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65回复:5
香港到底发生了什么香港到底发生了什么 ●亚洲金融危机和港英遗留问题损害了香港经济 ●“民主派”趁机煽动对抗情绪,国外势力有步骤插手香港事务 ●中央政府支持,特区政府努力,香港前途光明(附图片2张)(独家报道)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孟舒 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成立以来,经历了一段不寻常的岁月。由于恰逢亚洲金 融危机,香港经受了亚洲普遍的损失。就在中央和特区政府努力恢复香港经济 的时候,“民主派”趁机发难:煽动民众上街游行、反对特区政府就23条立法、 要求实行直选……矛头直指特区政府。“民主派”的一系列动作扰乱了外界的 视线,很多人都搞不明白:香港究竟发生了什么? 金融危机让香港经济遭遇寒冬 1997年7月2日,也就是香港特区政府成立的第二天,一场震撼全球的金融 风暴首先在泰国“登陆”,并迅速席卷整个东亚地区。嗜血的金融炒家肆虐于 区内的证券、期货、外汇市场,展开立体式进攻,所及之处,泰国、马来西亚、 菲律宾、韩国等东南亚、东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体系无不受到冲击,满目疮痍。 作为小型开放经济体的香港,同样成为金融炒家的攻击对象。港元与美元 挂钩的联系汇率制首当其冲,1997年10月、1998年1月、6月和8月先后四次遭到 金融大鳄的猛攻。刚成立的特区政府沉着应对,坚定地捍卫联系汇率制,与炒 家展开较量。在1998年8月那场金融世纪之战中,港府共动用近2000亿港元的外 汇基金入市干预,在股票、期货市场痛击国际大炒家,成功捍卫了香港金融市 场的稳定。 但是,港府的胜利只能以“惨胜”来形容―――东南亚各国金融市场崩溃 的惨状虽然没在香港上演,但是港元资产出现大幅度贬值,引发了严重的“负 财富效应”,令香港整体经济元气大伤。恒生指数在1997年8月创出16673点的 历史最高位,到1998年8月中旬跌至6600点,一年之间总市值蒸发了近2万亿港 元!香港股市和楼市联动,股市暴跌,反过来拖累楼市。金融风暴之后,香港 大型住宅小区的房价,与1997年的楼市高峰相比,平均下跌近6成,一下子退回 到10年前的水平。受到“负财富效应”等的影响,投资和消费急速萎缩,香港 经济开始出现通货紧缩。不少公司或倒闭、或裁员,令香港失业率上升到20年 来的最高水平。 在这次的经济寒冬中,受伤最重的是置业者。房子是港人一生最大的投资, 他们购置物业的目的就是希望资产能够保值、升值。在香港,人们基本都是通 过银行按揭来买楼的。楼价大跌,令不少业主变成了“负翁”。记者有位朋友1 997年高峰期以400万港元买了套房子,2001年他把房子卖掉后,仍然欠银行100 多万港元贷款和利息。据粗略统计,2002年前后,香港的“负资产一族”多达6 万户。 港英当局的“三高”政策让香港经济走上歧途 香港回归后经济和社会所遭遇的困难,既有外来因素的引发,也有港英时 代所留下来的隐患。 回归前夕,香港整体经济一度出现空前繁荣,股市、楼市升势凌厉。但是, 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香港经济实际上已经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其中,最为 突出的是地产业畸形发展,而这与港英当局所推行的“三高”政策有着密切的 关系。 所谓“三高”政策,是指港英当局推行的高地价、高工资、高福利政策。 港英当局实施高地价政策,把大量资金引入到房地产和证券市场。而港英政府 财政收入中,卖地收入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香港地产业 兴旺发达,令投资者产生楼价有升无跌的幻觉。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香港 楼价犹如装上了航空发动机一样,不断飙升。高峰期,香港市区大型房屋每平 方英尺(1平方米约为11平方英尺)楼价高达7000港元,高得惊人,更高得岌岌 可危。早有学者警告说,香港地产业这种畸形发展,是典型的泡沫经济,迟早 会破的。 在推行高地价的同时,港英当局还实施高工资、高福利政策,不断增加社 会福利经费,如提高公务员工资,增加综合社会保障援助金(简称“综援金”, 包括失业援助金、伤残人士援助金等)。香港的楼价、工资和福利待遇不断上 升,营商成本不断提高,竞争力被削弱。不少有识之士在回归前曾发出警告: 如果港英当局在财政预算方面不负责任,任由社会福利费如“脱缰之马”般上 升的话,最终将会出现“车毁人亡”的悲剧。但港英当局对此置若罔闻。 在分析香港经济困境时,不少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都把“三高”政策比喻 为港英留下的“定时炸弹”―――在“借来的时间,借来的地点”里制造泡沫, 一旦金融风暴爆发将准时爆炸。在政治方面,英国人撤离香港前同样做了精心 部署。英国统治香港100多年间,从来都是殖民统治,没有民主可言。偏偏就在 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前后,港英当局急急忙忙开始在香港推动“民主进程”。199 5年更宣布全部取消委任制,改为直选。而所谓的“民主派”,就在港英当局的 扶植下,势力不断扩大。 “民主派”借机煽动对抗情绪,“游行专业户”上街闹事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则难。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香港要增强自身的竞 争力,就必须降低营商成本,减少福利支出。而这种调整必然面对着强大的社 会压力:公务员不愿减薪,低收入民众反对特区政府调整“综援金”…… 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香港民众的怨气被“民主派”趁机利用了。一 方面,他们煽动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组织民众游行,到特区政府总部抗议。 “民主派”还有些游行示威“专业户”,整天上街闹事、煽动一些人故意与警 方对抗;另一方面,“民主派”打着为民众争取利益的口号,不断许下空头支 票,大派“免费午餐”,蒙骗基层民众。同时他们还利用在立法会中的职权, 大肆抨击特区政府施政,阻碍特区政府有关政策出台。 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特区政府振兴经济的措施举步维艰,施政处处遇阻。 香港过去行之有效的“行政主导”制度受到冲击,行政与立法机关的关系日益 紧张。 美国势力插手香港事务,“民主派”挟美国以自重 香港的“民主派”虽然口口声声发展香港民主,为民众争取利益,但每当 香港遭遇重大事件,“民主派”总要奔赴美英寻求支持,特别是争取美国的支 持。既然为港人争利益争民主,为何“民主派”却要挟美国以自重,惟美国马 首是瞻呢?香港资深专栏作家刘遒强在香港一份报纸中透露,香港“民主党” 前主席李柱铭的助手之中,长期有一两名洋人,其中一名叫艾伦?波克(李柱 铭的“助理”)的女士来头甚大。她来港前曾就职于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事务 委员会,离港后则在美国大名鼎鼎的新保守主义思想库“新美国世纪计划”( 简称PNAC)中担任副总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布什政府内阁许多成员都出自P NAC这个组织,而这个组织曾经多次公开干预香港特区内部事物,包括要求布什 总统反对香港特区政府就23条立法等。 其实,美国干预香港事务早已有迹可寻。1992年,美国会竟以“确保美国 庞大利益”及“维持香港政经自由”为名,通过了《香港政策法》,并经总统 签署生效。于是,《香港政策法》成为美国干预香港事务的国内法律依据,美 国政府每年须向国会提交关于《香港政策法》的年度报告。 最近一年多来,美国更是高调介入香港事务,官员和“主流学者”多次公 开指责香港的民主、人权和自治状况。在关于香港落实基本法23条立法问题上, 美国务院发言人鲍彻、美驻港总领事祁俊文等竟然公开批评特区政府。而每次 香港“民主派”的代表访美,美国方面都高规格接待,为自己在香港的“代言 人”打气。今年3月4日,美国参院外委会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小组居然首次就香 港问题举行听证会,李柱铭“应邀”出席。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总统国家安全 事务助理赖斯、副国务卿阿米蒂奇等高官相继会见李柱铭一行,规格之高,密 度之大,非常罕见。 美国为何如此热心香港事务呢?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艾瑞理直截了当地说: “美国对香港事务的兴趣部分缘于我们在港存在大量和实际的利益:5万多美国 公民在港居住和工作、1100家美国公司在此经营、美国对港投资高达385亿美元, 并已成为其第二大贸易伙伴。” 一方面不容中央“干预”,另一方面却频频寻求美国支持,“民主派”的 种种表现,许多香港民众心里非常清楚。李柱铭这次访美,受到香港舆论的猛 烈抨击。他返港时,在机场受到大批市民的包围,有人指责他是“卖国贼”、“ 现代吴三桂”。 中央政府大力支持,香港精神再度昂扬 香港经济遭遇暂时困难之后,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不断出台具体政策,以 推动香港经济复苏和经济转型。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尽管内地同样面临着巨大 压力,但是中央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不断加强与 香港的合作,积极扩大两地经贸往来。特别是广东省,从回归后即主动寻求提 升粤港合作的层次。 去年上半年,受到非典疫情的冲击,香港经济阴云密布。中央政府先后出 台了包括与特区政府签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 A)、全国多个城市开展“个人游”、允许香港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等政策,有 力地推动了香港经济的迅速复苏。这些政策立竿见影,短短几个月,香港零售 市场重获生机,股市、楼市从谷底强劲反弹,阴霾尽扫。 6年多来,随着内地经济的蓬勃发展,香港与内地经济、社会融合不断加深, 港人对国家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深,港人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也在不断上升;6 年多来,以董建华为首的特区政府依照基本法施政,认真落实“一国两制”这 一伟大构想,香港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变;6年多来,“民 主派”一次次掀起风波,希望把香港从一个经济城市变为政治城市,变成具有 政治色彩的“中心”或“基地”。但是,爱国爱港的香港工商界人士,支持特 区政府依法施政。他们反对“民主派”将香港“泛政治化”,不想经济繁荣的 香港被这些吃“政党政治”饭的人毁掉。而对于只会鼓动游行、示威的政客, 多数市民看得很清楚,知道这些人捣乱有术、解困无方,对于这些人所鼓吹的 虚假民主,更是早就打心眼儿里感到厌恶。6年多来,尽管经历了种种风波,但 香港特区在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坚决支持下,团结广大爱国爱港人士,处变不惊, 沉着应对,及时推出了一系列舒缓民困、振兴经济的措施,始终保持了香港的 社会稳定。 面对香港目前的形势,多次民意调查显示,港人目前最关注的仍然是经济 复苏,是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对“民主派”近期恶意掀起的政改风波,几家 国际评级机构更公开表示忧虑,担心会影响香港经济复苏。 有作家在报纸的专栏中这样为港人打气:今日的香港要继续向上,就要重 新凝聚“再创业”的精神,从市民到政府都要自力更生,把自信拿出来,把力 量释放出来,让香港精神再度昂扬于海内外。 图片: 1、二零零四年的香港铜锣湾已是人头攒动了。 2、1962年港英政府统治下的香港。 《环球时报》〔20040514 第15版〕 |
|
|
沙发#
发布于:2004-05-17 11:27
这话听起来象:
“ 俺上一个女朋友是个酒糟鼻的黄脸婆, 而现今的媳妇脸上连一个雀斑都没有。 ” 差不多, 上一个是垃圾, 如今这个是十全十美的大美人哩, 嘿嘿 :D :D |
|
|
板凳#
发布于:2004-05-17 11:30
我的想法,出了问题就是历史遗留问题。
|
|
地板#
发布于:2004-05-20 11:38
我的想法,出了问题就是历史遗留问题。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却是不争的事实! |
|
|
地下室#
发布于:2004-05-22 21:22
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都是别人说的,就当饭后茶余吧 :D
|
|
|
5楼#
发布于:2004-05-23 18:03
地球人都知道,所有英国的殖民地,归属后除了白人外,其他的肤色管理都不会比以前好。
希望香港例外。 |
|