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638回复:8
韩少勇:介绍几本COM的书籍
介绍几本COM的书籍
韩少勇 最有效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就是读书,当然要读好书。难怪古人把求学也称作“念书”。 引言 实际上,写一些介绍电脑图书的文章是我长久以来的愿望。一方面由于我的朋友们经常让我为他们推荐一些切实有用的书,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我在早些时候的学习并不很顺利,面对书店里鱼龙混杂的“繁华”,真是不知所措。结果横下心来,只要觉得差不多,就买!结果买了很多本不必买的书,浪费了钱财、浪费了时间。数年下来,倒也对电脑图书市场有了一些看法,产生了一些感慨。 大多数世人都不是圣贤,因此往往听得赞美,对批评却很难接受。我的许多朋友担心我的安全,劝我多说好话。可是书有好有劣,说假话当然有违初衷,说真话又难免得罪人。于是我们共商了一个“安全政策”:以“扬善”为主,在详细地介绍了一本好书之后就算提了几点不足,我想作者和出版社还是会接受的吧。至于一些不负责任的出版,我只说现象,不提名字。(请大家理解,浮生在世,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目前IT行业竞争激烈,市场风云变换莫测,为了生存,所有人都超负荷地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当程序员或者经理们好不容易从一大堆烦琐的事务中探出头来,拿起一本向往已久的专业书籍来充实自己的时候,他们当然希望尽快的把书上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利用这宝贵而短暂的缓冲期学到更多的东西。 但可惜的是有些书却不是为了这个目的来写的,书上的话象文言文一样难懂(也许有些作者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他的水平深不可测,也许有些作者压根儿就没有理解所讲的内容,只好用一大堆云山雾绕的语言来“遮羞”)。不仅如此,还有更可怕的现象,当电脑图书开始呈现出强劲的销售势头的时候,无数的“专家”、“大师”就在一夜之间涌现了出来,各种名字“大气磅礴”的书籍、培训让人目不暇接,就象大街上穿梭不息的出租车一样多。且不说他们的水平究竟如何,我想,“多必滥”似乎是一个曾被验证了许多次的道理。我就在北京某大学的布告栏里看到了“Intermet培训”的宣传,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现在,形形色色的电脑培训班已经成为了“IT文化的一大风景”。对于这种现象,外国人的评论似乎更能发人深省:“在美国,是没有这么多培训班的,但是一个小学生都可以熟练地操作电脑。”“在中国,电脑培训班到处都是,但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却仍然是一个问题。”“中国的自行车很多,男女老幼都会骑,但是你见到过自行车培训班吗?如果到处都是自行车培训班,在不厌其烦地教你‘自行车的轮子直径多长、有多少根辐条’等等问题,那么相信会骑自行车的人会越来越少。”写书或者译书也是如此,电脑图书的空前繁荣是否表示我们的水平很高呢?我认为不然。有时为了解决个别问题去书店找找资料,结果往往是浪费了时间还徒留“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感慨。题材和形式都很雷同的书籍的大量充斥市场,我称之为“爆米花现象”。典故是这样的:前些年,我家门前的大街上来了一家爆米花的,因为独此一家,所以生意红红火火。可是没过多久,又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十几家,沿着大街一字排开,煞是壮观。现在大家的生意均不太好,但谁都没有意见,只是我家常年“米花飘香”。如果说中国人“跟风”的脾性是祖宗传下来的,因循守旧者把它奉若神明的话,我们的电脑作者们是否应该具有一些开创精神,静下心来想一想,市场上究竟缺些什么书,不要一味地“人云亦云”。 虽然好为人师者比比皆是,但是老师却不是那么好当的,因为你得对所讲述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来讲给别人听。态度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是书的神圣却被不少作者和出版社践踏着。一些出版社不顾质量,一味求出书快,结果商机有了,却倒了牌子。一本原先很不错的英文书被他们翻译得驴头不对马嘴,根本不能看。而由于版权卖给了他们,其他出版社有心重翻也无能为力了。一本好书甚至一套好书就此被糟蹋,而利益受损的当然是读者。除了态度,还要有水平,书不是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写出来的。时下里许多书的名字起的要多吓人有多吓人,总是让我想起了街边卖大力丸的:“只要吃了我的药,就刀枪不入、百毒不侵”。可事实上许多作者本身功力薄弱, 写不出架构与精神,于是入门书籍千篇一律就是教大家按下菜单,选择命令, 出现对话框,按下‘确定’ ...”。 真正的老师不好找,但“二把刀师傅”却到处都是(就象现在一天到晚占着电视频道的歌星、影星一样让人眼花缭乱)。加上某些出版社把关不严,这才造成了是个人就可以出书的现象。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几本COM的书籍,希望能在COM的学习上助君一臂之力。 欲学COM之必读书籍---《COM技术内幕》 书名:《COM技术内幕》 英文原名:《Inside COM》 作者:(美)Dale Rogerson Microsoft Press 1997 中文译者:杨秀章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年3月第1版 定价:50.00元(带光盘) Microsoft Press的《Inside ……》(翻译成中文就是《……技术内幕》)系列书籍似乎总保持着独到的权威性,很少让人失望。从《Inside OLE》到《Inside Visual C++》,都十分受到读者的欢迎,名声极好。《Inside Visual C++》称的上是深入浅出的典范,大师的语言以及清楚的思路都让人收益非浅。但是可能是由于名字的原因,很多想学Visual C++的人面对这本厚厚的大作的时候,多少总有些胆怯,担心自己看不懂。少勇认为,只要你具有了一些C++的基本知识(有WIN32的概念更好),学这本书就不难,当然毅力是克服困难的秘方。 《Inside COM》也称的上是一本难得的上乘之作,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在于语言轻松、循序渐进,在选材和结构组织上不难看出作者着实是煞费了一番苦心。为了把“门槛”设得低一些,作者在前几章尽可能地回避了很多诸如类厂、注册表等难点和细节问题,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歼灭敌人”,我不知道Dale Rogerson先生是不是从朝鲜战争中彭总司令的指挥艺术中得到的启示。在示例程序的安排上,每章都有一到两个独立于其他章节的程序,而且作者尽量使这些程序简短而完整。一方面短的例子阅读起来比较容易,另一方面读者可以将学习的重点放在COM组件的需求上,而无需费力去搞清楚复杂的例子中的那些不必要的细节及复杂的实际问题。于编程语言,作者采用的是传统的C++语言,没有涉及到任何WIN32以及MFC的知识,除了在第九章中用到了一些方便的接口指针类之外,书中的其他部分都没有用到模板类。总之作者尽可能地抛掉了一切累赘使读者能轻装前进,只要你学过标准C++,有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就大可放心地读这本书了。 书的前五章讲的很明白,都是一些诸如组件、接口、引用计数、接口查询以及DLL等基本概念,无需少勇多费口舌。稍微有点美中不足的是书里边建立程序时都用如下命令: “cl Client1.cpp Create.cpp GUIDS.cpp UUID.lib” “cl/LD Cmpnt1.cpp GUIDS.cpp UUID.lib Compnt1.def”以及 “nmake |
|
最新喜欢:superp...
|
沙发#
发布于:2002-05-16 20:25
居然没有介绍《COM本质录》
真正经典!!!! |
|
|
板凳#
发布于:2002-05-23 20:39
看什么书还不如看MSDN呢。
|
|
|
地板#
发布于:2003-02-18 10:34
请问买了《COM本质论》还需要买《COM原理与应用》吗?
|
|
地下室#
发布于:2003-05-22 18:02
可惜MS自己都想扔掉COM
|
|
5楼#
发布于:2003-05-24 13:37
《COM本质论》可绝对是经典阿
|
|
6楼#
发布于:2003-07-14 08:03
<COM本质录>才是好书,潘爱民也是从上面抄东西啊!
微软也没有抛弃com,只是现在com越来越底层了,其实比原来的作用更大! |
|
7楼#
发布于:2003-10-10 14:45
《atl开发指南》也挺好。
在加上atl源码,很实用。 |
|
8楼#
发布于:2004-08-18 23:12
《atl开发指南》也挺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