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321回复:6
我的程序仿真运行正常,烧到片子里运行不正常,不知何故!
mcu:at89c51
仿真器:周立功TKS-58B 烧录器:LABTOOL-48 目标板:自己焊的 功能描述:断电检测RF板上相邻焊点是否焊接短路,共有11个焊点待测,我用P0.0~P0.7和P2.5~P2.7直接连这11个焊点,检测思路是分别将每个脚置0,其他置1,若能将其他脚拉低,有些特殊情况(由于对地阻值小的原因会将某些脚拉低)可忽略掉(通过检测),程序如下: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include <reg51.h> #include <intrins.h> sbit non_green = P1^1; /*检测通过亮绿灯*/ sbit non_red = P1^3; //*检测不通过亮红灯*/ void Delay(uint delay_times) { uint j; for(;delay_times>0;delay_times--) for(j=0;j<=114;j++) { ; } } void ShowError(void) { non_red = 0; while(1); } void ShowFine(void) { non_green = 0; while(1); } main() { uchar BYTE0 = 0x7F; uchar BYTE2 = 0xFF; register uchar i; for(i=8;i>0;i--) { P0 = 0xFF; P0 = BYTE0; Delay(5); switch(i) /*特殊情况*/ { case 7 : if(P0 != 0xAE||P2 != BYTE2) ShowError(); break; case 6 : if(P0 != 0x8E||P2 != BYTE2) ShowError(); break; case 5 : if(P0 != 0xAE||P2 != BYTE2) ShowError(); break; case 4 : if(P0 != 0xA6||P2 != BYTE2) ShowError(); break; case 3 : if(P0 != 0xAA||P2 != BYTE2) ShowError(); break; case 1 : if(P0 != 0xAE||P2 != BYTE2) ShowError(); break; default : /*一般情况*/ if(P0 != BYTE0||P2 != BYTE2) ShowError(); break; } BYTE0 = _cror_(BYTE0,1);/*循环右移一位*/ } BYTE2 = 0x7F; BYTE0 = 0xFF; for(i=3;i>0;i--) { P2 = 0xFF; P0 = BYTE0; P2 = BYTE2; Delay(5); if(P0 != BYTE0||P2 != BYTE2) ShowError(); BYTE2 = _cror_(BYTE2,1); } ShowFine(); } 程序很简单,调试时能够达到检测目的,程序运行10ms就有正确的反应,但是烧到片子里执行时,等大概2s钟后就亮了红灯,重烧了很多次,都是这个结果,不知到是哪里的问题,请教老虾们帮忙,给出解决思路也很感谢,在线等。。。 |
|
沙发#
发布于:2005-07-28 01:12
电路问题!
|
|
板凳#
发布于:2005-07-28 10:07
P0口是否接了上拉电阻?如P0口未接上拉电阻,此程序将无法正常运行。(注:仿真器P0口有了上拉电阻)
|
|
地板#
发布于:2005-07-30 12:37
同意2楼的说法!
|
|
地下室#
发布于:2005-08-01 22:20
强顶2楼
最好在程序执行前加一个长延时 |
|
5楼#
发布于:2005-08-02 20:17
谢谢热心的朋友们,我已经改用P3和P2口了,vpp接的高电平,复位电路用示波器看了正常,程序开头已经加了5秒延时,程序没有用看门狗,仿真调试用的目标板晶振,只是问题依旧,我怀疑我的整个方案的可行性,不过这段时间我搜集了这方面的贴子,把我看到的好东西也放上来供大家借鉴。
【转贴】 关于“仿真时工作正常,程序固化后却不能运行?”的几种情况。 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用户板的程序块电路有问题:如PSEN不通或接错。地址线高位浮空等(我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但有文章有过这样的分析)。使用89C51内部程序,但EA未接高电平等。 (2).用户板晶振电路有问题。用户板复位电路不正确。还要注意的是那2个电容,有次我拿错电容(473),结果拿万用表量电压晶振2边是2.5V,但拿示波器一看什么都没有。所以,测晶振2脚电压有时也未必完全准确。 (4)堆栈溢出。8051系列的单片机,有的型号内部有256个RAM,有的只有128个RAM, 现在高级语言编译系统都默认是256个RAM。如果您使用的是128个RAM的型号的芯片, 就应注意堆栈是否会溢出,如果溢出程序就不能运行。如果这种情况,把CPU换成带 256个RAM的型号试试。 (这点是比较重要,和对于初学者容易忽略掉的) (3)用户系统内有需要复位的接口电路,如8155,8255,8279等,在它们还未完成 复位时,如果CPU就给它们写控制字,就会造成它们工作不正常。这种情况下,CPU 应确保在外设复位后再输出控制字。 (5)程序片烧写不正确,这有以下几种情况: A。格式不对,或者是烧的内容不对 B。光写程序,未写芯片的设置字,如PIC系列,LPC764,80C196的保留字等。这 些设置字中凡是需要用户写的应正确填写,不需要写的应写入“FF”。 最好在烧写时看看烧写器读进来的BUFF,前面是不是02 00 开头。 (6)检验程序片是否烧写正确的方法是,从一片烧好的芯片中读出机器码,并生成机器 码文件,然后让仿真器运行这个机器码文件。如果不能正确运行,应重新烧写程序片。 (7)系统接线有错,造成固化后的程序,不在系统所要求的地址空间内,当然不能运行。 控制脚接,特别是80196系列芯片面,如果READY脚,NMI脚浮空,则也会出现固化后程 序不能运行的现象。 (8)、喂狗错误,仿真时不受影响(我用的是伟福的),烧完就老复位了; (9)、时序错误,仿真时由于延时歪打正着,动真格的是就不灵了,从而导致看门狗总是复位,或者是使程序停顿在了一个标志判断处。 (10)上拉电阻 我遇到过这种情况,有的上拉电阻不加时在仿真器上可以正常运行,而固化后就不行或时行时不行。 (11)复位时间短 仿真器上大多是手动复位,与RC充电时间无关,而固化后运行,如果RC充电时间太短,就会复位不可靠甚至不能复位,因此计算复位脉冲宽度时要留有余量,这也是我的教训。 (12)有时是因为外围硬件的设计不合理, 一般仿真器的I/O驱动能力都大于真正的CPU,在仿真器运行正常,正式烧写后,CPU未能可靠的驱动硬件。 (13)芯片坏了 我最近就出现过,仿真器仿真时一切OK,固化后不行了,原来芯片坏了,一部分程序正常(显示,蜂鸣器),一部分怎么调都不行(串行通讯),换新片子就都OK,我使用的芯片是PHILIPS的P89C51RC+,劝大家先考虑考虑这种情况省得折腾半天白费力! |
|
6楼#
发布于:2007-03-28 18:52
看看已经使用了多少RAM,有可能是堆栈溢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