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or
驱动大牛
驱动大牛
  • 注册日期2001-12-10
  • 最后登录2009-08-14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280分
  • 威望62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9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阅读:782回复:5

联合国改革给中国出了两道难题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5-04-02 22:27
联合国改革给中国出了两道难题
文章提交者:十三 加贴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

  2005年3月21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联合国大会作了题为《大自由:为人人共享安全、发展和人权而奋斗》的报告,提出了联合国改革的一篮子方案。一、扩大联合国安理会,让安理会成员由目前的15个扩展到24个,具体方案又有两套;二、把属于经社理事会的人权委员会升格,成立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让安理会、经社理事会、人权理事会成为联合国三个并列的最重要的机构。三、规范联合国的动武机制,第一次完整地定义恐怖主义。当然,最让中国关注的还是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方案,因这方案牵扯到中国两大邻国日本与印度,故与中国利益息息相关。按照安南提出的方案,中国的两大邻国日本与印度都将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的态度如何?如何行动才符合中国的最高国家利益?这是中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国目前还没有对安南的报告正式表态。有关部门可能正在进行认真的研究。笔者认为,处理这个问题是中国外交在联合国改革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安理会改革两种方案:日本与印度都可能榜上有名
  
  安南在报告中提出了两套改革方案。
  
  方案一:新增6个常任理事国,使常任理事国由目前的5个增加到11个,但新增的国家不具备否决权。6个国家中非洲和亚洲各占2个,欧洲1个,美洲共享1个名额;此外,新增3个非常任理事国,每两年轮换一次。
  
  方案二:维持5个常任理事国的数目不变,新增设8个任期为4年的“半常任理事国”,可连任,并同时增加1个任期2年的非常任理事国。新增“半常任”席位由非、欧、美和亚太4地区均分。
  
  不论采取何种方案,不将目前中、美、英、法和俄罗斯5个常任理事国享有的否决权扩展到其他新增成员。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两套方案。从联合国本身及维护世界安全的角度出发,第一套方案要优于第二套方案。因为按照这套方案,联合国安理会组成成员比较固定,可以囊括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如亚洲的日本与印度,非洲的埃及或尼日利亚(也许是南非);拉丁美洲的巴西,欧洲的德国等;但从五个常任理事国角度来考虑,第一套方案远不如第二套方案有利,因为第二套方案中增加的安理会成员不固定,成员国要想进安理会,必须买五个常任理事国的账;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第二套方案也比第一套方案有利,因为他们有比较多的机会进入安理会。就日本、印度、巴西、、南非这些有望成为安理会候选国的地区大国来说,第一套方案比第二套方案有利。我的看法,第二种方案被接受的可能性大些。第二种方案虽说扩大了安理会的成员数目,但决策机制与目前差不多。
  
  无论是第一套方案还是第二套方案,分配给亚太地区的名额都是两个。从人口、经济及影响力考虑,印度与日本是排在最前面的国家。安南、美国、欧盟都已经表示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加之日本担负了比较多的联合国的经费。日本的胜算更大些。
  
  二、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中国政府确有为难之处
  
  日本与印度都是地区大国,都是极有影响力的国家。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密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从日本得到了比较多的先进技术与设备,日本政府还向中国提供了比较多的政府贷款(ODA),支持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多年发来,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经贸关系虽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总的来说是热度不减。两国之间贸易、投资、金融活动活跃,人员往来频繁,经济依存度极高。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人口国,有十亿多人口。作为南亚地区的地区大国,印度对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印度还是第三世界的领袖之一,对于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有着重要影响。印度同中国一道,提出了和平共处五原则,这一原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础原则之一;印度还与南斯拉夫等国创立不结盟运动,并在些基础上发展成七十七国集团,成为南部国家的重要国际组织。更重要的是印度与中国直接接壤,与中国有着比较长的边界,对中国南部的国家安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印度这些年经济增长较快,尤其是软件业发展迅速,这几年与中国的贸易增长较快。印度还是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国要想有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必须与这两大邻国(当然还有俄罗斯)处好关系。谋求世界和平,谋求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与自己的邻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一直是中国外交的出发点与基本原则之一。中国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正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全力构建和谐社会,这需要国内的稳定与国际的和平。国际形势对中国并不乐观,中国的周边环境也不是太好。至今台湾问题还没有解决,朝鲜半岛的核危机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尤其不希望与其他周边国家的关系搞僵,尤其不希望与邻近的大国关系搞僵。维护世界和平与周边和平是中国外交的最大愿望,中国为此正在积极努力。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无论是在日本国内还是在印度国内,都有一部分人对与中国友好不感冒,千方百计挑起事端。在这个方面,日本人做得比印度更远。中日之间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历史问题、二是领土问题,三是现实问题。就历史问题而言,日本是一个极不责任的国家,自从1868年明治维新成功以后,日本奉行侵略政策,对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无尽的灾难。至今日本对这个问题没有清醒的、足够的、正确的认识。日本人不顾中国人民的感情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历史教课书。一次比一次更不尊重历史事实。最近的一次做得最离谱,干脆把中日之间历次战争的责任推到中国身上。这真是睁着大眼说瞎话,扯弥天大谎。日本人占领台湾及澎湖列岛,占领我们的东三省,在大半个中国实行三光政策,责任怎么会落到中国头上?除了修改历史教科书,日本人尤其是日本领导人明目张胆地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供着二战时的许多战犯牌位,中国当然不愿意。钓鱼岛问题自古是中国领土,但日本在这个问题上同样挑起事端。日本在现实中对中国也不是很友好。除了修改和平宪法外,还伙同美国在暗地里干涉中国内政,把台湾问题扯到扯进去。日本做得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太多了。用罄竹难书形容一点也不过份。现在中日之间民众的互不信任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而这一切的责任全在日本。中国与印度的矛盾虽说不如与日本的矛盾尖锐,但总体来说,关系还是比较紧张。印度国内有比较严重的排华情绪,到现在印度还在支持以达赖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中国人虽说不象反感日本那样反感印度人,但对印度基本上持排斥态度。
  
  于是中国遇到了比较大的外交难题,如果从维护周边环境,坚持睦邻友好的愿意出发,政府应当支持日本与印度成为安理会成员,至少不坚决反对。如果从考虑民众的情绪出发,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最好慎之又慎之。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拖。时间是解决问题的良药。虽说联合国的改革重要,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重要,但中国的国内稳定更重要。
  
  三、对日本与印度:同进的可能性最大
  
  虽说对中国政府来说,现在最好的办法是拖,但到9月份,当联合国召开大会时,中国必须表明自己的态度。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讲,中国的态度无非三种情况:支持,反对,弃权;但考虑到两个国家的情况,情况就比复杂。中国对日本与印度加入,有五种可能的情况:一、都支持;二;都反对,三、都弃权;四、支持印度否决日本;五、支持日本否决印度。我们不妨对这五种情况做一个简单分析。
  
  第一种情况,都支持。中国是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是一个负责的大国。中国应当对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中国除了考虑自身的利益以外,还要考虑国际社会的关系。也就是要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中国不能因为一已之利而害天下之事。我们知道,安南提出的改革方案是由名人小组制定的,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管外交事务的前副总理钱其琛就是名人小组的成员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联合国的改革方案中国是知情的,也是默许的,至少中国不是极力反对。按照安南的方案,安理会成员无非是由现在的15个扩展到24个,无非是开会时多了几把椅子而已,其决策机制没有多大变化。因为新增的常任没有否决权,否决权仍然控制在五大国手里。中国可能支持日本与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但不是很积极,也不是很自愿),原因就在于此。
  
  第二种情况,都反对。从考虑稳定国内民众(尤其是青年人)情绪考虑出发,可能有这样的选择,但从国家长远利益与处理国际社会的关系出发,这种方案似乎不妥。因此,在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中国不会投反对票。
  
  第三种情况:都弃权。弃权是一种中庸的方法,符合中国的传统哲学。弃权可收两方面之利,一是不会激化与日本和印度的矛盾,二是有助于缓和国内的民众情绪。第一次海湾战争时中国就投了弃权票。但弃权也有它不好的一方面。一是情况发生了变化,海湾战争中国可以弃权,因为那毕竟对中国的安全不产生影响,但这次如果弃权就一定是好事。从客观效果来看,弃权就意味着同意日本与印度进入联合国安理会。这可能两方面不讨好。日本与印度不领情,中国国内的激进者也不买账。再说,一个堂堂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如此不敢负责任,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损害极大。
  
  第四种情况:支持印度否决日本。感觉上是舒服一些,但从利益上考虑不可取。
  
  第五种情况:支持日本否决印度。不合逻辑。这是最不可能发生的情况。
  
  第四种情况与第五种情况都不符合等边外交原则,采取的机率极小。
  
  虽说第一种情况可能性大,但日本人不可做得太离谱,我不排除中国否决日本的可能性。从目前的情况看,惟有中国才可能阻止日本人成为安理会成员国。还是奉劝日本的政客们对中国表示应有的敬畏。中国是希望中日友好,但不是无原则的中日友好。早在《论语》中,孔子的学生有若就说过:“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参见《论语学而篇》,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但中国不是无原则地乞求和平。
  
  四、防止日本人渐进式谋求否决权,这是未来中国在联合国外交的底线
  
  从民众的情绪看,日本不应当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全球华人开始大签名,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从我个人的感情角度看,我是支持这一签名的,我也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已经是经济大国,并且正在积极地向军事大国与政治大国迈进。如果日本能够正确地正视自己的历史,象德国那样对过去的战争罪行进行深刻反省,保证不再重走过去的老路,并得到周边国家的谅解,以日本的经济实力,在世界上的影响,还有对联合国的直接贡献(日本缴的会费仅次于美国),日本是够条件成为安理会成员国的。关键是上面所说的这一切,日本一条都不满足。从目前情况看,日本由于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支持(日本采取远交近攻,大力推行金元外交),加之美国、欧盟支持,只要中国不行使否决权,日本有可能成为安理会成员国。退一步考虑,如果日本真正成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没有必要过份担心。毕竟日本没有否决权,没有否决权的日本即使进了安理会还是得看中国的脸色。但我们要对日本保持高度的警惕。要防止日本人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渐进式地获取否决权。这是我们在联合国外交斗争的底线,这一底线是任何情况下绝对不能突破的。
  
  (文/王蔚,摘自强国论坛。)
流星一剑 天才的人是流星,注定要燃烧自己以照亮他们的世纪。
idaxsy
驱动大牛
驱动大牛
  • 注册日期2004-12-09
  • 最后登录2006-03-17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386分
  • 威望54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8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沙发#
发布于:2005-04-04 09:22
不同意。
中国有否决权,有什么难题的?
支持印度,化敌为友。
否决日本,坚决打压。
支持德国,讨好欧洲。
不就行了?有什么难题的?简单得很!
[b]万水千山总是情,回个帖子行不行?[/b]
idaxsy
驱动大牛
驱动大牛
  • 注册日期2004-12-09
  • 最后登录2006-03-17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386分
  • 威望54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8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板凳#
发布于:2005-04-04 09:35
中国是常任国,居然给日本逼得进退两难,政府
决策面临考验,太可笑了吧?这么多老百姓的意见,
政府还两难个啥?不会是受了日本人的钱吧?
[b]万水千山总是情,回个帖子行不行?[/b]
forever_006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注册日期2004-09-13
  • 最后登录2006-10-16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707分
  • 威望64点
  • 贡献值14点
  • 好评度11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地板#
发布于:2005-04-04 09:39
可惜我说了不算...... :(
[img]http://bbs.zndev.com/attachment/69_15728.jpg[/img] 我走过山山不说话 我走过海海不说话 我骑着白马 倚天剑伴我走天涯 都说我是爱上了杨大侠 才在峨嵋山上出了家 其实我是爱上了这满山云和霞 像极了十六岁那年的烟花
meteor
驱动大牛
驱动大牛
  • 注册日期2001-12-10
  • 最后登录2009-08-14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280分
  • 威望62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9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地下室#
发布于:2005-04-04 10:02
中国是常任国,居然给日本逼得进退两难,政府
决策面临考验,太可笑了吧?这么多老百姓的意见,
政府还两难个啥?不会是受了日本人的钱吧?
 
说明我们国家还很弱!
流星一剑 天才的人是流星,注定要燃烧自己以照亮他们的世纪。
lucaer
驱动老牛
驱动老牛
  • 注册日期2004-09-21
  • 最后登录2007-09-26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518分
  • 威望60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48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5楼#
发布于:2005-04-04 15:46
32 碰到牛人了  哈哈  
只要回帖,别忘给分。 支持灌水,多多送分。 [img]http://www.hotik.com/sign.png[/img]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