了,福利待遇取消了,工资降低了,尤其是工资,一降再降,2000年7月发400多元,2001年8月发300多元,完全把他们当成了临时工。但令人奇怪的是,虽然落了聘,下了岗,可实际上这些落聘教师仍然在岗上班,工作量一点没少,但却同工不同酬。 教师们反映,依安县实行的所谓的中小学″内改″、″聘用制″,既不合理,又不公正,更不人道。落聘教师中,像王广修、范丽梅等老师身患重病,丧失或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却也在辞退之列,完全违背了国家人事部《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第四条″公伤、致残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等五种情况不得辞退″的规定,几乎要把这些老师逼上绝路。 在″内改″期间,老师们精神空前紧张,害怕家里有事而请假。例如请假超期一两天也要下岗,例如依安县第五中学(初中)有几位美术、体育老师只因请了几天假而没有满勤就被落聘下岗了,缺体育老师就只好让数学老师去上体育课。学校领导安抚他们说,等来年″末位淘汰″掉几个人再让你们上来,大家轮着上岗。但两年过后也未落实,而每月只给开173元,安排到别的学校上班,仍然干原来一样的活,但以″落聘人员″对待,至于评优评劳模都与他们无关,就连校领导都说他们是″特殊人员″。这样的″内改″是本着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吗? 而有位教师到新疆应聘去了一年,没有聘上,回来后却仍然可以上班,这样的″内改″公平吗?而依安一小教师花某,其丈夫在送儿子上大学的途中被歹徒劫持,砍掉了一只胳膊,而花老师竟然不敢去看丈夫,怕因此耽误工作而下岗。人间的亲情就这样被扼杀了,难道不令人震惊吗? 新上任的依安县教育局局长王泽军告诉记者:″这次内改有些地方确实不合适。在内改运作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政策,没有慎重地考虑好每一步应该怎样进行,各校都出现了不同的问题。例如,通过民意测验的方法测评教师,这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另外,更主要的是,这期间由于正赶上谢主任(前任教委主任)出事(因车祸身亡),教师们错过了一次竞聘的机会。如果这时期有竞聘,老师们也不会这么反对。县领导对这事非常重视,已经作为一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就等着这次机构改革,一次性搞完得了。如果省市机构改革时间推迟,我们将对这部分落聘教师进行一次选聘。″ “卸磨杀驴” 依安县这次″内改″还将一些在岗正式老教师弄得落聘下岗了,同时全部工勤人员下岗回家,很多学校的内勤工作竟然让这些老教师去干。 在″内改″前两年依安县按国家规定对县城已经年近退休老教师取消了坐班制,可在县教委自己统计的《取消坐班制人员工资情况表》上记者看到这75名取消坐班制的老教师的工资都降低了200--600多元不等,这是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而到了″内改″时,这些老教师通过上访,又被学校招回去竞争聘岗,可这些老教师长时间不在岗,已失去了竞岗优势,所以大部分被″下岗″了,并按″下岗人员″对待,失去了人事编制,有些教师甚至连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没有了。落聘老教师虽已下岗,但向市里上报时,却仍按原有数目上报。有一段时间,在老教师们上访的压力下,有学校将十几个老教师叫回学校做修剪花草的工作,在烈日下有的老师甚至都眩晕了,看着教室里与她们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在上课,难受至极,十几个落聘老教师竟然抱在一起痛哭起来,校长无奈只好让她们暂时回家休息。在″内改″中就连国家级劳模也被竞聘下岗了,找前教委主任评理时,前教委主任却说:″那都是过去的荣誉了,都不能算数了,再说你们老的不下岗那谁下岗啊?″这位老教师被气得差点儿心脏病发作。而县里机关工作人员却按男50岁、女45岁全额工资退养,待遇一点都不少。这令五、六十岁的老教师们气愤不已。 《教师法》规定:″教师退休或者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可依安县自行制定了一个《中小学教师退休审批的原则意见与几项具体规定》,内容处处与《国办发(1993)79号》及《黑政办发(94)16号》文件精神相抵触。而且该《规定》既无发文单位,也无收文单位,更未加盖任何部门公章,甚至通篇连″依安县″三个字都-找不到,老师们称其为″白条子文件″。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却是给这些老教师办理退休手续的″法律依据″。 当时,一批被无端退休直至落聘下岗的老教师找前教委主任谢某讨说法的时候,老教师们指责其″卸磨杀驴″,谢主任则喊道:“对,我就是杀驴,我杀完老驴,还要杀小驴呢?” 那么依安县的这次″内改″是因为超编吗?据了解,此后全县又有许多通过关系和后门进入到教育系统的人员,而且至今仍在不断地增加。 临近的克东县曾派人来考察依安县的改革模式,回去刚要研究实行就遭到了该县全体教师的反对,全县教师罢课七天使得该县没敢实行″内改″,为了防备县里以后随便任意清理、清退教师,该县各校教师自己动手将近十年来的教师聘用情况一一统计出来,上交给县政府以备后用。这样就避免了出现依安县的混乱现象。 新任依安县教育局王泽军局长告诉记者,″现在还有58岁的老教师,马上快退休了,也让他落聘,这公道吗?还有生病的老教师已经二十年起不了床,结果也落聘了,这能合理吗?这样的人不一定代表75人,其中一人就可以说明这75人。问题确实是存在的,但改正尚须等待时机。现在我们不敢动,就等着整个省市机构改革的大政策。等大政策来了之后,如果原先县里教育内改与大政策不符合,就顺着大政策改过来就是了。把依安县的这些问题放到大的政策框架中一框,依安县的问题在这个期间马上就可以得到解决。″ 下篇:涨工资为何越涨越少 教师怎样被扣工资的? 近些年来,拖欠教师工资现象在全国各地都存在。据可靠消息在依安县18个乡镇中只有5个乡镇能勉强正常发出已经很微薄的工资来,拖欠工资现象也十分严重。对于县财政的困难,教师们多少也能理解,但教师们不能理解的是,在依安县不仅拖欠工资,政府还想方设法从教师的工资里大肆扣款。 近几年该县教师到底是怎样被扣工资的?我们用两个乡镇教师统计的数据来对照一下。 依安县双阳乡几位处于中等工资水平的教师统计:1、教师工资与农民养殖业挂钩??依安县政府向各乡各村摊派养大鹅等任务,每年各乡各村如果完不成任务就要扣机关职员、教师和村干部的工资,能够全部完成往往很困难??,自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2002年2月工资全额捐修路款除外)共12个月,人均每月扣了120元,合计人均1440元;2、2001年10月至2002年3月人均扣各种费375元;3、1999年11、12月整月及10月涨资部分被作为捐款扣出,计人均1700元;4、自1998年至2002年3月扣御寒津贴,人均每月45元,50个月合计每人2250元;5、2000年7月至2002年3月扣职等工资,人均1800元。共计人均扣7565元。 依安县三兴镇一位处于中等工资水平的教师统计:1996年扣176元;1997年扣169.90元;1998年扣540元;1999年扣1332元;2000年扣1972元;2001年扣3328元;(2002年前4个月暂未统计)共计人均扣款7517.90元。 两个乡镇对照差不多,但教师们在统计的时候没有将职称工资和岗位津贴算上,这两笔在他们心中已经被看成理所当然不是他们应得的了。此外每年县、乡还从老师的工资中借款100、300、900元不等。本来全县教师的工资也就是人均每月六、七百元的水平,这样一来每月连四、五百元都达不到了。 国务院1993年79号文件明确规定:全额拨款单位,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同时《教育法》和《教师法》也都明确规定教师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而不是地方政府可以随便更改的。可在依安县,不但国家近十年内连续四次涨工资在该县教师们那里没有全部兑现,而在县政府设立的各种名目下,教师的工资不增反降。 框架工资、职称工资及其他 框架工资。如果不是到依安县来调查的话,记者还真不会听说这样的一个名词。“框架工资”发明者便是依安县政府。何为“框架工资”?即将教师工资的前三项(县城的教师是前四项)称为“框架工资”,规定教师可以固定地得到(实际上其中的“职等工资”教师还是得不到他们应该得到的数额,详见下文),而余下的近十项则称为“补贴”,即此补贴视需要可补可不补、可多补可少补、可补给现金也可补给物资,但据了解从来都是不补、少补、补物的时候多。这样占教师工资总额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部分就成了灵活多变的、地方政府可“施舍”也可不“施舍”的内容了。 职称工资。按照国家人事部《关于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说明》规定,职称工资是教师应得的固定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须计入个人工资总额的。而在依安县,同在一县,城镇和乡村的教师在职称工资上实行的却是两种政策。乡村教师已多年停发职称工资了,甚至工作时间短的教师都不知道工资中还有这一项。而对城镇教师实行的是“砍块分配”,即将教师的职称工资从每个人的工资总额中拿掉,变成浮动工资,由县财政按一定比例砍块给各级学校“重新分配”。小学教师得到40%,初中45%,普通高中60%(只有一所,即依安一中),重点高中80%(也只一所,即实验中学)。而小学和初中教师要远远多于高中教师,因而县财政支付给教师的职称工资的平均比例最多超不过50%。如果平均职称工资为每人每月200元的话,那么每位城镇教师平均每月至少少得到100元。 岗位补贴。1999年黑龙江省开始发放“岗位补贴”工资,依安县只给教师发了3个月就停了,而机关照发。“岗补”工资根据职务(职称)的不同,从60元到90元不等,那么全县教师每人平均每月少得到70多元。 涨工资。按国家规定,教师每两年晋升一次工资(又称“滚动工资”),1999年末应涨一次工资,该县在2000年2月给机关职员涨了工资,3月依安县对教育系统进行了一次“内改”(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之后,教师们以为该给老师涨工资了,可一位领导就告诉老师们说上面有精神,涨工资的事已经过去了,那还涨什么呢? 200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办发??2001??70号”文件,转发了人事部、财政部关于从2001年10月1日起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和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的三个实施方案,根据其中的《关于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广大教师都涨了工资。按照文件规定:“此次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所需经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除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9省??直辖市??自行负担外,其他地区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地方增加年终奖金所需经费由地方自行负担。”可在依安县,教师是怎么得到这笔钱的呢? 按照国务院“国办发??2001??70号文件”规定,教师的职等(职称等级)工资要比同等职称的机关职员的要高许多,这体现出国家重视教育的初衷。而依安县没有将教师的职等工资按照上述文件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来发,而是按照《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来发的。这样教师受到的损失就非常大了。例如一个中教一级教师,按规定他应享受“中一级6档583元”的职等工资标准,而将他按同等的机关职员的“职员(干部)5级6档452元”的职等工资标准来算的话,那该教师就要少得到131元,如果各个级别平均一下,每位教师每月至少要少得到90元,而同年紧接着又进行了第二次调资,是在第一次调资的基础上再调高15%,那么每人每月的损失就又超过90元,这两次调资教师每人每月至少少得到180元以上。难怪依安县的教师同外县教师对比工资时发现比人家少那么多呢? 为了防止拖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省里制定规定要求各地财政部门建立“工资专户”。可在依安县“工资专户”早已“专户”不“专”了,为了对付上级的检查,县财政局实际上填了两套表,一套是职工实发工资,另一套是国家标准的工资表。而用后一套工资表对付上级检查。 大鹅、木材、酒等也可当工资发? 依安县将教师的工资划定为框架工资和补贴工资,其中的补贴工资就成了可补可不补、可多补可少补、可补给现金也可补给物资的部分了。于是依安县就将自己生产卖不掉的东西以高价转给教师当作补贴工资了,还有一些人倒卖一些次品也依此下发了。以物顶资几年来风行依安县。从一些乡的教师自己统计的明细表中我们看到,这些物品主要有毛巾、牙膏、大鹅、大米、白酒、豆油、淀粉等,甚至还有煤、木材,数量都不少,其中白酒有的乡每人就发了36-40瓶不等。总计人均金额竟高达4000元之多(有的乡更多)。其中很多东西都是次品,有的白酒竟然是酒精勾兑的。几乎所有的东西都高于市场价,比如豆油批发价是每斤2.5元,给老师则是3.2元;白酒市场价是每斤2.20元,给老师却按5.00元的价格。教师们叫苦连天。全家都是当老师的简直就可以开店了。不少教师只好纷纷低价处理掉,损失巨大。 据该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对本报记者说,这些东西都是该县的企业生产卖不出去而顶税款后发给老师的,这总比什么也得不到好。但据记者了解有的乡所发的象牙膏、煤、木材等根本不是本地生产的,而是有人倒卖的,而且大大高于市场价,比如三兴镇中学每位教师发了3吨煤(实际上不足3吨,只有2.5吨),每吨竟高于市场价30元。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有钱买煤给老师,却不把现金直接给老师呢?曾经有14位教师坚决不要,因此上访到市里。当时的主管教育的县长和乡里只好决定将这14位教师的煤卖给学校今年冬季用。而更多的老师此前只好把这些煤拉回家了。 有的教师没有现钱,就只好拿发给的东西同别人换他们需要的另一种物品,这仿佛让人想起以物换物的原始社会来。 整月的工资被扣做“捐款” 在依安县拿工资的人都知道,“捐款”对他们来说那是家常便饭。教师们把“捐”字形象地解释为“到月扣款就是‘捐’”。 每当到发工资的日子临近的时候,教师们就提心吊胆的,因为他们担心这个月的工资又被全部捐款。在记者手里的一份三兴镇中学教师提供的明细表上,自1996年3月至2001年12月光捐款一项人均就达6200多元,其中捐款项目有修路、防汛、扶贫、救灾、抗旱、买福利券等达28项之多,甚至有的就叫“捐款”,至于到底是什么名目都不知道。这些捐款都是被政府直接从工资表上扣掉的。 仅捐款修路一项,全县教师就捐了好多次,分别是整月、半月或1/3月不等的工资。如1996年8月全县教师每人捐款100元修依安南石板路、1999年9月月工资的1/3被捐修碾北公路(齐齐哈尔碾子山区-北安市公路)、2000年9月的整月工资又被捐修碾北公路、2001年9月的工资被全部″借″走,没有任何说法。2002年2月的整月工资被捐修依拜公路(依安县-拜泉县公路)。至于捐款给扶贫、救灾等方面,那更是捐了又捐。当询问农民才知道他们很少能得到那些救助。记者到其他乡镇去了解也是这种情况。1999年5月全县教师该月工资的80%捐款给鹤岗煤矿下岗职工,人均达450元。但后来有人说没有捐那么多,是按每人10元的标准捐的。据了解,后来鹤岗煤矿退回了捐款,但这笔钱却未返还给教师。不管是哪种说法,教师们一个月的工资竟被捐掉了80%,那个月他们的日子该怎么过?! 2001年12月该县某重要领导在电视上讲话说:依安县的教师工资不仅及时、足额发放,甚至提前发了2002年1-3月的工资。事实是怎样的呢?实际上2001年12月的工资只开了一半,而另一半按“扶贫捐款”统一扣发了,2002年1月的工资变成了存款单发给了老师,要三年后才能取出来。2月份的工资又都捐款修路了,3月份的开了。四个月的工资实际上只开了一个半月的且早已很微薄了的工资。 新上任的依安县教育局局长王泽军告诉记者:“因为税收短缺,这几年县财政有缺口。为了把教师的工资尽量发到位,作了这样的安排,县财政有一块,农村各乡镇有一块。由于各乡镇的财力大小不同,所以各乡镇教师工资的发放也不尽相同,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有的乡镇不能保证全额发放教师工资,会差一些。但现在,这个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在2001年7月,依安县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那书记(县委书记那庆宽)通过纪检委、财政局、人事局进行了联合调查。通过调查了解之后,最后县里拿出来320万,把以前拖欠的教师工资在10月份一并补足。为了在根本上解决教师的工资问题,那书记组织召开了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五大班子及各局成员全都出席了,又新出台了一些政策,准备把所有机关干部的御寒津贴(每人500元)全部拿掉,等到年终有条件时再发。这已经形成了决策,只是尚未执行。” 每年从教育中至少抠出1500万都干什么了? 1999年末当一个姓谢的当上教委主任后,为了讨好上级领导,竟然在县里的大会上向领导表态:今后每年在教育系统至少要为县里节约500万元。于是为了节约出这500万,县教委就只好从教师的工资中下手。从此,全县的教师们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据该县的教师统计,依安县政府每年从教师身上挤出的钱不只是500万,而至少是高达1500万元之巨。 我们可以粗略统计一下。职称工资按每人每月少得100元(实际上远多于这个数字);“岗补”工资平均每人每月少得到70多元;1999年全国教师晋升工资,而依安县未按国家规定给教师调资,全县每位教师平均每月少涨120多元,我们按100元算;2001年全国两次普调工资,教师应按专业人员办理,可依安县却按机关职员的标准为教师调资,根据前面的计算这两次调资全县教师每人每月至少少得到180元以上,我们按150元计算。依安县全县在岗教师3800人左右,退休教师1500人,我们只按在岗教师3500人来算,则每月全县教师少得工资147万元,全年为1764万元!因此说″依安县一年克扣教师工资1500万元″不是凭空编造的,其实细算的话,只能比这个数字多。还有许多没有算在内的,比如全县1198名民转非教师(含131名民转招教师)县财政未给起薪,比如几年来全县教师多次被强行捐款,比如2000年4、5、6月全县教师每月少开20%的工资,比如2001年两次调资一千多位退休教师也是按机关职员的标准调的以及全县工勤人员都没有调资,等等,如果都算上,那将是一个更为惊人的数字!可以说这里每一笔钱,按照国家和省里的有关规定都是教师理应得到的,县里是无权克扣的。 依安县1992、1995、1996、1997、1998年连续5批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达1067人,另有131人为民转招人员(即民办教师自交学费去师范学校参加2年培训后转正),至今没有起薪,仍是乡统筹、村发放,由农民来负担其工资,那么他们的工资哪里去了?县里对外和对上宣传的可是全县已消除民办教师了!但这些人的工资却不是国家发的,他们算什么身份呢?而且县里规定2001年起以上教师不准晋级了。那他们是真公办教师,还是假公办教师?据知情人透露,今年7-9月全省规模的教育改革还将减掉一些教师,依安县就将从以上人员中裁减。依安县本来打算将以工代干的教师全部辞退,但这些人告状后,县里只好暂缓处理,接着规定以工代干的教师2000年开100%的工资,2001年开70%,2002年开50%,最后每人均为162元。这些措施都是没有上级文件依据的。 那这么多钱都干什么了?很长时间记者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当然教师们是无法知道的。 该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对本报记者说该县连续二三年农业受旱灾和早霜而大面积严重受损,而且依安县本来就是欠发达地区,是省级的贫困县,因此财政很困难。据了解在依安县大多数乡镇和村都欠着巨额外债,比如据统计双阳乡全乡各村欠外债达4000万之巨,甚至个别的村就达到上千万,无力还债,就只好将土地包出去。而县城里仅有的几家烟筒冒烟的企业也多是连年亏损。可在2001年末县里某重要领导在电视上却说全县人均收入2800元,全县国民经济总产值13亿元,财政收入1.2亿元,创了黑龙江省新高,成了黑龙江省的经济强县,甚至被评为全国的百强县。到底谁说的是真的?是在哭穷,还是在浮夸?如果说是经济强县,为什么不给教师增加工资反而降低工资呢?为什么要无端地扣教师那么多钱?为什么国家发文上调工资却不给兑现?为什么弄的许多教师含泪背井离乡到外地去找饭吃?这样肆无忌惮地大伤知识分子的心,无论如何也是不明智的。 记者后记: 在调查中记者听到几件令人心碎的事。某乡一位老教师没有钱供两个孩子上大学,借钱也借不到(一是群众都很穷,二是据说社会上很多人都不敢借钱给老师),被逼无奈,只好给自己教过的学生一一写信借钱。在双阳乡长发村有一对夫妻均是民办教师,村里欠了他们2万多元的工资给不上,家里还有一个患心脏病很严重的女儿,可一分钱也没有,夫妻为此郁闷不已,也经常吵架。一次丈夫在极度悲伤之中,用菜刀一下子剁掉了自己的四个手指,至今也只能用另一只手进行教学了,曾同他一起工作过的老师向记者讲此事时表情显得是那么沉重。 人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的农村教育、基础教育,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教育基石。如果没有农村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发展,还谈什么教育振兴?对依安县的教育调查结束了,但记者的心情却越来越沉重。其实依安县的教育还有一些其它问题有待解决,比如一个仅有50多个学生却有100多位教师(“内改”后剩下80多位)的职业高中竟然背负着三、四百万元的债务,而就是这样处于瘫痪状态的职高却刚刚于去年年底被评为了“国家级职业教育中心”。记者还得到了许多流传全县的民谣和一些教师写的诗词,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不满。这应该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不要让“尊师重教,科教兴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成为一句口号。 但愿依安县的教育能拨开乌云,重现光明。 |
|
|
沙发#
发布于:2004-01-05 13:55
一是穷,二是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