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081回复:6
转载:挣脱BIOS 20年的统治
EFI全称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中文名称为可扩展固件接口。是Intel用来替代现行BIOS的一项技术。其实早在2000年就开始研发,加入其中的还有Adaptec、AMI、ATI、惠普、LSI、微软、PowerQuest等公司。首个版本为0.92,到现在已经发展到1.10版本。EFI原先仅是针对IA-64处理器所设计的,但在IDF 2002正常将其推向前台。正常拉开了BIOS的变革序幕。
Intel EFI的首席工程师Mark Doran在IDF 2003上指出了BIOS的许多缺点。例如,BIOS的设计者无法预计BIOS可以使用多久,因此也就在设计上留下了隐患。BIOS联接着硬件与操作系统,可是这个联接没有标准。不同生产商之间的BIOS也是不同的。生产商可以随心所欲地修改和配置。用户通过BIOS配置系统和诊断问题时,往往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即使有经验的老手有时也可能在BIOS的问题上感到困惑。 而EFI则可以解决以上这些问题。从核心来看,EFI或许更像一个被简化的操作系统。介于硬件设备以及高级操作系统(比如Windows或者Linux)之间。它提供了一个支持鼠标的图形界面,从上图的启动界面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与纯文本、界面单调的普通BIOS的明显不同。传统的BIOS受到容量的限制,需要相当紧凑、低级的机器语言。事实上,机器语言一直掌握在少数工程师的手中,而与此对比,EFI使用全球最广泛的高级语言C语言进行编写,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工程师可以参与EFI的开发工作。添加许多更有价值的功能。为了保证充裕的容量,EFI彻底抛弃了ROM,其文件系统存储在硬盘独立划定的区域内。 EFI具备的基本功能为: 无需操作系统的磁盘管理、启动管理工具; 远程配置、引导; 脱离操作系统的平台管理工具 EFI的工作模式可以简单归纳为:启动系统,标准固件平台初始化,接着从加载EFI驱动程序库以及及执行相关程序,在EFI系统启动菜单中选取所要进入的系统并向EFI提交启动引导代码,正常的话将进入系统,否则将中止启动服务并返回EFI系统启动菜单。EFI可以替代BIOS的功能。不过在特殊功能得到了强化。比如系统死机后,用户可以进入EFI,通过改变配置,载入不同的驱动程序等手段解决操作系统出现的问题。EFI符合TCP/IP网络协议,用户可以在EFI界面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远程诊断,但这不适用于DOS、Linux等系统。工程师们也可以按照不同的需要为EFI增加新的功能,诸如更加详细实用的诊断功能、自我配置程序、列出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等等。 EFI会给用户带来什么,这是用户最想知道的。概括来说,EFI可以给用户带来以下改变: 更直观的界面和更简化的操作:许多初级用户一般都不会轻易去设置BIOS,因为对他们来说,BIOS是相当深奥的东西,而一旦出现问题,又会措手不及。EFI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人性化的图形界面相当会比传统BIOS设置要容易得多,同时也可以让英文不过关的用户理解这项设置所针对的是什么。 更为丰富的功能:由于使用高级且普遍的C语言,所以开发者可以开发出许多实用的功能,这些功能对于用户来说,或许是相当受益的。可以更简单地调试电脑,排除故障。现有功能中,其整合的磁盘管理以及启动管理相当具有实用性,这样可以简单地进行磁盘分区。 性能增强更简单:众所周知,我们经常依靠升级BIOS来达到提高系统性能以及强化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以及稳定性。现在,使用C语言编程后,以往的机器语言将被完全抛弃,根据Mark Doran所公布的一份资料显示:在EFI编程上,开发者可以去了解以往的BIOS知识就可以参与其中,而且使用更为简单的C语言,在编写程序的速度可以是以往的3倍。功能的强和和开发时间的缩小使我们的使用受益匪浅。而且以后EFI刷新不会像今天那么麻烦,如同鸡肋的软驱也可以彻底退休了。 不得不说的EFI隐患 所谓事物都是其两面行,EFI在全面创新的时候也暴露出了一些比较明显的缺陷。 首先,EFI在硬盘隔离出一个小分区作为存储空间。众所周知,硬盘是相当脆弱的配件之一,很难保证在使用不出现问题,如果出现物理损坏,后果不堪设想。 其次,对于基于软件系统的EFI来说,对病毒、黑客的抵抗力相对于BIOS一定是减了大半,而且它基于C语言编写,由于懂的人多,所以它不再神秘,相信很多人都可以很容易地进行破译。这给EFI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接着,TCP/IP的支持使它在Linux上完全没有任何用处,可以说EFI就是为Windows所设计的。这样其应用范围或许会少不小。不过由于目前Windows操作系统控制了几乎全部的PC用户,所以是否对Linux进行支持,个人认为意义不大。 虽说如此,但由于EFI还是刚刚推出的一个新生事物,还有得是时间去加以完善。依靠Wintel在业界的影响力,要使EFI成为广泛使用的标准不是难事,而对于两家公司的实力,如果这几个缺陷是可以解决的,那就一定可以解决。 EFI凭借自己自身的技术特点,可以广泛运用于嵌入式应用、网络电脑、网络客户端电脑等产品。目前EFI应用于Intel的64位处理器Itanium上,如果要在32位平台上使用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微软正在开发支持EFI的操作系统,并号称下一代开发代号为Longhorn的Windows可以支持EFI,也许EFI离我们真的已经不远了。 目前,许多古老的架构标准都在面临挑战,这其实包括了接口标准、总线标准等。从i875P中,Intel就大力推行USB接口,在后挡板集成了多达6个USB接口。而诸如并口、串口这些平时电脑积灰的接口都将消失,存在十多年的PCI总线不久之后,也会被PCI Express以及HyperTransport取代。可以说,20年前IBM PC AT系统所遗留下来的东西都将被全部被废黜,取而代之的将是全新的硬件架构。这样,未来的PC系统将会朝着更高的目标飞速发展,我们期待着。 |
|
|
沙发#
发布于:2003-10-21 16:47
好文章 ;)
|
|
板凳#
发布于:2003-10-22 08:51
还不是一样
|
|
|
地板#
发布于:2003-10-22 16:56
还是看实际的操作与推行吧
这里面牵涉的利益太多了 最主要的是intel是硬件厂商............. |
|
|
地下室#
发布于:2003-10-23 10:21
BIOS的变革是迟早的事情
目前的BIOS体系太局限,太不人性化了! |
|
|
5楼#
发布于:2003-10-23 10:50
EFI的preboot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
它先初始化哪些device,都是标准的吗,这部分不能用c吧? 这部分代码放在哪里呢?HD? |
|
|
6楼#
发布于:2003-11-02 16:56
还是将BIOS程序装入芯片中比较安全可靠,只不过要突破目前4M的限制,装入更多内容,ACER好象做了个微系统,在BIOS中装了个浏览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