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522回复:1
透视:为何75%的高校专利申请近于零
透视:为何75%的高校专利申请近于零
近日,不少媒体以“75%高校专利申请近于零”为题,报道了浙江工业大学不久前完成的一项调研课题的部分数据。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高校专利申请量仅集中在25%的高校,而75%的高校专利申请量极少甚至一片空白。5年间,全国高校专利申请量18137项,专利授权量8389项,专利实施量1910项,专利实施量占授权量的22.8%,低于全国30%的平均水平。这是否说明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很差?记者为此走访了一些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负责人。 专利集中在25%的高校很正常 科研实力强,申请的专利自然就多。这一点在浙江工业大学《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这份调研报告中得到了印证。报告中提到,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6所学校,1999年到2003年共申请专利4809项,占全国高校专利申请总数的 26.5%,而这6所学校在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所做的“2004年中国大学科学研究综合实力前100名”排名中,也几乎全部排在前10位,且都是研究型大学。 “专利申请量集中在25%的高校很正常,甚至主要集中在10%的高校也很正常。”清华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主任郑永平说。专利申请量和高校科研实力是相关的,专利集中到少数学校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处副处长陈海秋也认为:“研究型大学科研力量强,承担科研任务多,是高校科研的主力军。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相对少得多,而教学型大学几乎就不开展科学研究了,因此各所学校定位不同,科研情况不同,产生的专利一定不同。调研报告中的专利集中度与我国大学科研集中度是一致的。” 22.8%的实施率已经相当高 专利实施率是不是越高越好?答案是否定的。“22.8%是非常好的实施率了,甚至让我感到惊讶。如果全国的实施率是30%,这要么说明我国专利实施得很好,要么说明我国前瞻性研究太少。”郑永平谈道,发达国家的专利实施率一般是10%至15%。专利实施率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尺度,太高了不好,太低了也不好。如果一个企业说自己有90%的专利实施率,这说明它没有必要的技术储备。 目前,很多专利是一种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是为了配合一些战略性的技术开发,如果等技术做出来再去申请专利,已经完全失去先机了。所以,很多国外大公司,在一些技术只是一个初步构想时,就想方设法拿去申请专利,虽然要承担一定风险,可能根本实施不了,但是一旦得到应用,就占领了这项技术的制高点。 保护知识产权的自觉性在提升 如果看一些统计数据就会发现,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专利申请有逐年大幅增长的趋势。据去年9月首届中国高校知识产权论坛提供的数据,截至2003 年年底,全国高校共申请专利43866件。2004年前6个月全国高校共申请专利6250件,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4%。获授权专利2143件,比上年同期增加了90%。 高校专利申请量近两年为什么明显增多?陈海秋分析说,这与国家重视知识产权,形成了好的环境密切相关。2002年,由科技部、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明确地提出了“放权原则”,科研项目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重大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以外,国家授予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明确了知识产权所有权归属。另外,教育部和北京市相关部门又出台了高等学校专利申请费的减缓和减免政策,减少了专利申请的费用压力。国家的科技计划也逐渐都有了对知识产权的要求,将知识产权纳入项目的申请和验收,作为创新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逐步提高。很多高校制定奖励政策,鼓励科研人员积极申请专利。如从2002年起,北航在教师职称评定和年度量化考核中纳入知识产权的考核评价指标,SCI、EI、国家科技成果奖励、知识产权共同作为成果的产出形式,是平行的。在北科大,教师申请一项发明专利,授权后学校奖励发明人2000元/项,并且提供4年的专利申请及维持费。凡此种种,大大提高了科研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 研究型大学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生力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高校争创一流的不懈奋进中,更多的科研资源将汇聚到这些高校,随着竞争意识的提高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自觉性越来越强,相信这少部分高校的专利申请量还将继续增长,推动社会技术进步。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确实还很薄弱,大部分高校也许没有专利,但一定有著作权、商标等其他知识产权,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所有高校来说都很重要。 中国教育报 |
|
|
沙发#
发布于:2005-08-04 10:00
MM想申请专利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