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089回复:15
想学LINUX操作系统,请问红帽好还是MAGIC好,还是其他的
请大虾指点,谢谢
|
|
沙发#
发布于:2005-03-17 15:14
我不会
我就知道 红衣主教 |
|
板凳#
发布于:2005-03-17 18:41
不晓得,magic没用过!
最近又改用bsd,唉!操作系统,有的学阿,看进程各种同步算法,又是死锁又是饥饿的,都快晕了,明知道大多数并没实际用到,还是不断找那些算法论文! 这些天人都傻了,不学了! |
|
|
地板#
发布于:2005-03-17 19:54
看书就 知道了。。。。。。。。 :D
咱现在windows还不行呢。。。。。。。。哎!,, |
|
|
地下室#
发布于:2005-03-18 09:01
学操作系统,学使用,还是学操作系统的设计
|
|
|
5楼#
发布于:2005-03-18 09:35
学设计,哎,困惑啊
|
|
6楼#
发布于:2005-03-18 10:39
不过,那些算法还真是有趣好玩,数学家们真TMD强
|
|
|
7楼#
发布于:2005-03-21 08:23
喝多了 再来一泡666
|
|
|
8楼#
发布于:2005-03-21 08:47
新年给国内的老友打电话。老友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在前年的一次矿难中,井底的一个矿工临死前把自己的帽子交给身边的同事,希望这个遗物能够最终落到自己的妻子手上。当妻子拿到这顶帽子时,人已经不在了。细看帽子内面,写着几行字:“孝敬父母,带好孩子。还欠张主任200块钱......” 这是什么?这就是惊天动地的道德情操,这就是中国的人文精神。 所谓“人文精神的失落”,从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就喊得震天响。文人墨客,都在那里煞有介事地寻找失落的人文精神。你见有人到矿井底下找的吗? 对比一下中国和日本的现代精神传统,就可以看出中国的人文精神失落在哪里。鲁迅的《阿Q正传》,写的是他自己并无亲身体验的下层。在他笔下,阿Q们是一群没有自我意识、没有道德、没有自尊甚至体会不到死亡之痛苦的动物存在。其实,动物对痛苦也是很敏感的。我去超级市场的龙虾柜台前,看到售货员一打开水缸的盖子,那些龙虾就惊恐地缩到一角,生怕自己被逮去。阿Q真会像鲁迅描绘得那样在被斩首前还糊里糊涂、不知道死之恐怖吗?显然不会。 再看日本。日本的现代精神,被追溯到江户的国学家本居宣长。本居宣长是个民族主义者,他认定下层的“小人物”(他常常这样自称)更有真性情,是日本的国魂所在。到了明治年间,又出来一位柳田国男。此公出身书香门第,东京大学毕业后成了政府官僚,后在《朝日新闻》当了十多年记者,是那个时代典型的上层精英。但是,他却认定,真正的“日本精神”,在大都市已经消失,但保存在偏远农村下层百姓的生活起居之中。于是,他走遍日本乡间,记录这些精神遗产。 所谓现代性,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小民百姓的文化翻身,使他们和过去的王公贵族、士大夫、武士平起平坐。美国的建国之父杰佛逊,说欧洲的国王没有一个在美国能选得上一个小教区的行政长官,一钱不值。他认为自耕农的道德和价值,才是国家的精神基石。就连一向以精英主义著称的日本,也要通过挖掘小民百姓的精神价值来建立自己的现代性。如今一些口口声声要捍卫中国文化价值的人,开始鼓吹读经,以为这样我们的文化就得救了。其实,真要复兴中国文化,背那些一知半解的古书是没有用的。而湖南老汉李绍为,为了让客死他乡的同乡的遗体回家安葬,千里背尸,其信义与忠诚,感天地泣鬼神。我们的传统派中,有像柳田国男那样跑断了腿来调查这样的民俗、保存和挖掘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吗?当然不会有。“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在那些读经派眼里,几千年圣贤就那么几个,就那么几本书,李绍为岂足挂齿?在我们的士大夫文化中,哪里还有柳田国男那样对下层社会的虔卑? 不管是传统派还是反传统派,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生产的“现代思想”,从来没有清算过这个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中的一些人才可能把人口占大多数的农民视为二等公民,至今还对之倍加歧视。老友电话里告诉我,一个发了财的读书人,街上看见一大群找不到工作的民工,不屑一顾地说:“这些没有用的人都该被车给撞死!”听到这话,仿佛是到了中世纪。 在国外体验多年“现代生活”,才明白所谓“中国人素质低”是中国知识分子创造的最大的谎言。不久前看《纽约时报》,报导南方一个我根本不知道的镇。那里1970年代末还只有1000户左右人家。农民种田之余,织袜子去附近的公路上叫卖。那时这叫“资本主义尾巴”,被当地禁过好几次。如今,这个镇生产世界一半以上的袜子!如果不是有国际纺织品配额这种不公平的贸易保护,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他们在这个行当肯定会征服世界。你看美国的报纸,时时能够感受到人家对这样优秀的国民是多么羡慕、惊叹。 事实上,那些下层农民,那些拿不到工钱的民工,正是中国近20年的经济起飞的头号功臣。而那些低素质的中国人,实际上就集中在我们这些长期把持了文化权力的“知识分子”之中。这也怪不得,在民工干的行当中,中国是最有国际竞争力的。 面对那位矿工的临终留言,生活在大都市的知识分子们,很少有道德上的劣等感。面对民工们参与创造的经济奇迹,他们也从来不会感到自己的无能。然而,在这个新世纪,我们应该重新确认一下:究竟谁才是我们社会中的英雄?谁是我们文化的道德领袖?中国的现代精神,只有回到基层社会,才有更生的可能。 |
|
9楼#
发布于:2005-03-21 08:48
2005年什么将上涨,什么将持续下跌......
涨价风潮越刮越猛? “水费涨了,油价涨了,粮食涨了,电费也涨了。” 谈及2004年的生活感受时,家住北京朝阳区望京地区的周女士对记者说,“什么都在涨价,一年下来每个月家里的支出又多了不少。” 不过,在一家企业工作的年轻主妇张艺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她不需要张罗一大家子的柴米油盐,有关物价上涨了的更多信息她还是从网站上获得的。 “我现在最大的压力是我买的那套房子每月3300元的还贷,一个人收入的一多半差不多贴了进去。”张艺说。 从年头过到岁尾,不论是周女士所说的柴米油盐日常消费品,还是张艺所说的作为固定资产的房子,北京市的基本生活物资和日用消费品价格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某财经网站一项关于物价上涨的民意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15680人中在被问道“您认为现在哪些生活资料在涨价”时,有23.8%的人认为是水价,28.3%的人认为是粮价,另有20.4%和27.63%的人认为是电价和油价。 有网友在看到这个调查结果后评论说,正是由于什么都在涨价,所以大家的答案才这么平均。 CPI增长的两个轮子 就像启动了一台涨价的机器,去年各种生活资料都在不断向上攀升,并在第三季度达到上涨的高峰。 “2004年CPI增长幅度是3.9%。其中尤以第三季度为高,7、8、9月的CPI增长达到5.2%―5.3%的水平。此后,在11月以后,CPI逐渐回落,11月回落到2.8%。” 对2004年消费价格的总体走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研究室主任易宪容如是说。而对于其中的推动因素,易宪容这样解读:“去年,推动上涨最主要的因素是房价。” 当然,房价只是其中一方面的要素。在此之外,粮食价格是一个牵动多方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彭兴韵甚至认为,物价上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粮食价格。 由于粮食价格的上涨导致饲料价格上涨,鸡鸭等肉禽及其制品的价格都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粮食价格在高潮时上涨30%多以上,食品上涨高的时候达到20%几”,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说。 价格上涨的迅猛势头在达到高峰后的第四季度开始回落,只不过回落是基于此前的高位,和上一年同期相比回落并不明显。 和全国相比,北京的情况要好一些。去年11月,北京的消费品价格已经下降到1.5%了,食品价格以及一些相关产品的价格都比全国其他城市的价格低。 燃料价格也是如此。全国的燃料价格到11月的时候从23%下降到21%,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北京的价格则是11%,差不多比全国低了10个百分点。 “这可能是因为北京受到重点保护,比其他城市的供应更充分”,袁钢明说。 哪些物价今年上涨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上游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对下游产品成本上涨的压力逐步加大。也就是说,生产资料领域的价格上涨将更多的传导到居民消费领域。 袁钢明认为,粮食价格2005年大致上朝着平稳中上涨同时可能下降的方向变化。 “因为食品价格主要可能是在粮食价格前一段时间上涨以后,造成食品制造的成本增高,比如像麦当劳食品、乳品,以及其它一些以粮食为原材料的食品价格上涨会有一个滞后期,往往是在粮食价格上涨开始一年到一年以后开始上涨。” 电价的上涨有着当前我国能源紧张的大背景,在这个大背景下,“用电价格还要上涨”。 我国目前能源紧张,特别是电力紧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现在煤炭价格在煤炭市场化的情况下上涨比较快,再加上煤炭安全的成本比较高,煤炭价格难以降低。所以,电力价格想稳住不动比较难。 二是电力价格长时间比较低,很多高耗电的工业继续在生产,所以只有提高电价才能使他们减少用电、节省用电。 目前,我国的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是混杂在一起的,要提高工业用电,抑制工业过多的消耗,自然就会造成居民用电价格的连动。 “所以,电力价格的上涨从供求矛盾解决不了的态势情况来看,上涨的可能性难以避免”,袁钢明说。与涨价风潮相呼应的还有房价。2005年,“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趋势恐怕还会继续下去”。 袁钢明认为,今年,房地产业在北京将淡出政府引导投资的领域,但尽管如此,房地产业的增长,甚至高速增长依然将成为可能。 “北京市政府要引导社会投资方向的转移,正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已经很热,形成了自主高速增长的态势,用不着政府去支持它。因此,房地产并不会因为政府不把它放为重点支持产业就不增长,相反它的增长恐怕还会很猛烈。” 因此,房地产价格走势的关键不是在于政府是否引导投资予以支持,关键在于房地产的需求是不是还很大。 耐用消费品价格继续下降 2005年1月30日,中国社科院联合北京社科院发布北京蓝皮书《2005年中国首都发展报告》。根据蓝皮书分析,今年北京市GDP将增长10%左右,煤炭、电价、成品油、交通运输等能源的价格将进一步上涨。 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汽车、家用电器、通讯产品等目前居民热销的商品价格仍将有所下降。 易宪容认为,汽车、家电等这些大宗耐用消费品基本上都属于可贸易产品。作为可贸易产品,自然会受到市场流通和更新换代的影响,因此未来的价格走势基本上处在一个不断下降的过程中。 “比如说,这边产品价格高,市场就可以从日本进过来,从韩国进口过来。而且现在来讲,我们国家的很多电器为什么销售到美国去?就是因为我们可以比他们的便宜”。 袁钢明也认为,家电,包括汽车等高价格的耐用品,随着销售额或者是需求量的增长,价格会不断下降。 “这种下降的趋势,已经连续很多年了。像家电产品每年都会下降5个百分点,去年也大致是这样。通信产品也是一样,到去年11月,北京市的价格下降了4.5个百分点。另外,汽车价格的下降也很快”。 袁钢明分析说,这种下降就在于充分的竞争造成了供给增长比需求增长还要快,而且大家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老百姓的需求,从需求增加中得到收益,而不是从价格提高中增加自己的收益,所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需求增大,销售量增大,厂商是薄利多销,居民是低价多消费。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高档的产品,比如等离子彩电、高档汽车,这些产品价格有时会略有上涨,或者是下降很慢,但是总的来说大多数的产品都在大幅度地下降。而且下降快了以后,居民反而更新换代更快,而且普及率也大幅度提高。 |
|
10楼#
发布于:2005-03-21 08:49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3月17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将不再实行现行优惠利率,而恢复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同时,在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具体调整的城市或地区,可由商业银行法人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各地房地产价格涨幅自行确定。(新京报,3月17日)
这或许是央行积极响应温家宝总理在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对我国房价飙升之担心的“闪电行动”。正如一些专家所称,央行实施房贷利率新政的初衷无非两个,一是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二是在抑制中长期贷款的同时鼓励银行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即达到有保有压的调控效果。 房贷利率上调的消息一出,包括沪深股市在内的各界就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其广度与深度不亚于去年10月低的央行升息政策。然而,笔者听到看到的更多的却是普通百姓的抱怨声质疑声,比如称房贷利率上调节器根本不能控制房价上涨和房地产商投机,反而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生活成本和福利代价,诸如此类。 事实上,在房产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供求双方从来都是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上。对房地产商来说,他们更谙习政策的动向和走势,从而能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其它渠道来降低自己的风险,近几年来炒房现象随着国家监管力度加大却愈演愈烈便源于此。除此之外,房产商更会“精打细算”,就像此次房贷新政,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是结构性失衡,利率和通货膨胀率、消费指数是挂钩的,而现在利率的增长速度小于房价的攀升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房产商的投资回报率虽然没有以前那么高,但仍然不薄,因此,他们不会减少投资,房价也不一定会有所下降。这也许就是广大中低收入者对新政表示质疑的原因之一吧。 即使单单从需求角度来抑制房价上涨过快,也应对不同的需求者分门别类对待,对于炒房一族和普通百姓来言,他们虽说都是风险厌恶者,都想回避风险,然而,央行忽略的一个事实是,他们两者的期望底数不一样。根据经济学中的效用论,拥有财富越多的人,在面对与穷人同样的风险时,其损失的效用越少。因此,对于如今的房贷新政,炒房者原来也许一下子买十套房,现在风险高了,我可以买八套,然而普通百姓呢?他们面对高利率高首付也许只能放弃或推迟原本的购房计划了。 值得警惕的是,央行房贷新政出台后,各路专家学者也粉墨登场了,笔者发现其中不乏引经据典,大谈金融理论,眉飞色舞鼓吹利率上调将大大抑制房产泡沫等言论,笔者奉劝这些专家学者多学学温家宝总理经常上网关注民意的做法,不要陷入“学院化”的无厘头争论当中, 经济学中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帕累托改进”,意思是说,面对新的形势,如果没有人的情况变坏,而至少有一个人的情况变好,那么就可称之为帕累托改进。央行新政刚出台时,一些专家称其可推进我国房贷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是一种“帕累托改进”。然而笔者却想说,普通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才是房产市场上最重要的角色,如果他们的情况变坏,如果他们要为房产商的下一轮投机买单,那么这种改进无疑是值得商榷的。 然而无论如何,房贷利率上调已成既定事实,不管将来的利率是否会继续调高,社会各界必须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中低收入者的权利与福利是最重要的,“安居”才能“乐业”。照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房价走势不会有大的变动,幸好利率仅是抑制房价的辅助工具,希望政府部门加强“土地供应量”这一基本杠杆的调节作用,并通过实行房产累进税等措施来缓解我国房价居高不下的现状,从而从根本上促使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帕累托改进”,甚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
|
11楼#
发布于:2005-03-21 08:49
房价如此之高,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之间的招呼语从“吃饭了吗”变成了“买房了吗”。1998年赶上单位最后一批福利分房,分到了一套使用面积只有50多的小房子,圆了一个小家的梦。可是当孩子出世,准备买一套更宽的房子的时候,突然发现这几年辛苦打工挣的钱,不知怎么都被算计到开发商的口袋里去了。 尤其是去年下半年成都新开的几个盘,几乎都是以“跳空高开”的态势出现,优品道、东恒国际、御府花都、金沙西园等等,都以高于预期300-800元的价格出售。这究竟是牛市的征兆,还是一次精心策划的集体\"逃顶\"? 谁来告诉我们真相? 没有人能告诉我们房市的真相。 主流声音已然失去立场,这是全体购房者的悲哀。因为一不小心,你就着了别人的道儿。 各种貌似真理的理论甚嚣尘上,土地资源稀缺、住房开发量减少、住房需求量的巨大、国家宏观调控......说话者或慷慨激昂,或斩钉截铁,或推心置腹,或含蓄婉约,总之一个字:涨。有时候这些理论荒唐而赤裸,让我想起了报纸和电视上的那些恶俗广告: 中国人一年的性生活次数只有美国人的一半,所以你要用我的“男宝”;你的胸脯尺寸达不到美国人的“最低保障线”,所以你要用我的“女美”;你的个头不及姚明的80%就是残废,所以你要用我的仪器;你营养不良,所以你要用我的维生素;你智力低下,所以你要用我的营养液;你缺钙,所以你得用我的钙片......就象算命卜卦的要你掏钱,首先就得冲你来一句:“先生,你有血光之灾!” 就是这样的手段,让许多人患上了住房焦虑症。 开发商、政府、媒体、中介、银行、保险,还有貌似公允的各类“权威”,都成了利益链上的一环,都在众星捧月,为房市唱“涨”歌,而我们,只是普通的消费者,没有任何人可以倚伺,甚至听不到真实的声音。 任志强就象《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孩子 任志强说了一句,企业家的责任就是首先卖房给出的起钱的“富人”,“穷人”不应该买房,结果引来骂声一片。 其实,我们应该感谢任志强,因为他说的对。 原来他是“企业家”,是为资本服务的。马克思说,资本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也说的对。 任志强永远不会是我们的朋友。他只是资本链上的一份子,他本质上仅代表资本的利益。无论他和他所代表的资本利益如何粉饰自己,他们所定义的“穷人”都能售楼小姐的眼睛里看出来。 跟开发商谈论房价,无异于“与虎谋皮”。资本的真相就是:利润、利润、更大的利润;折算成消费者的语言就是:掏钱、掏钱、掏更多的钱。 消费者应该清醒了,那些由开发商传播的理论,由强势集团制定的规则,由利益群体煽动的游戏,无非是为了这个目的。 骑在“富人”脖子上的开发商 在一个由资本和利润主导的房市里,“穷人”最多成为看客,“富人”才是第一批羔羊。 不信?要看破他们的伎俩,不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是因为他们总是将自己的真实目的隐藏在五光十色的包装下面。说容易是因为你只要放弃贪念和幻想,认清楚他们只是资本家和生意人,就很容易看出问题来。 现实的研究表明,开发商已经掌握了新的理论武器。 潘石屹最近说,2005年要保持销售工作的均衡连续,避免没房子卖的情况出现。这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认为这是为你服务的措施,那就大错特错了。在现在的市道下,开发商并不急于回收资金,他们要在每一个项目上赚足利润。如何控制销售进度?抬高售价,制定一个高于市场预期的价格,压缩即期的现实需求,耐心等待消费者“成熟”。他们在西方经济学的供求关系理论里引入了“时间”这个维度, 3天内就可以卖光的房子,价格肯定太低了。房子不要急着卖,要慢慢的一手培育市场,一手拉高出货。这等于说,你不再是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买房子,而是按照未来的市场价格去买房子。在这样理论的指导下,为了同样的一套房子,你不得不为开发商多打几年工。 谁在要挟谁? 易宪容说“不要让房地产业要挟整个国民经济”,很犀利。 新年伊始,地产强人们照例又出来发布言论了。广州八大地产商召开“峰会”,每人从一个方面论述房价必定要大涨。有大地产商建议:“大家回去把价钱再检讨一下。我个人希望整体提10%左右。” 任志强说,“穷人”的住房问题应该由政府来解决,是政府不作为,别找开发商。潘石屹说,政府对土地的控制非常严格,今年的土地供应量非常紧张,因此房价肯定还要上涨。言下之意,:谁叫你要宏观调控,谁叫你不多批地?别跟我抱怨房价问题,都是政府宏观调控惹的祸。而与此同时,各色人等把大量土地囤积在手里,漫天要价。政府宏观调控错了吗?也许。去年清理存量土地、限制土地出让、提高房产公司自有资金比重、“8•31大限”等等调控措施,单方面控制了供给,却被利益集团利用,起先是用来要挟购房者,如今轮到了政府自己。事实上,即使政府把地放出来,好处也落不到消费者手里。为什么呢?因为拿地者代表的是资本的利益。 “精确数字陷阱”和知识分子的集体失语 为什么获得真相如此艰难?国内市场最大的悲哀就是,数字和理论往往是为利益服务的。就象大家都喊涨,一开年又有媒体高喊“广州房价大跌”,论者言之凿凿,可是仔细一读,发现引用的数据根本没有可比性。到最后,数字铺天盖地,伏拾皆是,仿佛在家里摆上了几十个闹钟,现在究竟几点了,没有人能够答上来。这在逻辑上叫做“精确数字陷阱”。 我们最缺乏的是具备独立人格和优良学术品格的知识分子。具体地说,我们需要的是吴敬琏、刘殊葳、郎咸平这样的人。尽管我不一定同意他们的观点,可是他们确实是我们在这个市场上唯一值得尊重的声音――他们说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在告诉我们“真相”。年前,厉以宁等人来成都作报告,我是照例不听的。他们可以用任何优美或玄妙的理论来说服你,而事实上,他们从来不会告诉你真相,因为他们代表利益集团的声音,他们的出现,恰恰是市场变化的征兆。煽动任何“大涨”或“暴跌”的所谓“理论”,都是无知的表现,现实往往比理论更有说服力,更有助于我们拨开云雾,看清真相。是的,很多时候,“看清事实”,比宣扬理论更难的多。 为什么他们越来越轻狂? 在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失语和政府的反应滞后成为最为奇特的现象。消费者可以依靠的力量实在太有限。 我的一个朋友是无神论者,她说上帝就是由相信他的人养着的,不信他的人,不是他的目标客户。同样,中国的房市,也是由患上住房焦虑症的人养着的。在权贵发布的迷雾中,消费者被公开地欺骗和诱导。 知识分子、政府、消费者,以及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共同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轻狂。也许,还有制度缺陷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世界不是由开发商制造的 尽管很少有人对个人集资建房抱持乐观的态度,但于凌罡的出现至少清楚地表明了这个市场上还存在着不同的力量、不同的声音。 一个事实是,去年10月升息以来,很多楼盘规定,如果按揭,则首付必须在5成以上。从我们银行内部的消息是,如果你是按揭第二套住房,首付款将提高至四成以上,或者以房产抵押贷款,利率将上浮20%。银行的政策是市场的风向标,他们都有一批人专门做行业分析和市场研究,以预见风险,维护贷款安全。房产公司和银行的谨慎预示着这个市场的风险在积聚。 归根结底,房子也是一种消费品,价格绝对不会有只升不降的道理。而在谈论“纸上富贵”的同时,别忘了房子既有市场风险,也要消耗资金成本和使用成本。而这些,没有人跟我们谈。 世界不是由少数人说了算,我们迫切需要市场上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力量。我们需要不同的声音来告诉我们真相,我们需要不同的力量来制约资本的无耻。为此,首先站出来的就应该是我们自己! 你要多少套房子才够? 毋庸置疑,如今的房子在开发理念、居住品质和人性化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然而,“住房焦虑症”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病。人人都想有一套房子,人人都想要更多的房子。为此,不惜把自己全部的生命押上去,一辈子,就为了房子而活。 都知道外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故事。外国老太说,辛苦一辈子,也住了一辈子,我终于把房子贷款还清了。中国老太说,辛苦一辈子,我终于能够买一套自己的房子了,但是我也快死了。 在许多人已经满足了第一套房子居住需求之后,又有新的故事出来,说美国都是“穷人”才住城里,富人都到郊区买别墅,那才是现代的居住理想。于是,刚刚购买了新居,俨然已经具备“富人”模样的工薪阶层,又开始在城市周边逡巡。然后是扑朔迷离的购房暴富故事四处流传,投资、投机,各色新式理论不停地牵着我们的鼻子,家庭的负债率不断提高。 可怕的是我们的生命就在路上、在等待中、在幻想里被消耗掉了。我们究竟需要几套房子才够?靠山、近水、阳光、大客厅、双卫、跃层、花园、别墅、自住、投资......我们住在空旷的屋子里,消费者自身也被强烈地物化和异化了,有时候真搞不清楚究竟是房子为我服务还是我为房子服务。 需求降下来,房价就会降下来 所谓泡沫,就是来自于膨胀的、远超于实际的需求。有媒体报道说,广州的地产虽然成熟了很多年,但很多人还不敢投资,这是由于他们与“负资产”、“塌订”的香港亲友来往频繁,耳闻目睹了香港楼市暴跌的情景,其造成的心理打击太大了。坐拥几套十几套房子的感觉,并不比与世隔绝的葛朗台更好。 2005年将是这个市场回归理性的一年。只有不切实际的需求降下来,房价才会降下来。不要为了不确定的未来买单。毕竟,生活不是只有房子。 |
|
12楼#
发布于:2005-03-21 08:50
新的一周,来做做
|
|
13楼#
发布于:2005-03-21 09:10
喝多了 再来一泡 2222
|
|
|
14楼#
发布于:2005-03-21 10:07
working
|
|
15楼#
发布于:2005-03-21 10:30
真的假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