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87回复:3
转载:软件业:日子不好过。//走,一起去做饭
软件业真的是鸡肋吗?
2004-05-18 12:11:23 ●本报记者 苏成 5月10日,方正科技发布关联交易公告,宣布以人民币1083万元的转让价款向方正苏州转让方正软件80%的股权,并以人民币1402万元的转让价款向母公司方正集团购买方正蓝康60%的股权(方正蓝康的主营业务为计算机系统集成)。分析人士认为,方正科技两宗关联交易,意味着将软件业务剥离,专注于IT硬件产品业务。 软件业:日子不好过 与暴富的网络游戏业相比,软件行业可谓度日如年。软件业务就像一群可怜的孩子,夭亡的夭亡,被抛弃的被抛弃。 方正科技剥离软件业务,并不是象征着软件业不景气的第一个信号。早在此之前,其他一些软件公司的故事已经多多少少地让人们察觉了这个事实,无论它们在新闻发布会上多么嘴硬,但是赚钱的生意不会放弃。 去年10月31日,300名9个月没领到薪水的科利华员工将他们的老板宋朝弟整整围堵了一夜,并惊动了海淀区劳动监察大队前来调解纠纷。曾几何时,扬言要做“中国的微软”的科利华软件公司,是那样风光无限。 如果说科利华的衰退令人惋惜,那么托普软件只能让人感到它的传奇色彩。2002年,托普曾公开宣称要为遍地开花的托普软件园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这种“大跃进”式的发展引起了业界一片哗然。托普集团2003年收入21284万元,亏损40113.5万元。目前包括托普软件在内的8家子公司已处于停业或半停业状态,讨债者和起诉托普集团的银行纷至沓来,可是老板宋如华却不知去向了。接着,四川、上海、浙江等地的托普软件园被当地政府查封的消息频频传出。 能在危机到来前自救的,也在不断地“转型”。在方正科技剥离软件业务之前,今年2月25日,曾经对“转型”二字忌讳异常的金山软件宣布转型互联网服务。金山总裁雷军一再解释金山转向的只是互联网的经营模式,原有的应用软件业务依然会得到加强。然而,金山的过半人力、财力都已经被雷军押到了网络游戏的赌桌上。就在同一天,金山软件的老对手交大铭泰软件公司也摇身一变为“信息技术公司”。 这不仅仅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软件业的不景气是世界范围的,“全球同此凉热”。全球软件业用“惨淡”二字来形容,并不言过其实。美国《软件杂志》的数据显示,与2002年相比,有46%的企业反映收入下滑,比2002年减少了12个百分点。世界软件业500强的收入总和下滑了4%,为历届排名最差的一年。比收入下滑更糟糕的是雇员人数的下滑,前500强雇员人数总量大幅下滑了18%。 印度软件逆势增长 尽管在全球IT产业皆面临不景气的冲击下,客户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支出大幅下降,从全球看市场一片低迷,而印度软件业却挟其人才与成本的优势,业绩逆势成长,成为印度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03年增长率达到24%,销售额达到127亿美元,出口额近100亿美元。 印度软件业近年来受到全球业绩普偏不佳的影响,成长速度放缓,但预计未来每年仍可维持25%~45%的成长率。全球前500大企业中,就有185家将资讯工程外包给印度公司,而未来这个数字还有继续向上攀升的趋势。 印度政府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在全国兴建了许多相关资讯技术学院,据了解目前印度软件业的从业人员已达到25万名,而且每年还在陆续培养众多素质良好的软件工程人员,人力资源的供应不虞匮乏,印度软件业能有今天的辉煌,靠的正是长远的眼光和丰富的人才储备。再加上印度软件工程师素质高,英语沟通无障碍;平均薪资虽仅为美国同行的五分之一,却超出印度一般水准甚多。 虽然机遇和成功的发展战略造就了印度的软件业,然而,印度软件产业的总体发展基本方向还是为别人作嫁衣裳,基础科学薄弱、核心技术完全被人控制,自己没有核心软件。认识到这一点,很多印度软件公司已开始向信息技术价值链的上游推进。 中国软件业何去何从? 目前我国的软件企业整体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在行业狂热退去、消费者理智恢复、竞争主体增多、竞争水平升级的情况下,人才资源难以为继、创新能力不能持久,市场定位摇摆不定。遇到困难撒腿就撤,什么赚钱就去转行做什么,难以静下心来持之以恒地从事一个行业,这就造成了软件行业“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 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说,“最近几年大家可能都发现,做软件这行利润越来越薄了,一些公司甚至经营上出现困难,其实这种现象都很正常。由最初的暴利转变为利润接近平均水平,这是每一个行业发展都必须经历的过程,能保持平均利润说明这个行业走向了成熟。到了这个阶段,就要看每个企业具不具备持久的竞争能力,毕竟靠泡沫托起来的行业长久不了。” 刘积仁认为,软件业也是制造业,培养软件蓝领中国也能成为“世界软件工厂”。他说,“可能有人觉得,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的崛起,并不能包括软件产业这类所谓的高科技行业。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在分析印度软件业的崛起时,刘积仁说,印度的方法就是培养大量的适合于软件制造的产业工作者,或者叫软件蓝领,然后慢慢地出现系统设计师、项目管理者或是其他顾问咨询的专业人士。这些使得印度在国际软件市场上形成了特别强的竞争能力。在中国要不要走印度模式的问题上,刘积仁认为这是一个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问题。如果从远期的目标来讲,每个做软件的人都期望中国是个软件设计大国、软件制造大国。但把这个目标分解成可执行的计划时,那印度的方式可能是中国的第一步,在还驾驭不了整体市场的时候,在国际软件产业链上,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那么,按照这种分析,软件代工也应该是中国软件崛起的模式,而不是投入大量资本进行自主开发和销售。东软进军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软件代工企业,也正是借鉴了印度的模式。 |
|
|
沙发#
发布于:2004-06-13 18:13
关键是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没有改变,他们认为硬件有价值(成本)。软件没有,所以....
|
|
|
板凳#
发布于:2004-06-13 19:40
还是多写点病毒,然后到反病毒公司去,嘿嘿.....
|
|
|
地板#
发布于:2004-06-14 08:30
还是多写点病毒,然后到反病毒公司去,嘿嘿..... 到瑞星公司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