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an
驱动大牛
驱动大牛
  • 注册日期2001-08-24
  • 最后登录2011-10-07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343分
  • 威望127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34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阅读:1220回复:3

谁能帮我解释一下?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5-06-04 09:00
2000组1024点FFT实时运算???

最好结合图像处理来解释??? :D
[img]http://www.driverdevelop.com/forum/upload/Xman/2004-04-05_2004324183110706.jpg[/img]
s_6666_s_qd
驱动巨牛
驱动巨牛
  • 注册日期2004-08-14
  • 最后登录2006-07-11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199分
  • 威望22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14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沙发#
发布于:2005-06-07 15:22
帮你顶                                  
wywwwl
驱动大牛
驱动大牛
  • 注册日期2002-08-16
  • 最后登录2018-04-07
  • 粉丝1
  • 关注0
  • 积分-10分
  • 威望135点
  • 贡献值6点
  • 好评度76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 社区居民
板凳#
发布于:2005-06-08 13:23
帮你顶                                  

踢上去! :D
琢磨悟真知
lsn_061
驱动老牛
驱动老牛
  • 注册日期2002-05-09
  • 最后登录2006-10-06
  • 粉丝0
  • 关注0
  • 积分1000分
  • 威望261点
  • 贡献值0点
  • 好评度169点
  • 原创分0分
  • 专家分0分
地板#
发布于:2005-06-10 07:16
中国股市的“泳裤丑闻”
在上海财经电视频道上,近日常见注册分析师忧心忡忡说:股市再这样跌下去,上市公司从二级市场买回股票,流通股要得到补偿连门儿都没有了。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指明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用于注销目的,究其要害,相当于承认中国内地股市股票价格“底部”为其净资产数字;考虑到回购动用的是“真金白银”,股价“底部”还要大打折扣。
直接监管部门动机昭然若揭,就是试图调动上市公司的积极性,包括鼓励他们“借用”其他渠道的金融资源(诸如可以贷款回购),以达到救市的目的。即使仅就二级市场未来一个时期的走势而言,这属于部分人聒噪的“有限的利好”吗?绝非如此!首先,作为既得利益者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必须要受到“充分的激励”才会有回购行为,结果是,要么此事在“树”了几个“典型”后无人问津,要么大股东们“创造条件”,进一步掠夺流通股股东“自我激励”,搞得乌烟瘴气。其次,利诱其他渠道资金入市基本上属于单相思,如果“博傻思维”可以延续,市场也就不会走到今天这步了。
此项“利好”政策出台于上证指数时隔八年终于跌破千点当日。沃伦?巴菲特在美国股市新经济泡沫时期曾说:“当潮水褪去,我们能看清谁没有穿泳裤”。借用这一著名比喻看中国股市,“泳裤丑闻”已经“水落石出”。
之前一段时间,在围绕化解股权分置的博弈中,市场普遍指望直接监管部门倾向于“弱势”一边。现在直接监管部门转向为大股东托盘输送诱因,这不是好兆头,最起码会令股权分置的博弈之局更加错综复杂。
而“潮水褪去”之时,更能证明直接监管部门饮鸩止渴的是其第二项“救市措施”――竟然召开会议要求基金护盘,所谓“基金要在市场关键时期发挥重要作用”。
眼下股市惟赖证券投资基金唱“独脚戏”,这一局面比大盘破千点更为严峻。基金重仓股反弹可以拽住大盘一时,其他市场主体不复存在,基金唱“独脚戏”难逃“囚徒困境”。
试问基金是谁的基金?基金是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基金!《基金法》规定基金管理人承担信托责任、为委托人追求最大利益;而且,正是因为部分投资者在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自认“弱势”,才认购基金份额、委托专家理财的。于大熊市中,寄希望基金不变现股票、甚至为股市托盘,形同“向穷人加税”,有什么道理?
以上兆头与问题不能说不严重。但“水落石出”,当前中国股市露出的最大 “泳裤丑闻”显然是重大市场制度改革遭遇了“拦路虎”。股价大跌,是不是该归咎于股权分置改革呢?在这方面,近期部分言论语焉不详、缺乏界定、夹杂不清。“该不该改革”和“如何进行改革”两个问题不容混淆。种种弊端已经显示,不化解股权分置沉疴,中国内地股市难以存续。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没有错,问题出在怎样改――改革成本如何分摊上。
具体而言,中国股市最大的“泳裤丑闻”是理当分担改革成本的强势一方未显示出基本诚意!改革试点是开始了,但“全流通(现在称股权分置改革)关键在于合理定价”这一数年前已形成的市场认识并未破题。所以,市场出现“改革”不如“不改革”走势。
或许“正面数字”更有说服力。统计显示,即使在2001年全流通问题凸现、二级市场步入熊市之后,股市实现融资额仍超过4000亿元。以其中8成进入国资控股上市公司计,国资控股上市公司收入不少于3000亿元。现在,就算根据“逝者已逝”思维,不顾已被耗用市场资源死活,要吸引新资源入场,既得利益者能不拿出部分到手“收入”,为制度再造分担成本吗?
就直接监管部门而言,回到“博傻思维”上只会是自欺欺人;当前,要做的正事仍是眼睛朝上――既然“分散决策”弊端已显,就要争取能够有效约束既得利益者的新的总体性原则出台。
资本市场依赖信用制度而存续、发展,谁都不能超越规律。中国资本市场同样必须穿上“诚信泳裤”,这是游戏规则的起点――说到底,也是新资源敢于入场的前提!
□ 袁幼鸣   中国经济时报
[img]http://bbs.zndev.com/image/medal/5.gif[/img]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