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ysxlxy
驱动老牛
驱动老牛
  • 注册日期2003-07-08
  • 最后登录2010-11-15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1112分
  • 威望2089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1112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阅读:733回复:3

特制鞋模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4-10-20 20:26


特制鞋模
王悦/编译
  
  编者的话:意大利鞋王Ferragamo(费洛加蒙)一向注重与名人合作,温莎
公爵、奥黛丽?赫本等都曾与它结下仙履奇缘。不过,一个腿有先天残疾的普
通女孩,却得到费洛加蒙一双双精美的特制鞋。另一个小女孩炎炎夏日中,借
穿陌生叔叔的大鞋走进冰激凌店享受清凉。
  跟在两个女儿身后,我从一家鞋店逛到另一家,整个纽约都逛遍了。她们
一双接一双地试着鞋,在镜子前变换着姿势,研究着自己的脚。而我和她们一
样大的时候,想的是“一辈子也不要进鞋店”,因为我患有小儿麻痹症。
  我是带着钢支架、穿牛津矫形鞋学走路的。棕色的牛津布又重又硬,和当
时其他女同学穿的别致的玛丽珍牌小黑鞋不可同日而语。对此母亲比我还难过。
我7岁时,母亲在我的牛津矫形鞋外面套上橡胶雨靴,开始教我打网球。当班上
大多数同学还不知道交谊舞是什么东西时,母亲已经在客厅留声机上放起小步
舞曲,开始教我跳舞了。
  经过一系列手术,12岁时我基本可以自己行走了。15岁那年母亲为我报名
参加了一个男女混合的舞蹈班。她为我选了一条有V型领口的无吊带缎子舞裙。
但买鞋时我们遇到一个难题,我穿两个号码:一只脚5号半(相当于中国的36号
),另一只3号。“妈,我不能穿矫形鞋上舞蹈班!”“当然不,我们得找一双
高跟鞋。”妈妈语气坚定地说。于是我们去了G?C?摩菲的鞋店买了双5号半的
鞋。妈妈在其中一只鞋里塞上软纸,这样我的小号脚就可以穿5号半的鞋了。
  穿着华丽的缎舞裙,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了舞会。我特意选了一个高个
子男孩作舞伴。不久我发现鞋里的软纸在舞厅里拖了一地。我逃跑一样离开了
那里,躲在洗手间里,直到舞会结束才离开。
  “我们一定可以找到合适的鞋!”当天晚上母亲对我说。“妈,我不想参
加什么舞会。”我说。“也许不,”母亲回答说,“你还是得有一双高跟鞋,
万一你改变主意了呢?”
  母亲不知在哪本杂志上看到费洛加蒙(Ferragamo)有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孩
子,她开始给这位设计师写信,告诉他我的情况,并讲了那次舞会上发生的事,
问他是否可以为我设计一双鞋。
  当时的费洛加蒙已经是欧洲闻名的鞋业大师,客户都是梦露那样的名人。
但是母亲坚信这位鞋王会回信,而且他的确这么做了!费洛加蒙邀请我们到他
在佛罗伦萨的总部去一趟,并答应为我做一对鞋模―――免费。
  等我们终于来到佛罗伦萨时,费洛加蒙先生已经去世。我后来才知道其实
他并没有患小儿麻痹的孩子,但他是一个极富同情心的人。他的女儿和妻子坚
持要履行他的诺言。于是我这个尴尬、自卑的少女,在妈妈陪同下到费洛加蒙
公司请设计师为我量“脚”订做第一双真正的鞋。记忆中的那天下午,除了大
理石地板上匆匆走过的苗条模特和试鞋的高雅女士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
母亲。她以特有的方式不卑不亢地、无声地指挥着一切,好像她带到佛罗伦萨
来的是一位高贵无比的公主。那天下午妈妈和费洛加蒙的设计师使我忘记了自
己的残疾,相信自己真的是位公主。
  自那以后我从杂志上看到喜欢的鞋,把鞋的照片寄给费洛加蒙公司,他们
就会根据我的鞋模为我手工制作,并以35美元一双的价格卖给我各种精美的鞋
子:带橘红叶子的橄榄绿磨砂皮鞋、灰色配黑色伞形高跟的皮鞋、婚礼上我穿
的鞋,上面有珍珠编成的蝴蝶。对一个上世纪60年代的普通年轻人来说,它们
真是太奢侈、太美丽了。
  母亲是一个安静、优雅的女人,她相信生命中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而不
平凡的费洛加蒙先生和他的家人印证了妈妈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奇迹会降临到
每一个渴望它的灰姑娘身上!(摘自美国《读者文摘》)




                《环球时报》〔20041018 第28版〕
驱动论坛报纸专区,来看看 http://bbs.zndev.com/thread.php?fid=95 [img]http://bbs.zndev.com/attachment/69_15763.gif[/img] [img]http://bbs.zndev.com/attachment/69_62412_1cd9b72a5349e45.jpg[/img] 军方⋯⋯⋯⋯接管
lxysxlxy
驱动老牛
驱动老牛
  • 注册日期2003-07-08
  • 最后登录2010-11-15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1112分
  • 威望2089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1112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沙发#
发布于:2004-10-20 20:47
借鞋(附图片1张)(人间有爱)
王流丽/编译
  那是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街上每个来去匆匆的行人似乎都在寻找阴凉的
歇脚地,所以街角的那间冰激凌店成了最受欢迎的地方。
  下午3点左右,一个叫珍妮的小女孩手中攥着硬币走进店中,她只想买一份
最便宜的甜筒。可是还没来得及走近柜台就被侍者拦住了,侍者示意她看一看
门上挂着的告示牌。珍妮的脸一下子红了,她感到店里那些衣冠楚楚的顾客目
光集中在自己缀着补丁的衣服上。于是她转过身,想赶快走出去。但是她并
  没有发现,店里有位高个子先生悄悄起身,跟在她的后面走出店门。
  高个子先生看到,珍妮凝视着的那块牌子上写着:“赤足免进”。他看见
这个贫穷的小姑娘眼睛里噙满泪水。他叫住正要离开的珍妮,她吃惊地看着高
个子先生脱下脚上那双12号(相当于中国的46号)大的皮鞋放到她面前。“哦,
孩子,”他轻松地说,“我知道你不喜欢它们,它们的确又大又笨。可是,它
们却能带你去吃美味的冰激凌。”他弯下腰帮珍妮穿上大皮鞋:“快去买冰激
凌吧,好让我的脚凉快凉快。我就坐在这里等你。你走路一定要小心。”
  珍妮感激得说不出话来,她红扑扑的笑脸是骄阳下灿烂而甜美的花朵。她
穿着那双特大号的皮鞋,摇摇晃晃地、一步一步走向冰激凌柜台。店堂里突然
安静下来。
  一辈子,珍妮都会记得那位始终不愿告诉她名字的叔叔。记得他高大的个
子,宽大的鞋子,博大的心。(摘自美国《飞扬的种子》)
驱动论坛报纸专区,来看看 http://bbs.zndev.com/thread.php?fid=95 [img]http://bbs.zndev.com/attachment/69_15763.gif[/img] [img]http://bbs.zndev.com/attachment/69_62412_1cd9b72a5349e45.jpg[/img] 军方⋯⋯⋯⋯接管
lxysxlxy
驱动老牛
驱动老牛
  • 注册日期2003-07-08
  • 最后登录2010-11-15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1112分
  • 威望2089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1112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板凳#
发布于:2004-10-20 20:49
生活如蛋糕(附图片1张)
郭言/编译
  一个男孩向祖母抱怨自己的生活多么糟糕,学校与家庭矛盾重重,还有健
康问题等等。而祖母这时候正在烤制蛋糕。她问男孩是否喜欢吃蛋糕,男孩回
答说喜欢。
  “那么吃点烹调油吧。”
  “恶心。”男孩说。
  “来几个生鸡蛋如何?”
  “不好,奶奶!”
  “那么吃点面粉?或者发酵用的苏打?”
  “奶奶,那些东西都很难吃!”
  祖母接着说:“是的,那些东西单独吃味道都不怎么样,但把它们用适当
的方法处理后,就能做出美味的蛋糕!”(摘自美国《成功者阅读》)
驱动论坛报纸专区,来看看 http://bbs.zndev.com/thread.php?fid=95 [img]http://bbs.zndev.com/attachment/69_15763.gif[/img] [img]http://bbs.zndev.com/attachment/69_62412_1cd9b72a5349e45.jpg[/img] 军方⋯⋯⋯⋯接管
lxysxlxy
驱动老牛
驱动老牛
  • 注册日期2003-07-08
  • 最后登录2010-11-15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1112分
  • 威望2089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1112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地板#
发布于:2004-10-20 20:52


小学毕业会3国语言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王悦
  朋友的女儿艾米一面津津有味地看国际频道的西班牙语动画片,一面用英
文给她妈妈讲解着故事梗概。她是美国印第安纳州福雷斯特?格伦小学三年级
的学生,从幼儿园起就开始了“沉浸”式外语教育。
  “沉浸”式教育就是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来教授普通学校课程。福雷斯特
?格伦小学对老师的语言要求非常严格。即使是附属幼儿园的老师们,也要求
母语是西班牙语,在福雷斯特?格伦幼儿园里,你根本听不到英语。小学一到
三年级除了每周两次的语文课是由英语老师讲,其他科目,包括算术、体育、
手工等都完全用西班牙语交流和学习。
  虽然一般的“沉浸”式学校只鼓励学生选择一门外语,但“有特殊天赋”
的孩子在福雷斯特?格伦小学有权选择第二外语。比如艾米从幼儿园到三年级
是完全“沉浸”在西班牙语教学环境中,而四到五年级她决定“沉浸”到法语
中去。也就是说到小学毕业时,艾米除了和其他孩子一样达到小学教学要求以
外,还可以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和西班牙语,成为会三种语言的小学生。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加拿大就有人提出“沉浸”外语教学方式。到了90
年代,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这种学校也越来越受欢迎。今天在美国和加拿大,
这种“沉浸”式双语、多语学校有近百所。外语在这里不是学习的内容,而是
学习的工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多门外语。“一开始老师用简单的单词
和身体动作、手势来讲课。大概半年后,我们就能基本理解他们的意思了。”
艾米说。
  研究表明接受“沉浸”式教学的孩子,其算术和语言能力与接受一般教育
的学生相同,有时甚至超出平均水平。
                《环球时报》〔20041018 第29版〕




 

驱动论坛报纸专区,来看看 http://bbs.zndev.com/thread.php?fid=95 [img]http://bbs.zndev.com/attachment/69_15763.gif[/img] [img]http://bbs.zndev.com/attachment/69_62412_1cd9b72a5349e45.jpg[/img] 军方⋯⋯⋯⋯接管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