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289回复:3
800米悬崖黑枪制造基地,一年可武装几个师民间组织何以如此牛
800米悬崖黑枪制造基地,一年可武装几个师民间组织何以如此牛?
文 / 潘江 800米悬崖黑枪制造基地,一年可武装几个师民间组织何以如此牛? 作者:--夜郎风月 “在我们念初中的那阵子,有人竟然敢将私造的手枪带到我们寝室里来推销,一百块钱就可以买一把。”贵州某大学一松桃藉大四学生向千龙网特约记者透露。 据了解,贵州省东部的铜仁地区的松桃县的很多民间组织制造黑枪在公安部和一些省市的公安部门以及一些“业内人士”中早已是闻名遐迩的。 2001年4月,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治爆缉枪”行动。贵州省松桃县仅仅在这一年就缉枪5600余支,其中访真手枪就有100多支。 “用这些枪来武装一个师,绝对没有问题。”当地一政府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由于媒体的不断披露和当地有关部门的整治,黑枪制造的情况虽有所收敛,却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禁绝。为此,记者通过诸般采访途径了解到了其中一些原因。 谎称替朋友探消息,大学生无意曝隐情 “你是想做报道,还是想做什么?”当记者向贵州某大学一松桃藉的大四学生小军(化名)打听松桃县的黑枪制造情况时,小军立马警惕地问记者。 “不,我是替深圳几个朋友打听一下消息,他们在那边闯祸结仇了,想弄几支枪防身。”记者明白小军是怕牵涉到报道中来而给其带来不利,于是记者便扯了个谎。为了使小军完全消除疑虑,而向记者透露出更多可靠的消息。记者还谎称自己是贵州某大学的在读生,受朋友之托,“不得已”才为他们打听的。其间,记者为了装得略为俗气些,还假装说了几句脏话。 据小军介绍说,早在他们在松桃县念初中的时候,就常常有人来他们的寝室推销枪支,一百块钱就能买到一把手枪,而宿舍科的人却不闻不问地任其出入。按时间推算,距今应该有近10年的时间了。 “其实现在已经没以前那样好买了,要买的话,要费很多周折的,而且还要做得十分的隐秘,否则就买不到。”小军说。 “为什么呢?”记者紧追着问道。 “因为这两年公安部门缉枪抓得紧啊,去年的时候,松桃县木树乡石花村一农民用背篓背着一背篓枪,背篓上盖着苕叶(红薯叶),然后去松桃县买的时候,被当地便衣警方抓个正着。”此间,小军一再强调说现在买枪很难的。 “据说当时警方在追查时,发现这个造枪者的工作作坊竟然是在离地面800米的悬崖上的山洞里,如果要进那个山洞的话,只能从山顶用绳子吊着下去。”小军继续向记者透露道。 小军说的这个800米悬崖上的黑枪制造作坊事件记者在通过调查后得到证实。而2002年的贵阳晚报登载了这样一则消息: “躲在离地面约800米的陡峭悬崖上,“手艺人”用原始的工具秘密制造枪支。3月11日,松桃警方跋山涉水,终于发现了这一隐秘窝点。 3月9日,在接到有枪贩要‘货’线索后,松桃县公安局民警乔装‘老板’前往接头。11日下午1时许,两名男子背着背篼到预约地点交货时,当场被抓获。经查,其背篼藏有仿 “六-四”式手枪20支,而两枪贩的身上也带有两支手枪,内有子弹5发。 两名嫌疑人都是该县木树乡石花村人。11日晚,民警步行20多公里山路,在当地一条河边,发现了位于悬崖半山腰上的“神秘山洞”。民警利用安全绳,摸黑从山顶吊下,才得以进入山洞,洞中堆满了钳子、挫刀等原始制作工具及原材料、半成品。 据称,由于受高额利润诱惑,当地非法制造枪支现象屡禁不止。当地警方表示,将力争在2002年内,清除当地所有类似的‘工厂’。” 由此看来,仅仅凭借一两次禁枪运动似乎并不能将黑枪知道基地彻底的扫除掉的。因为还有很多隐秘性的“底下兵工厂”是警方没法完全摸清的。 不问农时,“专业造枪”? 千龙网特约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松桃县的所有造枪的组织中,绝大多数是当地的农民,而他们的造枪技术和水平却又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为什么会有这样情况呢?记者在了解中终于找到答案。 贵州省松桃县地处黔、渝、湘三省市结合部,地形险恶,交通不便,历史上属于“三不管”地带,周遭多土匪,有媒体称其“与流放地无异”。当地老百姓的年收入仅有400-500元。当地的农民种地只能解决温饱,而日常生活开支却只有靠自己的子女在外地打工来维持。 有的农民就在本县打工挣点费用来维持一家人的日常开支,然而该县却有没有什么大的企业,于是,当地的百姓就兴起了私自造枪、贩枪的这一对他们来说是正当的行业。这一行业不仅花费的时间不多,而且,钱也来得快。因为一支枪“最少要卖300块,最多的也要1000多才能买到。”并且,一支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就能造出来。 他们的造枪工具非常的简单和粗糙,基本制造工具有“台虎钳”、打磨机、钢锯、手摇钻、电焊机、锉刀、钻头等。虽然这些工具看起来非常的简单粗糙,但是制造出来的枪支却光滑精细,与真枪没多大的区别。 记者在了解中得知,在松桃县制造黑枪的村寨就有几十个。早在1996年的时候,松桃警方就在大兴镇婆硐、高岩、岩那等11个村寨中搜查时发现,有84户农民在非法制造和贩卖枪支。 而在大兴镇的毛溪村,在严重时期里,22户人家中竟然有21户人家都在造枪。 然而让警方感到异常惊讶的并不是这个数字,而是他们的的生产工具。他们的工具再也不是当初的“台虎钳”之类的了,而是有了一定规模的机床。钳台等成套的设备了。而且他们生产的枪支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了,其工艺水平也紧跟着“进步”了不少。 “除了来福线(膛线)造不出来外,其余的与真枪无二。”松桃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队长龙东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1996年,在警方缴获的6微冲中就有3支成品的制式,精致程度与现装备的89式微冲真假难辩的,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高精技术他们是从哪里学到的呢? 这些造枪的农民有的是农忙的时候种地,空闲的时候就发展造黑枪的“第二产业”。有的甚至是不问农时,一心扑在造枪的“事业”上。 在松桃县,由于工业基础异常薄弱,政府每年3000万的财政收入基本上都来自农业,因此贫困一直困扰着当地的一些农民,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好起来,他们有的明知道私自造枪是违法的,但是为了生活却“不得不”铤而走险。当一在苕洞(用来储藏红薯的地窟)里造枪的农民被抓到时,警方问他为什么要造枪,他说是为了供自己膝下的两个孩子念书。而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 60岁老农也是造枪精英? 松桃警方在调查中发现,在该县村寨中的一些黑枪制造“精英”中,呈现出身份和形式多样化。从刚开始的单家独户发展到整组整寨的私造黑枪,人员也随之越来越多。人员的身份也越来越多样化了。在这些制枪贩枪人员中,有的是党员,有的村干部,有的是未满14岁的少年,还竟然有60岁高龄的老人。有的是夫妻共同造枪为业,更有的是祖孙三代的“世袭”造枪。他们中有的长期打着打铁卖铁为幌子,暗底下却以造枪贩枪为其主要收入来源。 记者了解到,该县的这些私造的黑枪主要是流向省外,有的甚至流向了国外。往往有的外地人将枪买到后就开始作案。一旦被警方捉到后,问及枪支来源时,那些持枪罪犯便供认不玮。结果省外的警方来贵州松桃办案的事情也是见怪不怪了。 据了解,一支私造的黑枪的成本仅仅需要几十元,而一旦卖往省外的话,少则可卖到600-800元,多则可卖到7、8千元。如此大的利润空间让很多人都眼红。这也是为什么有人甚至连地都不种了,一心扑在“专业造枪”上的诱因。 当民族文明过渡到暴利经济 在我国的一些民族中,有史以来就有携枪的民族习惯,这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和自然的因素造成的。有的因民族间的冲突所致,有的是因抵御大自然中兽类的侵袭而防身用的。至今为止,仍然有些民族是枪不离身的,比如贵州黔东南州月亮山麓的岜沙苗族,直到现在他们仍然是枪不离身的,他们整日都是枪不离身的(当然,其枪支也是最传统的火铳)。 贵州省的松桃县也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县城,大部分当地居民都是苗族。而该县苗胞在以前也有持枪的习惯,他们主要是用来狩猎用的,而且几乎每家每户都必备的,那时的枪支也只是打火药的。该县公安局分管“治爆缉枪”的副局长李明华认为,“从打火药到打子弹”的技术障碍对当地持枪的农民来说,要突破并不是一件难事。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过渡,那是因为制枪贩枪有着很大的利润空间。 在周围的一些县城的心目中,松桃是个很乱的地方。在过去几乎是谈之色变的,就是因为那里的枪支太泛滥了。 “记得我在1996年的时候,我从广州三水市坐长途客车回来时,客车碰巧又在松桃县城里坏了,当时又是晚上,驾驶员让我们不要乱跑,就是要方便的话,也不能走得太远,因为他说这里太乱了。结果那天晚上大家都在车上睡了一晚上,很少有人敢出去的。”沿河县一经常外出打工的青年告诉记者。 “贫困使得当地农民铤而走险,将传统的民族文明过渡到“暴利经济”的行业时,我们的思考也就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违法”这一表层上了,它涉及到当地的农民的生活现状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了。因此一味的仅是禁枪和责难老百姓多是不可取的,要想从根本上禁绝黑枪的泛滥,最跟本的还是应该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贵州一民族文化研究专家指出。 “所以,这样的现象之所以产生和泛滥,当地的政府部门也是有责任的。为什么他们不想法将该县的整个经济水平努力提高呢?”。 而当地政府部门似乎也感到颇为冤枉和无奈,因为就算是有人愿意来这里投资,可一旦对方知道了该县的这一特殊的“县情”后,就立马打退堂鼓了。枪支的泛滥已经严重的损害了松桃县在外界的形象,而该县经贸局办公室主任滕树平则认为“治安不好直接影响了县里的招商环境”。滕树平表示,该县目前有37家私营企业,,如果治安还得不到控制的话,那经济发展也只是一句空话了。 禁枪:树欲静而风不止 “曾经有一次,有两个村寨因发生纠纷,最终事态发展到动真刀真枪的程度。双方都将本村的一些枪支集中起来,对垒开展,有的甚至还抬出了土炮,其结局可想而知。”贵州某大学一松桃藉学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根据松桃警方提供的数据,1992年以来,民间制贩枪支逐年增多。1992年至1996年6年间,收缴各种非法枪支8772支,其中仿“五四”式481支,仿“六四”式492枝,微冲6支,仿左轮12支,土炮18门。1993年后,销往相邻省县的枪支不下5000支,仅1996年3月10日这一天,湖南怀化一人一车到松桃便买走50支仿“五四”式手枪。 造枪点和人员也在增多,规模渐大。从警方所获来看,造枪点1992年只发现4个,到1996年就发现87个,人员也由1992年的23人上升至119人。 由于造枪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松桃县在外界的形象和破坏了当地的招商环境已经治安环境。该县曾有关部门曾数度开展了缉枪行动。然而直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起到禁绝的作用。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上面一旦采取缉枪行动后,下面的造枪基地就便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有的更是转移到了深山老林里。再加上当地警方本身的办案条件也非常糟糕,使得缉枪的活动很难顺利的开展下去。 记者还了解到,黑枪的私造现象并不仅仅是贵州松桃独有的,在我国的其他省份诸如广西和青海也同样有类似的现象。 而青海的化隆县的黑枪私造的背景竟与贵州松桃有着相似之处,该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海拔高达2800米,山地颇多。当地的人均水浇地只有5分,每亩地一年只有300-400元的收入,而造一支枪不仅省时而且又能赚钱,随便一支枪就能卖到上千元左右。这样的利润空间也使得当地的一部分人走上了造枪贩枪的致富之路。有的竟还在他们制造的手枪上刻上“化隆制造”字样。 “不管警方怎样的开展缉枪活动,如果仅仅是缉枪的话,我看是很难将黑枪基地完全扫荡。因为事情始终不是缉枪就缉枪这样的简单啊!为什么就不从老百姓为什么要制造黑枪着手呢?因为黑枪有着很大的利润空间,可以为饱受贫困所困扰的当地农民带来惊人的利润。然而一旦这枪支流到社会上,又会给整个社会治安带来很大的隐患。所以要禁绝私造黑枪的现象,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发展该县的经济而始,虽然由于黑枪现象给松桃县的带来不好的声誉,也因此破坏了良好的招商环境,但是这是没有办法的。只有经济跟上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了,他们才能从‘险路’上回头。”有民间人士这样表示。 |
|
最新喜欢:![]()
|
沙发#
发布于:2004-09-23 11:48
松桃没有去过,不过挨着的沿河县去过。那里是乌江上游,也就是贺龙拿菜刀打游击的地方。
风光很密人,民风也很淳朴。贵州人非常的耿直好客的。不觉得有写的那样可怕。 |
|
|
板凳#
发布于:2004-09-23 12:00
俺没去过,不过情况是存在的。
|
|
|
地板#
发布于:2004-09-23 12:24
买抢打兔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